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詞
反對遷往維愛(公元前388)
同胞們哪!同平民保民官的爭辯對我是如此地痛苦,以至當我居住在阿底亞的整個時日裡,我在痛苦的流放中唯一的慰籍就是我遠遠地躲開了這些衝突。如只就這些衝突而論,即使你們用一千道元老院的命令和人民的票決來把我召還,我也決不回來。現在我回來了,這不是由於在我這方面改變了主意,而是由於你們的命運的變化才迫使我回來的。當前的問題是我的祖國究竟是否應當安然不動地留在原地,而不是我是否要不顧任何代價留在我的祖國。如果我不是在為我的祖國進行另一次戰鬥,即使現在我也樂於保持沉默,一言不發。只要一息尚存,不對祖國克盡厥責,對其他人就是一種恥辱,對卡米盧更是一種莫大罪行。如果當現在祖國已經光復時,我們拋棄了她,那我們為什麼要把她贏回來呢?為什麼要在她被敵人包圍時把她從敵人的手中解救出來呢?當高盧人獲得勝利並占有了整個羅馬時,羅馬的神明和人民仍然堅守著神殿和城寨,仍然居住在那裡。而現在當羅馬人獲得了勝利並收復了羅馬時,難道反要放棄城塞和神殿嗎?難道我們的幸運要比我們的厄運還要使羅馬遭受到更大的荒涼嗎?即使在羅馬城建立時沒有制定宗教制度且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但是上天的意旨在此次事變中已經如此清楚地顯示出來,最少我個人相信,一切忽視神聖崇拜的思想都已經從人們的生活中排除了。
同胞們哪!當你們看到因崇拜或漠視神明而在人事中產生了這樣重大的後果時,你們還沒理解到,當我們還沒有完全由我們從前的罪過和墮落所引起的毀滅中掙脫出來時,我們是又在策劃著名多么沉重的罪行嗎?我們的羅馬城是在通過占卜和兆象而顯示出的神的意旨之下建立起來的;羅馬城中沒有一塊地方不滿是宗教的聯繫,沒有一塊地方沒有一位神明存在;一切正規的祭祀,正如它們都有指定的日期一樣,也都有指定的地點。同胞們,你們要拋棄所有這些神——這些由國家崇敬的神和你們在自己的祭壇上供奉的每個神祗嗎?你們的行為比起光榮的青年蓋約·費邊在圍困時的行為來相去多遠呢?當他從城寨上下來,穿過高盧人的槍林箭雨,在奎里那爾山上舉行了他的家族的規定的祭祀時,連敵人都同你們一樣敬佩地注視著他。當家族的神聖儀式甚至在戰爭時期都不曾間斷,難道你們竟願意看到在和平時期放棄國家的宗教禮制和羅馬的神明嗎?難道能讓大司祭們和佛拉門們對他們的公共職能比私人對自己家庭的宗教義務還要不加重視嗎?
有人可能會回答說,我們可以或者在維愛履行這些義務,或者派祭司到這時來履行。但是,如果要依禮完成這些儀式,這兩種辦法都是做不到的。不用一一列舉每個儀典和神明,我只要問:在朱霹特神的節日大宴時,除了在神殿內,我們又能在其他什麼地方鋪設他的臥榻呢?①我又何必談起維斯塔神的不滅的神火和安全地保存在她的神廟中的作為我們國統保證的神像呢?②而你,瑪爾斯神哪!和你,父神奎利努啊!又何必談起你們的神盾呢?③們的願望是要把所有這些與羅馬城同壽的,甚至有些是更古老的神聖之物都拋棄在污瀆的土地上嗎?
-----------------------------------------------------------------------------------------------------------------------------------------------------
① 羅馬每年9 月13 日在朱霹特神殿舉行大祭,朱霹特神像置一臥榻上。
② 在維斯塔女神的神廟中由維斯塔貞女維持著國灶中的不滅的神火,它是羅馬公民的象徵、是羅馬國統的保證。
③ 瑪爾斯神和奎利努神都是羅馬的戰神。據說在羅馬第二王怒瑪統治的時期,由天上降下了戰神的神盾,這被認為是羅馬國家永遠存在的象徵,由戰神的祭司們悉心保存。
-----------------------------------------------------------------------------------------------------------------------------------------------------
祭司們又如何呢?你們難道不了解,這將要犯一種多么重大的罪過嗎?因為,維斯塔貞女們一定只有一個住所,除了羅馬城的陷落,從來沒有任何事物曾使她們離開那裡。朱霹特神的佛拉門由神法規定,不能在羅馬城外留地一宿,你們要使這些神職人員變成維愛的祭司而不再是羅馬的祭司嗎?維斯塔神哪!您的貞女們要拋棄您嗎?佛拉門要因他每夜寄居在外而給他自己和國家帶來新的罪惡嗎?想一想我們在正式占卜吉凶後幾乎完全在羅馬境內進行的其他活動吧!對它們,我們是想要如何地棄置不顧和疏忽漠視啊!授予最高統帥權的庫里亞大會,你們選舉執政官和軍政官的百人團大會——除了在經常召開它們的地點,又能在哪裡召開它們並占卜吉凶呢?我們將把這些都遷到維愛去嗎?或者在需要召開大會時,人們在羅馬城已被神和人拋棄之後再非常不便地到這裡來開會嗎?
