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石

印章石

以葉蠟石為主組成的一種石料,質地密軟,用以雕刻印章和藝術品。 印章石又稱印石,顧名思義即適於刻制印章的玉石,實際上是指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的、色彩瑰麗、石質細膩滋潤、柔而易攻、適於刀刻、以印章為主的工藝品的玉名。

基本信息

以葉蠟石為主組成的一種石料,質地密軟。用以雕刻印章和藝術品,故名。在中國傳統石文化中,印章石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印章石品種繁多,但最著名的印章石莫過於所謂“四大系印石”,即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和內蒙古巴林石。此外,長白石、廣綠玉、萊州玉也是較為著名的品種。  印章石又稱印石,顧名思義即適於刻制印章的玉石,實際上是指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的、色彩瑰麗、石質細膩滋潤、柔而易攻、適於刀刻、以印章為主的工藝品的玉名。印章石最常見的石質為葉蠟石質,也有高嶺石、地開石、絹雲母、綠泥石等粘土礦物組成的各種石質。當然並非其它玉料就不可治印,印石也並非不能製作雕刻玉器,這主要是個傳統和積習的問題。

印章石在我國玉石文化中,占有一個很特別且很重要的席位,自古就與社會文化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歷代文人墨客、畫師筆匠、商賈官吏,無不以特製的印章留下印記,來表達或證明物之所屬或認可的意願;象徵皇權的玉璽,更是皇帝驗明正身的寶物,萬萬遺失不得。這其中很多印章即是由上述所說的印章石所制。

印章的磨製

用途

篆刻系以刻名為主,其它印材如木、牙、角、竹等,有的不適於刻篆體字,故多以隸書或楷書刻之。刻石質印時,所購得的印章,它的印面,不一定就很平坦光潔,大多數因為製作印材的人,用機器切割,所以印面都很粗糙,需要重新加以磨製。

磨印面用的工具是砂紙,砂紙有粗的也有細的,適於磨印的大略可從一百號到兩千號。通常我們只備兩種,一種是三百二十號的,一種是八百號的。從前人刻印,都採用木工用的砂紙,大多採用油砂紙(或稱水砂紙),因為後者耐用。

使用方法

磨製印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乾磨,一種是濕磨。乾磨時砂紙應置於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印章才可以磨得平。如果桌面不平,可以將砂紙黏貼在一塊平滑的木板上或塑膠板上,一面黏粗的,一面黏細的,兩面使用,非常方便。濕磨則是用大約五寸寬一尺長的小玻璃板,墊在砂紙下面,在砂紙上面加水,慢慢研磨,先粗後細,印面自然平整。這種方法,最好是用小凳一個,玻璃板放在小凳上,再將砂紙敷平,置於水管下,微微打開水龍頭,使水涓涓而下,如此,一面磨石,一面可以用水將磨研時遺留在砂隙里的石粉衝掉,砂紙便格外犀利,磨起來省工省力,比干磨要快了不少。但乾磨也有優點;第一是方便,隨手取來即可套用,而且攜帶容易。最多是在磨板下襯墊一些紙張,以免石粉污濺。乾磨下來的石粉,可以蒐集起來,存在一個小盒子裡,以備將來刻完印後,填粉修整之用。

磨印面不外乎「平」與「細」,欲求石面平細,則必需注意在磨的時候,用手把持的穩固與否,絕不可左右前後動搖,亦不可在前推或後帶時力量過大,因為石有四面,應由一面開始,向前推磨(圖一),推磨的次數,要看印面所需磨製的程度而定。如果此石大約需磨製二十次即可磨平,那么,第一面僅推磨五次,然後再推換第二面,仍用前法推磨五次,至第四面總計二十次為止,則四面均磨五次,四面受力一樣,才不致於有偏斜。但無論如何,人手的力量不會非常勻均,總有力量不到之處,於是,在四面推磨之後,還要將石章用食中指與姆指相對撮緊,注意要靠近石章底部,不可撮得過高。撮緊後在砂紙上鏇轉研磨(圖二),鏇轉的方向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均可,要看個人的習慣而定。鏇轉研磨時,要先重後輕,至最後幾乎不著什麼力量,印章的底面才可以磨得平細。切不可一直用大力研磨,那樣,不但損傷石材,並且永遠不能平坦。

印面磨得平與不平,可以將石章放在玻璃板上,用指輕按印頂,輕輕搖幌,如果有左右前後擺動的現象,則是右面仍有不平處,需要再磨,如果已穩定而不動搖,則印面業已正坦,即可使用了。

學習篆刻的人,除去要自行磨光印面,便於刻制之外,並且還要知道「印身」如何磨光,因為印身是刻邊款的地方,有的石章用久了,印身已有不少痕跡,妨礙了刻制邊款的工作,所以必需磨平。因為印身在外觀上來說,比印面還要重要,所以採用的工具要極細的,以前用接骨草(或稱木賊草)、沙葉、漆磚,有兩千號砂紙與零號砂紙,就更方便了。用兩千號的砂紙黏於一寸寬四寸長三、四分厚的小木板上,然後蘸水在印身上徐徐鏇轉研磨(圖三),至印身光平為止。磨印身需要的時間較多,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是印身上的痕跡過深,便用磨印面的方法來磨製一道,然後再拿兩千號砂紙磨最後一次,即可光澤平坦了。印身磨平後,並無光澤,必需「起光」,起光便是上蠟;先將石章加熱,然後塗以白蠟,待石章稍涼後,加布擦磨,即可光澤鑒人。起光,多用一種綠色的光蠟叫做「氧化錏鉻」,將氧化錏鉻擦在一小方毛質料子或皮革上,然後將已磨平的印章,用力在上面磨擦(圖四),便會光潔平亮,與打蠟有相同的功效,但比加熱等手續要方便,所以用這種方法起光的人愈來愈多了。

巴林石細分五大類

據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據顏色、質地、紋理和結構,將巴林石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五大類。

雞血石:巴林雞血石指含有紅色辰砂的巴林石,質地多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鮮紅、朱紅、暗紅、橘紅等。血形呈片狀、塊狀、條帶狀、星點狀等。各品種均以各種“紅”命名,如夕陽紅、彩霞紅、牡丹紅、金橘紅。

福黃石:凡主體呈黃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屬此類.還可按色調及紋理細分若干品種,如雞油黃、密蠟黃、流沙黃等。其中金橘黃可與田黃媲美。

凍石:凡透明半透明、無血又以黃色為地的巴林石均為凍石,是巴林石品種最多的一類。按其主體特徵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凍、羊脂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