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平凡無奇的美女汽車修理師茱恩·哈文斯(卡梅隆·迪亞茨飾)如何也想不到,她回家的路途竟會變得如此漫長而險象環生。最初,她一波三折登上了開往家鄉波士頓的神秘航班,機上乘客寥寥,茱恩與在機場有過短暫接觸並擁有迷人氣質的陌生男子羅伊·米勒(湯姆·克魯斯飾)相談甚歡。看起來一段浪漫美好的旅途戀情即將展開,誰知短短几分鐘過後,機艙便被恐怖肅殺的氛圍所替代。除羅伊外,所有乘客和飛行員全部斃命。原來羅伊的正體是一名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特工,他持有一枚重要的電池,而這也成為一眾叛徒特工不擇手段急於得手的主要原因。茱恩也許猜對了結局,卻根本沒有猜到過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將和羅伊上天入地、週遊世界,享受槍林彈雨、血雨腥風旅途中的浪漫與驚險。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羅伊·米勒 |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 | 吳 磊 |
茱兒 | 卡梅隆·迪亞茨/Cameron Diaz | 黃 鶯 |
菲茨傑拉德 | 彼得·薩斯加德/Peter Sarsgaard | 張 欣 |
安東尼奧 | 詹迪·莫拉/Jordi Mollà | 郭易峰 |
喬治 | 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 | 狄菲菲 |
賽蒙 | 保羅·達諾/Paul Dano | 謝天添 |
Bernhard | Falk Hentschel | —— |
Rodney | 馬克·布魯卡斯/Marc Blucas | —— |
Braces | Lennie Loftin | —— |
April Havens | 瑪姬·格蕾斯/Maggie Grace | —— |
Danny | Rich Manley | —— |
Frank Jenkins | 代爾·戴 | —— |
Molly | 西莉亞·韋斯頓/Celia Weston | —— |
Naomi | 蓋爾·加朵/Gal Gadot | —— |
Wilmer (as Jack A. O'Connell) | Jack O'Connell | —— |
Eduardo | Trevor Loomis | —— |
Allison | Nilaja Sun | —— |
Randy Mechanic | Tommy Nohilly | —— |
Gate Agent | Taylor Treadwell | —— |
Kid at Airport (as Nicholas Reese Art) | 尼古拉斯·亞特/Nicholas Art | —— |
Scrap Yard Man | Brian Tarantina | —— |
Fireman Paul | Jerrell Lee Wesley | —— |
Flight Attendant | Ronn Surels | —— |
Newscaster | Scott Wahle | —— |
Neighbor | Helen L. Welsh | —— |
Train Cook | Adam Gregor | —— |
Doctor In Hallway (as Gerald T. Carbajal) | Gerry Carbajal | —— |
Plane agent (uncredited) | Holland Diaz | —— |
Bridesmaid (uncredited) | Erica McDermott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José Luis Escolar、托德·加納、凱茜·康拉德、阿諾恩·米爾坎、斯蒂夫·平克、喬·羅斯、Marsha L. Swinton |
---|---|
導演: | 詹姆斯·曼高德 |
副導演(助理): | Cristina Amengual Watson、K.C. Colwell、Christopher Downs、Mathew Dunne、Juan Jiménez、Larry D. Katz |
編劇: | 派屈克·奧尼爾 |
攝影: | Phedon Papamichael |
配樂: | 約翰·鮑威爾Isabel Venus |
剪輯: | Quincy Z. Gunderson、Michael McCusker |
選角導演: | Lisa Beach、Donna DeSeta、Sarah Katzman |