但你們會說,顯然整個羅馬是被褻瀆了,沒有任何祓除的祭祀能夠使它潔淨,形勢本身迫使我們離開被火摧毀,一切化為廢墟的羅馬,而遷往一切完整的維愛。我們不應該建設羅馬使赤貧的平民為在這裡重建家園而受苦。但同胞們啊!我想,不用我說,你們就很明白,這個說法只是一個動聽的託詞,而不是一個真正的理由。你們記得,遷往維愛的這同一個問題是怎樣在高盧人到來前就被提出過的,而那時公私建築和羅馬城都還安然屹立著。並且,保民官們,請你們注意:我的觀點和你們的觀點是多么的不同。你們認為,即使在那時不應該搬遷,無論如何現在就應該搬遷了,然而——在你們聽懂我要說的意思之前,請不要表示驚訝——我的意見卻是,即使在羅馬完整無缺時遷徙是對的話,那么,現在我們也不應放棄這片廢墟。因為,在那時,如果遷往一個被我們攻陷的城市,其理由在於,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這都顯得是光彩的勝利,但現在這種遷徙將是對高盧人的光榮,對我們的羞辱和痛苦。因為,我們將被認為,不是作為勝利者離開了我們的祖國,而是因為被征服而失掉了祖國。人們會認為,這是阿里亞的潰逃、羅馬的失陷和神殿的被圍等等迫使我們拋棄我們的家神,注定我們自己要從我們無力保衛的地方流亡出去。難道高盧人能顛覆羅馬,而羅馬人竟不能恢復羅馬嗎?
難道因為建設有困難,你們就準備容許這個罪惡和忍受這個恥辱嗎?如果說,在整個羅馬城中,不能建起比我們祖國的創建者的茅屋更好更寬敞的住處,難道在我們的神廟和神祗之間,像牧人農人那樣居住在茅屋中,不比作為一個流亡的民族而遷徙外地更好嗎?我們的祖先——牧人和難民,①在幾年之間就創立了一個新的城邦,那時這裡除了叢林和沼澤外,別無他物;難道我們竟不管城寨與神殿的依舊完整,各神廟的仍然屹立,而逃避重建被燒毀的建築的責任嗎?如果我們的房屋燒了,我們每人會如何為自己努力呢?現在是羅馬城被燒毀了,我們作為一個整體,難道就不想作同樣的努力嗎?
------------------------------------------------------------------------------------------------------------------------------------------------------------------
① 傳說羅馬創建者羅慕洛是維斯塔貞女與戰神所生。國王(也是他的叔父)下令處死其母,將羅慕洛擲在台伯河中,但他未死,並受到牧人的撫養,因此這裡說他是牧人和難民。
----------------------------------------------------------------------------------------------------------------------------------------------------------------------
再說,假定或出於惡意,或出於偶然,維愛發生了大火,而火焰被風煽揚(這是很可能的),燒毀了城市的大部,那我們是不是又要去注意腓德耐或蓋比愛,或任何其他你們能想到的城市,作為遷往的地方呢?我們的鄉土,這塊我們稱之為祖國的土地,對我們就只有這樣微弱的吸引力嗎?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就只是依戀它的建築嗎?雖然回憶我的苦難是不愉快的,因憶你們不公正的行為是更不愉快的,但我必須向你們承認,每當我在外地懷念我的祖國時,所有這一切——山丘、平原、台伯河、這片對我如此親切的景物、這片我生長於其下的天空——都立刻湧上我的心頭。我深望這一切所激起的眷戀之情現在能夠打動你們,使你們留在你們的祖國,而不要在你們放棄她之後,讓這一切引起你們的故國之思而使你們懷念不已。神和人選定這塊地方作為一個城邦的所在,不是沒有正當的理由的。這裡有振奮精神的山丘;有寬闊的河流,通過這條河流,內陸各地的物產可以運來,海外各地的貨品也可取得;這裡臨近大海,可以獲得海洋所能提供的一切好處,但又不太近海,不致遭受外國艦隊的威脅;這裡又是正位於義大利中心的地區——總之,這是天然的適合於一個城邦擴展的應置。一個城邦立國不久,其疆域已如此之大,僅僅這一點,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同胞們,今年是羅馬建城的第365年。然而在你們長期與之作戰的所有那些古老國家中,不必提單獨的城邦了,只講同愛奎依人相聯合的伏爾西人以及他們的所有工事堅固的城鎮和雄視海陸、橫貫義大利東西海岸的整個埃特魯里亞——他們在戰爭中都未能成為你們的對手。你們命運亨通,迄今一直是如此;又有什麼理由叫你們嘗試另一種命運呢?打消這種想法吧!即使承認你們的勇敢能夠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去,這塊土地的好運肯定是不會轉移過去的。這裡有咯必多林山,它是從前曾經發現一個人頭的所在,這被認為是一個預兆,頂示這裡將是世界首領和
最高權力的所在。就是在這裡,當喀必多林山由占卜的儀式予以清除時,朱維塔斯神和德爾米努神不肯被人移動,這曾經使你們的祖先歡喜不已。維斯塔的神火就在這裡;天降的神盾就在這裡;所有的神明都在這裡,如果你們留下來,他們將向你們降福。
【簡析】
演說的目的往往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公元前388 年,面對慘遭高盧人劫掠的羅馬城和沸沸揚揚要求遷徙的民情,卡米盧在元老院發表了這篇文理交融,聲情並茂的演說。他用天意、古訓、史實、鄉情,用羅馬城的地利,闡述了反對遷徙的理由。一連串的設問、反問和排比,使演說層層推迸,產生了不凡的氣勢。結果,羅馬人決定重建家園,卡米盧因而也被尊稱為羅馬的“再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