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十一中學

南陽市第十一中學

南陽市第十一中學,原南陽縣四中,又名張衡高中,現全稱為“南陽市第十一中學”,是原南陽縣創辦的一所重點學校。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52年開辦於石橋夏村師家大院,1954年遷於鄂城寺北高地。2001年,學校開闢了獨山校區。以前,學校由建校初師生人數不足200人、占地不足10畝,發展到現在的占地百餘畝、師生近3000人的市級示範性高中。南陽市十一中,又名張衡高中,始建於1952年。現一校兩址,占地面積78171m²,建築面積26994m²,擁有37個教學班,在校師生近3000人。南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獨山腳下,東靠森林公園,西臨豫02線,得獨山碧玉之潤澤,實屬風水寶地,使高一、高二學子砥礪品質,奮力拚搏;北校區地處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石橋鎮,毗鄰張衡博物館、平子讀書台,國家級保護文物鄂城寺塔坐落在校園西南隅,校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古樸與現代相得益彰,沾科聖張衡之靈氣,堪稱一方沃土,激勵高三學子備戰高考,迎接挑戰。學校文化積澱豐厚,環境優美宜人,是求學成才的理想場所。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大門2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大門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大門

現在石橋校區大門 現在石橋校區大門

石橋校區新建大門

獨山校區新址 獨山校區新址

獨山校區新址

建校60周年聯誼會的校友在隋塔下合影 建校60周年聯誼會的校友在隋塔下合影

建校60周年聯誼會的校友在隋塔下合影

辦學條件

文化深厚

學校創建60年來,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形成了“誠樸、向善、和諧、卓越”的校風,“嚴謹、啟思、探索、求是”的教風和“樂學、勤練、心悟、明辨”的學風。積澱了獨有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底蘊。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充分發揮在宛北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了區域教育的整體發展。

硬體設施

學校設施完善,師資精良。裝備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等,建成校園網路並寬頻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圖書、儀器、體育器材均達到規定標準。

師資力量

在崗教職工185人,其中專任教師177人,高中級教師66人,省、市級骨幹教師23人,獲得研究生學歷及正在攻讀研究生課程的17人,教師學歷達標率在100%以上。

辦學成果

學生榮譽

學校學子優秀,人才輩出。建校以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現任中央軍委委員、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中科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申長雨教授就是傑出的代表。

學校榮譽

學校管理科學,觀念創新。近年來,堅持“改革、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培養”的教育理念,不斷最佳化教學手段,彰顯辦學特色,從嚴治學,科研強校,從而使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教學水平持續提高,學校整體呈現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先後榮獲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課題實驗學校”、“河南省現代教育實驗學校”、 “南陽市文明單位”、“臥龍區百佳校園”、“2008——2009,2009——2010學年度普通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市級示範性高中”等榮譽稱號。

六十年的風雨、六十年的磨礪、六十年的輝煌。今天,朝氣蓬勃的十一中正充滿信心,在焦中傑校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帶領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向著更加宏偉的目標邁進。

文化傳統

校徽

南陽市十一中校徽 南陽市十一中校徽

校訓

智博德崇 力行創新

學校領導

現任校長:焦中傑

現任校長 焦中傑 現任校長 焦中傑

知名校友

南陽市十一中建校六十周年校慶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常萬全寄語:

時光無語,歲月有痕。母校情深,師恩如山。老師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怎樣學習、相處,使我們獲益終生,刻骨銘心。我向母校的所有教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

——常萬全將軍賀母校建校60周年寄語

南陽市第十一中學 南陽市第十一中學

10月1日,南陽市十一中建校60周年聯誼會在金陽光酒店隆重舉行,近400名校友代表出席。曾在該校就讀的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將軍發來賀信,表達“母校情深,師恩如山”的敬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郭德河將軍發來賀詞:“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民族振興而奮鬥,紀念母校建校60周年,獻給敬愛的老師並與新老校友共勉”;中科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申長雨專程到會:“祝賀母校60年砥礪奮進的歷史收穫,感恩母校30年前給自己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祝福母校在新的征程里似蘭斯馨,如松之盛,越來越好”。

臥龍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到會祝賀,

在講話中高度讚譽了市十一中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並對學校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繼承優良傳統,發揮自身優勢,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先進的理念、更加執著的努力,邁進全市乃至全省名校行列。

市十一中校長焦中傑在致辭中回顧了學校60年的發展歷程。他說,60年的風雨歷程,幾代人的心血澆灌,大家永遠不會忘記起步的創業維艱,前進的風雨兼程。60年來,學校英才輩出,聲名遠播。現在,全校師生正以市十一中人的誠樸、勤奮之特質,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為母校爭光,為家鄉添彩。相信這次聯誼活動,能夠積極發揮溝通母校與校友信息的作用,發揮團結校友共謀發展大計的智囊作用,發揮組織校友用各類方式回報母校的協調作用,發揮促進校友在自身事業領域蓬勃發展的助推作用。在今後的發展中,學校將以60周年聯誼會為起點,繼承和發揚光榮的辦學傳統,積極探索普通高中辦學的新路子,用奮進的足跡書寫南陽市十一中新的輝煌!

聯誼會上,部分校友倡議成立“張衡教育發展促進會”並進行了捐款。

聯誼會後,校友們搭乘大巴到學校南北校區“踏訪桑梓故地,重溫青蔥歲月”。在北校區,校友們到曾經的教室、宿舍、操場參觀。市十一中雖然已經開闢了獨山校區,但北校區仍然保護良好,重視歷史傳承,高三學生在這裡靜心讀書,奮力拚搏,秉承張衡精神,創造一年年的教育輝煌。

校友們最後在隋塔下合影留念,相約再見,相約為母校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60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批高素質的國中、高中人才,到目前已有2萬餘名校友活躍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其中許多佼佼者或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樑,或成為行業精英、社會才俊。如62級校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63級校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郭德河少將;78級校友、現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的申長雨院士;79級校友、中石油殼牌瑞智建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長胡欣峰博士;83級校友、河南安信投資擔保公司董事長許憲魁;84級校友、清華大學畢業的張超博士;93級校友、明倫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蔡浩;97級校友、天下網創始人,現為北京靈動快拍信息技術公司總裁的王鵬飛;97級校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楊宗岳等。

特別是近兩年來,市十一中改革創新,奮力拚搏,勵精圖治,教育教學質量年年攀升,高招成績居同類學校前列,先後榮獲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課題實驗學校,河南省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南陽市文明單位,南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培養體育藝術人才先進單位,臥龍區百佳校園等榮譽。南陽市十一中,堪稱一方沃土,盡顯滿園桃李春色。目前,學校上下正在精心營造良好的校園教育生態,凝心聚力,努力實現師生與學校的更高、更快、更強發展,這一切,都預示著學校的奮進與崛起。

地址

因老校址在張衡故里---石橋鎮小石橋村故又名張衡高中,離張衡墓僅五百米之遙。

曾兩個校區,一在原址,即石橋鎮小石橋村,坐落於白河之畔,另一校區在市郊獨山腳下。(現校址)

市內乘2路車到十一中站下車即到南陽市十一中獨山校區。

市內乘坐南陽--鴨河、南陽--石橋城鄉公交至張衡墓路口,向張衡墓方向走200米即到南陽市十一中石橋校區。(老校區現在為國中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