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54.22畝(其中:田41.00畝,地713.22畝),人均耕地0.36畝,主要種植芹菜,苤蘭等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864戶通自來水,有23戶飲用井水。有852戶通電,有80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94%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5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92戶(分別占總數的88%和82%)。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6輛,拖拉機6輛,機車140輛。
到2009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596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5個自然村已通電、5個自然村已通路、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5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0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892戶,鄉村人口2099人,其中男性828人,女性1271人。其中農業人口2099人,勞動力1492人。該村以漢族居多,漢族1703人,彝族281人,回族115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97人,占人口總數的14%;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973人,參合率6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齊全。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8萬元,占總收入的17%;畜牧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3.3%,出欄肉豬1291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406萬元,占總收入的79.8%;工資性收入37.84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3423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2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38人,到省外務工14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1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2人,少數民族黨員13人,其中男黨員52人、女黨員40人。村委會由支部書記、主任、副主任、支書等組成,下設瀘江、團結、星火、向陽、紅星等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6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年末集體總收入192.1萬元,有固定資產1335.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公開、事務公開、財務公開。
新農村建設
該村班子團結,制度健全,管理規範民主,社會穩定,鄉風文明,長期無社會“六害”行為,人民安居樂業;村內各項服務設施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