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歸路近

南鄉子·歸路近

《南鄉子·歸路近》 是五代前蜀代詩人李珣所作詩詞之一。

基本信息

【名稱】《南鄉子·歸路近》
【年代】
五代前蜀
【作者】李珣
【體裁】

作品原文

南鄉子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作品鑑賞

此篇為《南鄉子》第三首。詞中“真珠”,即珍珠,生於水中蚌或珠母的貝殼內,可作貴重的裝飾品,也可入藥。廣東、海南一帶海邊多產珍珠,老百姓有以採珠為業。珍珠是美麗又寶貴的,採珠勞動是艱苦又美好的。李珣在《南鄉子》中反覆表現了這一題材。其十七云:“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採珠來。棹穿花過歸溪口,沽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就是描寫當地採珠者夜間隨潮乘月,沿溪入海去採集珍珠,約近拂曉,搖船歸家,纜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歸路近”云云,則是集中寫採珠者“棹穿花過歸溪口”,雖沒有直接描繪采珍珠的勞動場面,但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採珠勞動的讚美。三句一轉,前三句寫人,後三句寫景;前者暢快奔放,後者沉靜蘊藉。兩者有機地統一,很好地反映了採珠者勞動歸來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搖進,離家越來越近了,採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槳扣敲著船邊,有板有眼地放開喉嚨唱起來,悠靜的水面上,歌聲分外清晰響亮。“歸路近”是人物的內心判斷,暗示已駛過漫長的路程,有勞動後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悅。“扣舷歌”是人物的行為,因喜而歌。歌抒發心意,快暢胸懷;歌者得意而輕鬆。採珠者歡歌之餘,又沉入對方才勞動的回憶:“采真珠處水風多”。“水風多”指風勢大,呼呼撲面。突出“風多”乃暗示採珠處水面開闊。至於勞動的艱苦、收穫多少。回憶中沒有明言,但從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體會到。“水風多”的回憶,是由歸程中拂面而來的微風觸生的。這三句,詞人寫歌聲、寫風聲、寫船行,寫人物變化著的心情,用動態的熱鬧的筆法,寫出採珠者歸來時的歡快、興奮、悠然自得。接著三句,詞人一反前文,脫開人物,換以靜態的筆調寫景物:夜,靜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聲已止,只見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橋,彎彎的山月,緩緩地從眼前移過;夜深霧濃,水煙深鎖,煙霧中時而看見岸邊懸垂掛至水面的千萬朵豆蔻花。除了一個“過”字可以看出船在行進外,畫面簡直是寂靜無聲。其實這還是繼續寫人物的愉快心情。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興奮過後沉靜下來,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山迎月照,岸移橋近,煙撫花拂,似乎無一不在歡迎採珠者的勝利歸來。在月色朦朧、花香幽浮中,讀者似乎可以看到採珠者斜靠舟側、閒覽景色的愜意恬靜神態。以景寫人、以動襯靜、渲鬧之後歸於一片寂靜,然而採珠者的喜悅之意不因無聲而消失,反而顯得愈來愈濃。這是詞人善用技巧的高明之處。

作者簡介

李珣李珣

李珣
五代詞人。字德潤,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於九、十世紀。李珣祖藉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隋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李珣兄妹可考者三人,珣為長兄。其妹李舜弦為蜀主王衍昭儀。其弟李玹,字延儀,人稱李四郎,喜遊歷,好攝生,尤以煉製丹藥為趣,傾家之產不計,以鬻香藥為業,曾為王衍的太子率官。李珣對藥學頗有研究,著有《海藥本草》六卷,原書至南宋已佚,其內容散見於《政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著作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