基本介紹
反傳遞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指由甲、乙和乙、丙都有,可推知甲、丙一定沒有的那種關係,集合A上的二元關係R,對任何a,b,c∈A,當aRb,bRc時,有a c(¬(aRc))。
用符號表示:R是A上的反傳遞關係 ∀a∀b∀c(a∈A∧b∈A∧c∈A∧aRb∧bRc→¬(aRc))。
當A上的R是反傳遞關係時,稱R在A上是反傳遞的,或A上的關係R有反傳遞性。
例如,在人群中關係R={〈x,y〉|x是y的父親}是反傳遞的。一個關係不是傳遞關係時,也可能不是反傳遞的。如關係G={〈x,y〉|x是y的同學},既不是傳遞的,也不是反傳遞的 。
反傳遞關係推理
反傳遞關係推理就是依據反傳遞關係的邏輯性質進行推演的推理。例如:
①老張是大張的父親,
大張是小張的父親,
所以,老張不是小張的父親。
②甲犯比乙犯的刑期多兩年,
乙犯比丙犯的刑期多兩年,
所以,甲犯的刑期決不比乙犯的刑期多兩年。
上例中,“……是……父親”“多兩年”關係均為反傳遞關係,這
是上面推理成立的依據。
反傳遞關係推理的形式可表示為:
說明關係的傳遞性,需要涉及三個對象,但是,傳遞性是兩項關係的性質,不是三項關係的性質。
凡是兩項關係,都可以既從對稱性方面又從傳遞性方面分析其性質。例如,兩個詞項間的交叉關係和真包含關係,若從對稱性方面看,前者是對稱的,後者是反對稱的;若從傳遞性方面看,前者是非傳遞的,後者是傳遞的 。
易混淆關係
錯誤1:混淆傳遞和反傳遞關係
將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或將反傳遞關係誤為傳遞關係,無論哪種,都會犯混淆傳遞和反傳遞關係的邏輯錯誤。
甲和乙是兄弟,乙和丙是兄弟,但甲和丙不一定是兄弟。
此例就是將傳遞關係誤為非傳遞關係。兄弟是一種傳遞關係。甲和乙是兄弟,乙和丙是兄弟,則甲和丙一定也是兄弟。
甲和乙是父子,乙和丙是父子,則甲和丙也是父子。
此例就是將反傳遞關係誤為傳遞關係。父子是一種反傳遞關係。甲和乙是父子,乙和丙是父子,則甲和丙一定不會是父子。
以上二例,都犯有混淆傳遞和反傳遞關係的邏輯毛病。
錯誤2:混淆反傳遞和非傳遞關係
將反傳遞關係誤為非傳遞關係,或將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無論哪種,都會犯混淆反傳遞和非傳遞關係的邏輯錯誤。
劉明是馬軍的舅舅,馬軍是王林的舅舅,所以,劉明有可能是王林的舅舅,也有可能不是王林的舅舅。
此例就是將反傳遞關係誤為非傳遞關係。舅舅是一種反傳遞關係。劉明是馬軍的舅舅,馬軍是王林的舅舅,則劉明一定不是王林的舅舅。
敵人的敵人一定不是敵人。
此例就是將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敵人是一種非傳遞關係。敵人的敵人可能是敵人,也可能不是敵人。
小明認識小紅,小紅認識小軍,所以,小明一定不認識小軍。
此例就是將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認識是一種非傳遞關係。小明認識小紅,小紅認識小軍,小明可能認識小軍,也可能不認識小軍。
以上三例,都犯有混淆反傳遞和非傳遞關係的邏輯毛病 。
錯誤3: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推理
反傳遞關係推理的結論都是可以確定的,但如果把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來進行推理,則推理是無效的,會犯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推理的錯誤。
例1:
甲地與乙地相距兩千米;
乙地與丙地相距兩千米;
所以,甲地與丙地相距不會是兩千米。
相距多遠是一種非傳遞關係,把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來進行錯誤推理,其結論沒有必然性。如甲乙丙三地處在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項點上時,甲地與丙地也會相距兩千米。
例2:
教師和青年有交叉關係;
青年和女性有交叉關係;
所以,教師和女性沒有交叉關係。
有交叉關係是一種非傳遞關係,把非傳遞關係誤為反傳遞關係來進行錯誤推理,其結論沒有必然性,教師和女性也可能有交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