配音導演: | Isabel Venus |
藝術指導: | Andrew Menzies |
美術設計: | Greg Berry、Jeff Wisniewski |
服裝設計: | Arianne Phillips |
視覺特效: | Colin Davies、Eric Durst、Scott Gordon、Allan Magled、Dottie Starling、Greg Steele |
錄音: | Isabel Venus |
布景師: | Jay Hart |
角色介紹
羅伊 演員湯姆·克魯斯 配音吳磊 經驗豐富的特工,被派往監視一個發明永恆能源電池的少年,後被人陷害。 | |
茱恩 演員卡梅隆·迪亞茨 配音黃鶯 原本單身無憂的茱恩,在一次飛行的旅程前巧遇特工羅伊,並一見鍾情從此她的生活就被捲入了無盡的危險和暴力的旅程中。 | |
費茲 演員彼得·薩斯加德 配音張欣 特工,和羅伊一起監視一個天才,但他想把電池賣掉,並陷害羅伊。 | |
西蒙 演員保羅·達諾 配音謝添天 才高中畢業,就發明出了一個有永恆能源的電池,因此成為了特工們的特別“照顧”對象。 |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 專輯信息 | |
---|---|---|
《At The Airport》 | 《Rough Landing》 | |
《Trouble On I-93》 | 《Running From Roy》 | |
《Hostage》 | 《Car Ferry》 | |
《To the Island of Love》 | 《In Austria》 | |
《Galley Fight》 | 《Five Star》 | |
《June Spies》 | 《He's A Spy》 | |
《Rooftops》 | 《The Villa》 | 藝人:John Powell |
《Reunion》 | 《Bull Run》 | 唱片公司:Varèse Sarabande |
《Going To Cape Horn? Take a Jacket》 | 發行時間:2010年07月06日 |
幕後花絮
該片是湯姆·克魯斯和卡梅隆·迪亞茨繼2001年的《香草天空》後的二度合作。該片是編劇派屈克·奧尼爾所寫的第一部電影劇本。
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經驗豐富的特務人員,在727飛機上獨自對抗12名身懷武器的壯漢,飛機的椅背、氧氣罩、酒杯、窗簾、機艙門、安全帶等,全部在他手上都成了致命的武器。
拍攝該片期間,由於片名一直未定和保密的關係,劇組是用“Zephyr”來稱呼。
在湯姆·克魯斯確定飾演男主角之前,克里斯·塔克、亞當·桑德勒和傑拉德·巴特勒都曾經是製片方考慮的對象。
原計畫里,該片是由湯姆·戴伊執導,克里斯·塔克和伊娃·門德斯主演,但該組合最終沒有成形。
湯姆·克魯斯經過了30天密集體能訓練,動作戲中總共用到約75個招式。
獲獎記錄
年份 | 屆數 | 組織 | 獎項 | 獲獎者 | 類別 |
---|---|---|---|---|---|
2010 | 第12屆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夏日電影 | 《危情諜戰》 | 提名 |
最佳夏日電影女星 | 卡梅隆·迪亞茨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在拍攝完《行動目標希特勒》之後,湯姆·克魯斯十分想主演一部間諜動作片,他曾經考慮過《特工紹特》和《遊客》兩部電影,但因為湯姆·克魯斯覺得那兩部戲的風格太像他過去拍攝過的作品《碟中諜》系列而作罷。最終,他選擇了由斯科特·弗蘭克參與過的一個帶有喜劇風格的間諜驚悚故事,就是《危情諜戰》。而他之所以信賴斯科特·弗蘭克,是因為曾與弗蘭克合作過《少數派報告》。為了拍攝該片,湯姆·克魯斯退出了《遊客》的拍攝,換由約翰尼·德普飾演。
劇本編寫
《危情諜戰》的故事經過數位編劇和製片人的手,而擔任《危情諜戰》首席編劇的是派屈克·奧尼爾,對於該片的故事,奧尼爾表示一開始他的構思很簡單,因為他沒有想過它會是一部大製作。但隨著湯姆·克魯斯確定主演,一切都不一樣了,製片方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會,參加者有好幾十人,大家在一起對他提出劇本的修改意見,不停的補充、完善,而故事的格局也在大家的分析下越變越大。該片的的故事經過了ScottFrank、DanaFox、LaetaKalogridis、TedGriffin、NicholasGriffin、TimothyDowling、SimonKinberg等人的修改和增訂,最後由導演詹姆斯·曼高德確定了最終的故事劇本。
