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古城址出土有漢代的磚瓦、陶片、井圈、水管道和銅器、鐵器等。《明嘉靖南陽府志》云:“博望故城在南陽縣東北六十里。”《大清一統志》記載:“博望,漢縣,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封張騫於此為侯國,屬南陽郡,後漢因之,晉屬南陽國,南朝宋永初後省。”
位於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北負伏牛山,南面隱山,西倚白河,為伏牛山延伸於此的漫崗,地勢險要,為古"襄漢隘道"之通衢,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先後為侯國,為縣,為店,為驛,為鎮。西漢時,外交家、探險家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功勳卓著,被漢武帝於元朔六年(前123年)封為"博望侯"於此,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相傳,此地乃三國時
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古戰場。《三國演義》贊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陳壽《三國志•蜀書》載:"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糜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享等追之,為伏兵所破。"此處曾出土折戟斷鏃和土
層中燒壞穀物的灰燼,經考證為三國時遺物。博望古戰場遺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樹,高5.9米,粗2.2米,虬枝盤鏇,木質裸露,相傳為火燒博望坡時的唯一倖存之見證。其他遺蹟有劉備的觀戰台,夏侯享屯兵時修建的城樓,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處的梅林鋪,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監工修建的三孔拱橋-敬德橋等古蹟。博望坡被國家確定為三國旅遊景點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辭海》載:"博望古縣名,西漢置。"為張騫的封侯地。相傳,當年非常繁華,所轄45里博望屯。故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400米,城垣因風雨剝蝕,早已不存,僅存牆基。城內地下文化層厚達1-7米,出土大量漢磚、筒瓦、鐵器等。1992年,國家文物局邀請專家、學者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歷進行研討,提議將博望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修復老城內古橋一座,古樸壯觀。橋欄鑲嵌著用蒲山青古鐫刻的36幅仿漢畫石刻:張騫生平事跡圖。橋西豎"漢博望侯張騫封邑"石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
博望鎮[馬鞍山市博望區下轄鎮]
博望鎮位於馬鞍山市博望區東部,南京一小時都市圈、馬蕪銅經濟圈內,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 接壤,314省道橫穿境內,是安徽省通向蘇浙滬等長三角發達地區的一個...
地名由來 基本概況 工業園區 產業導向 投資政策 -
郡望堂號
(1). 清 代科舉,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 吳玉章 《辛亥革命·浮槎東渡》:“過院考的時候……我是府考最後...
詞語解釋 概述 來歷 堂號意義 類別特色 -
博姓
博姓。博,讀音作bó(ㄅㄛˊ)。姓氏淵源共有11條。(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國人孫陽,屬於以先祖稱號為氏。2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之邑...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博陵
東漢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晉置國,治所在安平。相當於今河北安平縣、深州市、饒陽、安國等地。 博陵一名的確在諸多人中還是頗有歧義的。歷史上究竟有幾個...
歷史沿革 轉為郡名 歷史溯源 一地數名 安平古名 -
博陵[古代行政區劃]
東漢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晉置國,治所在安平。相當於今河北定州、深州市、饒陽、安國等地。 博陵一名的確在諸多人中還是頗有歧義的。歷史上究竟有幾個博...
歷史沿革 轉為郡名 歷史溯源 所轄區域 地名演變 -
博碩姓
博碩姓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成吉思汗王族後裔博碩克圖汗,屬於以先祖名號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城遺址|馬村磚雕墓|萬榮稷王廟|清涼寺|廣仁王廟|芮城城隍廟|泛舟禪師...|程村遺址|猗氏故城|玉壁城遺址、馮古莊墓地、山王墓地|橫北倗國墓地|薛嵩...崗遺址、古城寨城址、西山遺址、王城崗及陽城遺址、鄭州商代遺址、鄭韓故城...
發布批次 部分名單 -
博望古城
博望古城位於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博望鎮境內。 張騫分封於此後,立即在這裡修築了城堡,作為博望侯國的政治中心。 後人為紀念張騫的豐功偉績,在封國故礦城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