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研究認為與外來因素及患者本身的遺傳因素有關。乾燥綜合徵腎臟受損的病理學表現為腎實質淋巴細胞的浸潤或免疫複合物的沉積,間質淋巴細胞的浸潤伴小管的萎縮和纖維化最常見。腎小球損害為主者,多數為膜性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損害,另外尚有膜增生性腎炎及系膜增生性腎炎。
臨床表現
1.腎外改變
(1)局部表現:口乾燥症、乾燥性角膜炎和其他淺表部位如鼻、硬齶、氣管及其分支、消化道和陰道黏膜病變,主要表現為腺體分泌減少後乾燥、防禦功能減弱導致的組織損傷及繼發感染等表現。其中猖獗性齲齒和腮腺腫大都是乾燥綜合徵的特徵性表現。
(2)系統改變:皮膚主要表現為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樣皮疹;關節與肌肉疼痛多見,破壞性關節炎少見,可有肌無力和肌炎。呼吸系統損害表現為肺功能下降,少數發生瀰漫性肺問質纖維化。消化系統除可表現為萎縮性胃炎,低胃酸和無胃酸分泌;小腸吸收功能低下,胰腺外分泌功能異常;肝大。神經系統損害以周圍感覺或運動神經受累最為多見。
2.腎臟損害表現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腎臟損害以尿濃縮功能減低和腎小管酸中毒(RTA)伴低鉀血症最為常見。臨床症狀不突出,表現多變,常很隱匿,約半數患者有腎損害,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遠端腎小管酸中毒,近端腎小管及腎小球的損害相對少見。小管間質損害表現為:腎臟濃縮功能障礙、腎性尿崩症、腎小管酸中毒、低鉀血症、腎石和腎鈣化,少部分為范可尼綜合徵。表現為腎小球腎炎患者,以血尿、蛋白尿為主,少數可有腎病綜合徵。
檢查
1. 血常規
半數以上患者有輕度正細胞性貧血,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細胞、血小板計數減少。
2. 血生化
低鉀血症、高氯血症,血清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少部分血清肌酐(SCr)升高。C反應蛋白(CRP)升高,紅細胞沉降率(ESR)增快,絕大多數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IgG水平顯著升高。四分之一患者有II型冷球蛋白血症,包含IgM-k單克隆RF,與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相似。
3. 免疫學檢查
乾燥綜合徵患者體記憶體在多種自身抗體,其中針對RNA代謝的兩種核糖核蛋白抗體:即抗SS-A抗體(針對Ro抗原)和抗SS-B抗體(針對La抗原)具有診斷價值。抗SS-B抗體對乾燥綜合徵的診斷更具特異性。半數以上患者血清ANA、RF陽性,少部分伴有抗線粒體抗體及抗磷脂抗體(APL)或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陽性。如血清抗dsDNA陽性、補體低下時,乾燥綜合徵可能繼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
4. 尿液檢查
(1)尿常規:常無明顯異常,或僅尿比重降低,尿pH值升高。
(2)尿液酸化功能:尿液呈鹼性,pH值>5.5,尿可滴定酸(TA)和NH4+排泌減少,如尿中有大量HCO3-,表明有近端腎小管損害。
(3)尿濃縮試驗:尿滲透壓顯著降低,部分呈等滲尿,甚至呈低滲尿。
(4)小管功能:半數以上患者尿N-乙醯-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視黃醇結合蛋白(RBP)、溶菌酶及b2微蛋白升高。極少數患者尿糖、尿胺基酸排泄增多(Fanconi綜合徵)。
(5)尿蛋白定量:72%患者可有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數<2.0 g/24 h,為小管性蛋白尿。
(6)尿沉渣:鏡下血尿發生率低(4%),間質急性炎症期尿中可有白細胞或管型尿。
5. 影像學檢查
胸部CT、超聲心動圖。
6. 其他檢查
濾紙試驗、角膜染色、唾液腺核素顯像、唇腺活檢、腎臟組織穿刺活檢。
診斷
原發乾燥綜合徵診斷明確,臨床有腎損害表現,可以診斷。最好能行腎活檢,明確腎損害的病理類型。
治療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導致的腎小管酸中毒和低鉀血症,以對症治療為主,關鍵是糾正酸中毒和低鉀血症,可予枸櫞酸合劑治療,同時避免腎結石形成。不宜單獨使用碳酸氫鈉或氯化鉀治療,以免加重低鉀血症或高氯血症。
乾燥綜合徵伴間質性腎炎,除對症治療外,可根據間質病變的程度決定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劑。輕度間質性腎炎以對症治療為主;嚴重間質性腎炎伴急性腎功能衰竭或伴腎血管病變,應採用激素聯合細胞毒藥物治療,如環磷醯胺(CTX)或硫唑嘌呤。表現為腎小球病變損害為主的pSS患者,應根據蛋白尿的程度,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表現為腎病綜合徵者應聯合激素和細胞毒類免疫抑制劑或其他免疫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
發現腎功能異常輕度者,應及時給予激素治療。對於慢性腎損傷患者,可使用大黃製劑抑制間質纖維化;有腎性貧血者,可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糾正貧血;避免使用加重腎小管間質損害的藥物。
預後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腎損害遠期預後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