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提阿瓦半島

卡提阿瓦半島

卡提阿瓦是印度西端一個小的半島,劃分有不少的印度聯邦,其中心在拉傑科特。

基本信息

概述

拉傑科特古吉拉特邦 最大城市 艾哈邁達巴德 位於卡提阿瓦半島附近

卡提阿瓦半島一名“索拉什特拉半島”。在印度西部,瀕阿拉伯海。介於坎貝灣(東)和卡奇灣(西)之間。
面積60,723平方公里。中部為一波狀起伏的丘陵,最高點海拔1,117米。河流成輻射狀流出。外緣有寬狹不一的海岸平原。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中部丘陵600-800毫米。

位處印度古吉拉特邦西南的半島。被小蘭恩(Little Rann)沼地、阿拉伯海和坎貝(Cambay)灣環繞。面積60,0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哩)。在卡提阿瓦半島與卡奇高地之間。長達105公里,寬55公里。東北有阿拉瓦利山脈,南有卡提阿瓦半島流來的各河,均沒入於淤泥灘中。西北與*卡奇沼澤地相連線。

經濟發展

卡提阿瓦半島大部分為熔岩覆蓋。南岸有沖積層與風化細粒灰岩。坎貝灣沿岸多衝積土。海拔多在180公尺(600呎)以下,但吉爾納爾(Girnar)丘陵和孤立的吉爾丘陵海拔分別為1,117公尺(3,666呎)和647公尺(2,124呎)。氣候乾熱,植被多為灌叢,沿海有紅樹林。吉爾森林中有印度僅存的獅子及其他野獸。半島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小麥、小米和棉花。保訥格爾(Bhavnagar)為主要港口和城市。植被以荊棘林和灌叢為主。礦藏有鋁土礦、石灰石和耐火泥。農產品有花生、棉花、水稻。沿海鹽業重要。

發展歷史

公元4世紀,師子國王屍迷法拔摩(約352—379年在位)曾請笈多王朝的三謨陀羅崛多王(約330—375年在位)幫助在摩揭陀佛成道的菩提樹附近建立“摩訶菩提僧伽蘭”,專門安置自楞伽島來此巡禮的僧侶。玄奘到時,此寺有僧近千人,亦習大乘上座部法。公元7世紀前後,大乘上座部當是斯里蘭卡佛教特有的派別。作為佛牙舍利產地的印度羯陵迦國,有伽蘭10餘所,僧500人;坎貝灣東岸的跋祿羯呫婆國有寺10餘所,僧300人;卡提阿瓦半島及其東岸馬希河一帶的蘇刺侘國,有寺50餘所,僧3千人,也都屬於大乘上座部。它們都是沿海國家,受斯里蘭卡佛教的反影響是很方便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