拍攝進程
湯姆·克魯斯和卡梅隆·迪亞茲在2010年1月底結束了影片的拍攝,3月初和5月又進行了小範圍的補拍,一直到影片即將公映的前七周才完成了電影的所有拍攝工作。電影主要在麻薩諸塞州拍攝,有6天時間是在奧地利薩爾茨堡進行拍攝。此外,影片還在安達盧西亞、西班牙、安東尼奧港、牙買加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進行了拍攝工作。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 | 2010年7月6日 | 中國台灣 | 2010年6月24日 |
中國香港 | 2010年6月24日 | 美國 | 2010年6月23日 |
加拿大 | 2010年6月23日 | 俄羅斯 | 2010年6月24日 |
韓國 | 2010年6月24日 | 英國 | 2010年7月2日 |
澳大利亞 | 2010年7月15日 | 德國 | 2010年7月22日 |
法國 | 2010年7月28日 | 義大利 | 2010年9月24日 |
製作公司
1. New Regency Pictures | 3. Regency Enterprises | 5.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美國) |
2. Pink Machine | 4. Tree Line Films | 6. Wintergreen Productions |
電影票房
《危情諜戰》從2010年6月23日(周三)開始在北美市場3098家影院、4100張銀幕全面放映,屬於中等放映規模,影片周末三天進賬2010萬美元,首周放映五天累計票房2740萬美元。影片評價
影片情節的推進就是在白天、黑夜、睜眼、閉眼的過程里進行的,這就造成一種反諜戰片的喜劇氛圍:街頭激戰到關鍵時候,一閉眼就逃過了劫難,再一睜眼就已身處無名小島享受陽光沙灘了。其次,阿湯哥電影裡的配角多會被有意安排得毫無光彩,《危情諜戰》里的彼得·薩斯加德和保羅·達諾也慘遭編劇毒手,彼得與克魯斯角色的忠奸立場轉換毫無說服力,似乎編劇要誰變成壞人誰就突然是壞人了,《陽光小美女》里的自閉哥哥保羅這次扮演天才科學家,他臉上的表情總給人暗示:這傢伙一會肯定有戲,結果卻發現,是打醬油來的。沒了勢均力敵的諜戰氛圍,就只剩靚湯和嬌娃天高任我飛海闊憑我躍了。影片動作場面雖然火爆,但劇情設定太過老套,顯然是“幽默感”拯救阿湯哥。特工、FBI、逃亡、槍戰、追車等,這些早已在眾多好萊塢諜戰愛情類電影中屢見不鮮的元素依舊是該片的重點,支撐起了整個電影的情節發展。該片除了導演對該類動作片的熟練駕馭值得稱道外,情節和結構可以說並沒有太多的突破,依舊能看到《碟中諜》等過去的同類大片的影子。然而同一個題材的重複拍攝必然導致觀眾的審美疲勞,該片在動作場面的設計上、整個情節的設定上並沒有太多的突破,只是男女主人公的逃亡過程,從波士頓到阿爾卑斯,再到奧地利、西班牙,與其說是逃亡,更像是二人的愛之旅,有點公路片的影子。二人之間搞笑的俏皮的愛情成為影片的重要看點,諜戰性質的快節奏敘述也為之改變,變得更加溫情。
相對搞笑、浪漫元素,動作場面並不是《危情諜戰》的重頭戲。歷數全片,能稱得上大場面的也就三處,開篇高空飛機格鬥、中段高速公路追逐、結尾匪巢決鬥。這些場面,驚險有餘、刺激不足。
在《危情諜戰》中,擺酷賣帥已經嚴重危害到了諜戰情節,“靚”賣得太多,“湯”就被稀釋成水了。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是對阿湯哥“靚”的過度開發。影片雖然輾轉世界多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拍攝,甚至還拍到了在西班牙奔牛節中槍戰的刺激鏡頭,但是由於影片情節不夠紮實,使得這些費用昂貴的拍攝經過都變得無足輕重。
拜現代化的攝影技術所賜,《危情諜戰》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無論是老爺車的型號還是阿湯的大靴子,都能讓觀眾關注到更多內容。但是由此帶來的負面作用就是,男女主角看起來太老。阿湯和迪亞茲畢竟不年輕了,影片的節奏只要稍微放慢,一出現二人的特寫,他們面部的皺紋就毫髮畢現。不過阿湯和迪亞茲的配合倒是比較默契,演起曖昧男女來駕輕就熟。阿湯扮演的並非傳統式的高大全特工,而是一個碎嘴子老爺們,廢話極多跟說單口相聲似的。正是這個特質,讓他具備了可愛的一面。試想一下,如果阿湯努著勁兒去塑造007抑或伯恩式的硬漢,肯定沒現在這樣討人喜歡。迪亞茲的表演合格到位,時而嬌嗔,時而衝冠一怒,能撒嬌也能打,滿足了男觀眾們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