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中藥]

卷柏[中藥]
卷柏[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卷柏,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卷柏Spring或墊狀卷柏Maxim.的乾燥全草。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跌扑損傷。卷柏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於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

歸肝、心經。

功效

卷柏活血通經;卷柏炭化瘀止血。

主治

卷柏用於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跌扑損傷;卷柏炭用於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相關配伍

1、治婦人血閉成瘕,寒熱往來,子嗣不育者:卷柏四兩,當歸二兩(俱浸酒炒),白朮、牡丹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川芎五錢。分作七劑,水煎服;或煉蜜為丸,每早服四錢,白湯送。(《本草匯言》)

2、大腸下血:卷柏、側柏、棕櫚等分。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亦可飯丸服。(《仁存方》)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孕婦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

炮製方法

1、卷柏:除去殘留鬚根及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2、卷柏炭:取淨卷柏,照炒炭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顯焦黑色。

生理特性

1、卷柏,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莖短或長,直立,下著鬚根。各枝叢生,直立,乾後拳卷,密被覆瓦狀葉,各枝扇狀分枝至2~3回羽狀分枝。葉小,異型,互動排列;側葉披針狀鑽形,長約3mm,基部龍骨狀,先端有長芒,遠軸的一邊全緣,寬膜質,近軸的一邊膜質緣極狹,有微鋸齒;中葉兩行,卵圓披針形,長2mm,先端有長芒,斜向,左右兩側不等,邊緣有微鋸齒,中脈在葉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於枝頂,四棱形;孢子葉三角形,先端有長芒,邊緣有寬的膜質;孢子囊腎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規則。

2、墊狀卷柏形態與卷柏相似,主要區別為根散生,不聚生成乾,分枝多而密。腹葉並行,指向上方,肉質,全緣。

生長環境

1、卷柏:生於向陽山坡或岩石上。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2、墊狀卷柏:多生於向陽的乾旱岩石縫中。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鑑別

藥材性狀

1、卷柏:本品捲縮似拳狀,長3~10cm。枝叢生,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兩行,卵狀矩圓形,斜向上排列,葉緣膜質,有不整齊的細鋸齒;背葉(側葉)背面的膜質邊緣常呈棕黑色。基部殘留棕色至棕褐色鬚根,散生或聚生成短乾狀。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2、墊狀卷柏:鬚根多散生。中葉(腹葉)兩行,卵狀披針形,直向上排列。葉片左右兩側不等,內緣較平直,外緣常因內折而加厚,呈全緣狀。

飲片性狀

卷柏呈捲縮的段狀,枝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兩行,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斜向或直向上排列,葉緣膜質,有不整齊的細鋸齒或全緣;背葉(側葉)背面的膜質邊緣常呈棕黑色。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本草求真》: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則微寒,力能破血通經,故治症瘕淋結等症;炙則辛溫,能以止血,故治腸紅脫肛等症。性與側柏葉懸殊,治亦稍異,不可不辨。

2、《本經》: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症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

3、《別錄》:止咳逆,治脫肛,散淋結,頭中風眩,瘺躄,強陰益精。

4、《本草綱目》:凡用,以鹽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曬乾焙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