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迪什,H.
正文

卡文迪什在物理學方面較重大的貢獻是1798年所完成的著名實驗,被稱為卡文迪什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使用了一台靈敏度很高的扭秤,其主要部分是一根松木的水平桿,桿中央用一根金屬絲懸吊著。他所用的金屬扭絲是39英寸長的鍍銀銅絲;在長6英尺的松木桿的兩端,各固定一個直徑為2英寸的鉛球擺錘;還用一對直徑為12英寸的固定著的鉛球來吸引這兩個可隨木桿擺動的球。卡文迪什根據所觀察到的扭秤的擺動周期計算出兩個鉛球的引力,然後由計算得到的引力推算出地球的質量和密度。他所獲得的地球密度為水密度的5.481倍,僅比現在的數值(5.517g/cM3)略小一點。由這一實驗可推算出引力常數G,因此使萬有引力定律不再是一種概念性的陳述,而是一條定量的適用於地面上一切物體的精確定律了。英國物理學家J.H.坡印廷在《地球》一書中寫道:“……卡文迪什實驗開創了測量弱力的新時代。”卡文迪什這個實驗所用的方法,構思精巧,至今仍可套用,並成為精微測定技術的先河。
在電學方面,卡文迪什獨自發現:一對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見彩圖)。後來才由法國物理學家C.A.de庫侖建立了這一條靜電學的基本定律──庫侖定律。他也在M.法拉第之先,用實驗演示了電容器的電容取決於介於它們兩板之間的物質。他還最早建立了電勢的概念,由實驗認識到在導體表面上的各點相對於大地的電勢是相等的。在對導體的一系列實驗中,卡文迪什發現:導體兩端的電勢與通過它的電流成正比。後來,G.S.歐姆在1827年確切地闡明了這個定律。更不平凡的是,當時無法測量電流的強弱,他就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測量儀器,他用手抓住電極的一端並注意是他的手指還是從手指一直到腕關節或從手指一直到肘全感到電振,從而估計電流的強弱,可惜這些成果當時沒有完全發表。約100年後,J.C.麥克斯韋受委託整理卡文迪什留下的大量資料,用了5年時間,麥克斯韋完成了《亨利·卡文迪什的電學研究》一書出版。

卡文迪什在套用科學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他曾為一所位於潑費雷特的火藥倉庫研究了避雷設施,為國家造幣廠研究了黃金合金的物理性質,確定最耐磨的黃金合金,以減少金幣的磨損消耗。
卡文迪什是一個過慣孤獨生活的科學家,晚年在知識界是孤立的,沒有形成一個學派。然而,他在英國科學界的地位是I.牛頓以後最高的,有人認為他所具有的數學才能和實驗才能可與牛頓媲美。
卡文迪什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了科學事業,一生過著儉樸的生活,逝世後留下的大量財產,大部分給了他的侄子G.卡文迪什,後來他的家族在1871年捐贈了一大筆資金給劍橋大學建立物理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在1874年建成,為紀念他而定名為卡文迪什實驗室。它在接連若干任傑出的科學家的領導下對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書目
A.T.Berry, Henry Cavendish, His Life and Scientific Work, Hutchinson, London,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