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頭檢驗圖是一款由美國無線電公司(RCA)作為TK-1單像管的一部分於1939年發明的黑白電視檢驗圖。它得名於檢驗圖中出現的印第安人頭像。
電視廣播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在1947年以後逐漸為美國戰後嬰兒潮一代所熟知;它通常會在電視廣播完畢後跟隨著美國國歌出現。印第安人頭檢驗圖也曾在加拿大使用過,同樣是在深夜廣播結束後伴隨著加拿大國歌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其他已知使用過印第安人頭檢驗圖的國家還包括委內瑞拉和瑞典。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在電視上十分常見:除了在一天廣播結束後出現之外,在早晨6點廣播開始前也會短暫的出現在電視上;甚至會在早間出現在一些通常於10或11點才開始播出午間地區節目的低預算電視台信號里。
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這款檢驗圖的出現頻率開始降低,因為新型電視廣播設備所需要的檢修次數變少了,從而使得這款檢驗圖有機會播出的時間段——如廣播完畢和廣播開始前的短暫時間——更為縮短。
在印第安人頭檢驗圖時代趨近結束之時(大約是1970年代後期),一些電視台不再播出檢驗圖,而是在廣播結束後通過自動控制系統直接關閉電源。如此一來,在一天的節目結束後,取代印第安人頭檢驗圖及其正弦波背景音的是俗稱為“雪花”或“蟲子”的電視噪聲。電視噪聲的出現也反映了當時音頻與視頻類比訊號載體的缺失。一直到類比電視的出現,電視才有了噪聲禁止功能。
系統工具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的主體部分並非實際存在的卡片,而是由TK-1單像管攝像機直接產生的單色視頻信號。
RCA TK-1單像管攝像機是一個安裝在19英寸機架內,上面包含了一套置於鋼製抗磁化禁止層內部的操作陰極射線管所必須的電子電路的基座。而其中的陰極射線管部分就是被稱為單像管的電視攝影機真空管,它因只能顯示一張靜態的檢驗圖像而得名。單像管內置一張比例經過精確調整的,由碳作油墨印刷於鋁製靶板上印刷圖案而成的檢驗圖實體。這塊比例準確的檢驗圖實體使得節目製作室使用的顯示器或家用電視能夠調整任何如圓形變成卵形等可能出現的圖像扭曲。當顯示器或電視機通過檢驗圖正確調整後,顯示的圖像長寬比將會是4:3。4:3的標準是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TSC)所制定,其目的是為了與電影圖像相適應,因為16毫米與35毫米膠片都採用的此種比例。
在顯示器通過印第安人頭檢驗圖調試完後,電視節目製作室將會用攝影機拍攝一張通常是固定在支架上的印有檢驗圖案的硬紙板,然後再根據單像管攝像機在顯示器上所成的像對攝影機進行調試。
檢驗圖同樣會通過電視訊號傳播到一般電視觀眾與電視維修工處。為此,檢驗圖中還加入了各式各樣的圖案以輔助進行焦距、對比度以及解析度的調整。檢驗圖中心與四角上的靶狀圖案就能夠幫助對偏轉線圈與振盪器振幅做出調整以修正圖像的中心點,枕形失真,以及圖像大小。
檢驗圖通常伴隨著頻率為400或1,000赫茲的正弦波背景音播出,該聲音訊號可以用來測試電視的聲音系統是否在正常工作[注 5]。如果該聲音訊號沒有出現雜音,則電視接收到的其他音頻訊號也不會出現扭曲。400赫茲的正弦波相較一1,000赫茲的更為柔和,適合需要經常調試電視聲音系統的技工使用。
文化符號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的實體雖然在電視系統調試時只起到次要作用,但卻經常被保存下來作為紀念品。不過,大部分單像管尚未打開就隨著裡面的檢驗圖實體被丟棄。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的原稿在1938年由一位名叫布魯克斯的藝術家創作。原稿在1970年代拆除RCA工廠時由一位拆遷工人無意間發現。這位工人將其保存了近30年,最終通過網際網路將其賣給了一位電視檢驗圖收藏家。
目前,大部分的電視台都不再於夜間停止廣播,轉而播放電視購物節目,深夜新聞節目,以及老電影等等,但是印第安人頭檢驗圖作為一段歷史的象徵始終被保留著。一些商家甚至將其製作成夜燈的形式出售(如1997年至2005年間Archie McPhee公司銷售的夜燈),讓人們緬懷過去在深夜節目前睡著,隨後又在伴隨著印第安人頭檢驗圖出現的正弦波嘈雜下驚醒的往昔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