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屬卷:Leucas R. Br.
所屬科:Labiatae
中文名:卵葉白絨草
文獻來源
Leucas martinicensis R. Br. (1810); Benth. in Wall. (1830); (1836), et in DC. (1848); Hook. f. (1885).
描述
一年生草本,直立,高約60厘米。莖四棱形,被有倒向短柔毛。葉片紙質,卵圓形,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6厘米,寬1.5—3厘米,通常在下部葉腋中短枝上的葉片狹小,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具粗圓齒狀鋸齒,葉面略具皺紋,兩面均密生短柔毛,葉柄長0.7—1.5厘米,密被短柔毛。輪傘花序圓球狀,徑約1.5-2厘米,果時徑約3厘米,多花,苞片多數,錐形,長約1厘米,被纖毛,先端具刺尖頭。花萼管狀,果時膜質,長約1厘米,外密生柔毛,內面無毛,脈10,萼口偏斜,上方伸長,果時收縮,向前反折,齒10,刺狀,不等,上齒最長;花冠白色稍帶微紅,長8毫米,冠管細長,長7毫米,喉部略增大,內無毛環,冠管上唇外被柔毛,內面除頂端外無毛,先端微凹,下唇略開張,裂片長圓形;花盤杯狀。小堅果長圓狀卵形,長1.5毫米,黑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1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保山(怒江河谷)、鳳慶一帶,海拔1100—1500米的草坡、村旁曠地。為一泛熱帶雜草。熱帶美洲,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以至緬甸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