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震盪
腦震盪是指頭部受到撞擊後立即出現的短暫性意識喪失及一過性的神經功能障礙,腦組織形態改變不明顯。
1.臨床表現以一過性的意識障礙和逆行性健忘為特徵。意識喪失不超過30分鐘。較重者伴有生命體徵的改變,如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心動徐緩、呼吸淺慢、肌張力降低、各生理反射遲鈍或消失等表現,但隨著意識的恢復很快趨於正常。此後可能出現頭疼、頭昏、噁心、嘔吐等症狀,短期內可自行好轉。神經系統檢查可無陽性體徵,腦脊液檢查無紅細胞,CT檢查無異常發現。
2.治療
(1)頭顱CT.
(2)留院觀察24小時。
(3)觀察意識、瞳孔等生命體徵及神經系統反應。
(4)對症治療。
(5)注意並交代病情有可能惡化,如出現遲發性顱內血腫等。
(二)腦挫裂傷
腦挫裂傷可單發或多發。在顱腦減速傷中,多發生於著力點的對側,即對沖性腦挫裂傷,常見於額極、顳極及其底面。在顱腦加速傷中著力點局部,如嚴重的凹陷骨折之下也可發生。腦挫裂傷常合併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1.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受傷當時立即出現。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腦挫裂傷的程度、範圍直接相關,絕大多數在半小時以上,重症者可長期持續昏迷。少數範圍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局限的腦挫裂傷,如果不存在慣性力所致的彌散性腦損傷,可不出現早期意識障礙。
(2)局灶症狀與體徵:受傷當時立即出現,與傷灶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或體徵,如運動區損傷出現錐體束征、肢體抽搐或偏癱,語言中樞損傷出現失語等。發生在“啞區”的損傷,則無局灶症狀或體徵出現。
(3)頭痛與噁心嘔吐:可能與顱內壓升高、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有關,後者尚可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有紅細胞等表現。
(4)顱內壓增高與腦疝:為繼發腦水腫或顱內血腫所致,使早期的意識障礙或癱瘓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識好轉、清醒後又變為模糊,同時又血壓升高、心率減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錐體束征等表現。
(三)原發性腦幹損傷
原發性腦千損傷不同於因腦疝所致的繼發性腦幹損傷:其症狀與體徵在受傷當時即已出現,不伴有顱內壓增高表現。單獨的原發性腦於損傷較少見,常與瀰漫性腦損傷並存。
1.臨床表現受傷當時立即昏迷,昏迷程度較深,持續時間較長。其昏迷原因與腦幹網狀結構受損、上行激活系統功能障礙有關。瞳孔不等、極度縮小或大小多變,對光反應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無常;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視;出現病理反射、肌張力增高、中樞性癱瘓等錐體束征以及去大腦強直等。累及延髓時,則出現嚴重的呼吸循環功能紊亂。MRI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了解傷灶部位和範圍。
2.治療同腦挫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