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裝: 4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9934631
條形碼: 9787539934631
尺寸: 24.4 x 17.2 x 5 cm
重量: 1.3 Kg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江都,12歲剃度出家,21歲時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台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廣設道場和佛教學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人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著有《寬心》《捨得》《包容的智慧》《釋迦牟尼佛傳》《往事百語》《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等。
內容簡介
《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插圖典藏本)+包容的智慧2·修好這顆心》包括:《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包容的智慧2·修好這顆心》、《佛學啟蒙》。
在《厚道》中,星雲大師講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基本準則,追求厚德載物——人生修養最講究的就是律己。一個“厚道”的人,在德業能夠養深積厚,在人際能夠廣結善緣,在事業能得道多助,可謂“厚道”才能成事。
《包容的智慧2:修好這顆心》內容簡介:今年春天,當大地開始滋養萬物的時候,鳳凰衛視和佛光山聯合拍攝了兩部紀錄片《地水火風緣起再生》和《地球的溫度》,告訴人們,自然萬物與人類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同體共生關係,人類只有樹立了慈愛一切生命的環保意識,地球才能得救。
近兩年來,我與長樂先生在深圳、香港、南京等地多次見面、暢談,於是有了這本《修好這顆心》。
世間的人稱讚別人,往往會說:“這個人好偉大,那個人好偉大!”仔細想一想,偉大裡面是多少的心酸、多少的苦難,要付出多少的犧牲、多少的忍辱,才能偉大。所以,要想做個有成就的人、偉大的人,就必須要有力量,能忍辱,能布施,能持戒,能精進,能禪定,能有般若,那么就能波羅蜜了。
心,人人都有,卻人人不識。心,生生世世、永永遠遠跟隨我們,我們卻常常忽視它。佛說,“一切唯心造”,“心外無法”。宇宙間一切萬象,人生中一切際遇,莫不是由這顆心所變現、所幻化。不識本心,心隨物轉,迷障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轉,得大自在。凡聖間的唯一差別,就在於是否有意識、有毅力、有目標的來修正這顆心。
長樂先生曾問我,中華民族要復興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還缺什麼?我覺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慈悲、包容是我們缺乏的。講究心靈的淨化,講究內在的美,不要眼睛向錢看,世界上有比金錢比愛情更好的東西,那就是佛教講的慈悲,儒家講的仁義,道家講的超脫無為,這些都比金錢和名利價值更高。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最終目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煉這顆心,達到心的覺悟。
這顆覺悟的心,你若能把它歸入正道里,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目錄
《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目錄:
勵·業·篇
如何出眾
要有企圖心/10
大人物/12
懷抱/14
出類拔萃/16
你敏感嗎/18
秘方揭秘/19
成就的條件/21
極限/23
吃苦就如吃補
捷徑/25
任勞任怨/27
吃苦就如吃補/29
合作與分工/30
慣性/32
不要等待/34
用感恩心回饋
人家要我/36
僕人的定位/38
用人(一)/40
用人(二)/42
鼓勵與責備/44
最高的管理學/45
預算/48
效率優先/50
要走更遠的路
表現/52
小,不能忽視/54
積壞之患/56
應酬/57
做一個好公務員/59
上台與下台/62
婦女該從事什麼職業/63
人生十勝/65
《包容的智慧2·修好這顆心》目錄:
這顆覺悟的心(代序)
人生是一條激流(序章)
◎人生的真相
◎與生活的激流融為一體
◎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心治
◎為了熱愛而來
◎“內行”管“內行”
◎啐啄同時
◎對屬下要能懂他
◎包容無心的錯誤
◎最高明的管理
◎管理學的“學分”
◎女性之德,引我向上
義利
◎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
◎孝乃成大事之本
◎不是“關係”,是“因緣”
◎“誠信”是金字招牌
◎學習當一個勇者
◎一碗熱湯麵
◎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我”就是自己的貴人
◎我如善導,導人善路
財富
◎不用錢,最有錢
◎真正的貧窮是坐以待斃
◎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
◎“才”與“財”
◎貴氣,“貴”在哪裡
◎從“擁有”到“用有”
◎賺錢不是最高本領
格局
◎人生當有大格局
◎拔尖精神
◎傳播也講“菩提心”
◎挨罵的氣度
◎有信仰,心中才有主
◎才智越高越容易陷入自我困局
圓融
◎我也可以叫“星雲小師”
◎與人寬得和諧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左右逢源,五環同心
◎尋求“共生之道”
《佛學啟蒙》目錄:
[一]釋迦牟尼
[二]十大弟子
[三]十六羅漢
[四]佛法警示
[五]皈依三寶
[六]佛法總綱
[七]佛法大意
[八]生滅緣起
[九]業力因果
[十]因緣果報
[十一]有情世間
[十二]器世間
[十三]五乘佛法
[十四]五戒十善
[十五]八關齋戒
[十六]根本煩惱
[十七]聲聞四果
[十八]四種聖諦
[十九]三十七道品
[二十]四念處
[二十一]八正道
[二十二]五蘊四大
[二十三]十二因緣
[二十四]六波羅蜜
[二十五]四無量心
[二十六]四攝法門與四宏誓願
[二十七]基本教理
[二十八]四次結集
[二十九]三藏十二部
[三十]印度佛教
[三十一]部派佛教
[三十二]佛教入傳
[三十三]四大菩薩
[三十四]中國十宗
[三十五]佛教藝術
[三十六]信徒類型
[三十七]六和敬法
[三十八]知恩報恩
[三十九]學佛的目的與任務
[四十]入寺注意事項
[四十一]佛教是什麼
[四十二]佛是萬能的嗎
附錄:法相名詞及佛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