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設得蘭群島(SouthShetlandIslands)是南極洲的火山群島,位於南極半島以北約120千米,西北距南美洲合恩角約880公里,由11個大島和若干小島組成(其中喬治島最大),總面積約4700平方公里,是南極探險的基地。各島均多山,最高點海拔2,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無常住居民,只有捕鯨船在夏季定時來往,以福斯特港為基地。
1819年英人斯密斯首先到達。多個國家設有南極科研站,大多位於該群島的最大島嶼喬治島上。
南設得蘭群島火山岩屬於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石組合,它們的Sr、Nd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南大西洋格雷厄姆地西北群島,多個國家在群島設有科學考察站,這些考察站喬治王島,使用智利弗雷總統站的機場。
歷史
1599年荷蘭人首次抵達南極群島(爭議)。根據一些歷史學家的說法,荷蘭人迪爾克·赫里茨在1599年或西班牙人加夫列爾·德卡斯蒂利亞在1603年首次抵達南極群島,兩人都被認為曾在德雷克海峽以南南設得蘭群島地區航行。
1603年西班牙人首次抵達南極群島(爭議)。
1819年英國人在喬治王島登入,宣布英國對其擁有主權。
1819年美國曾經構想派遣一艘政府船隻探索南設得蘭群島。
1819年至1820年期間,英國人考察南設得蘭群島,並製作地圖,並首先開展海豹捕獵。
1821年俄國的南極探險隊在到達南設得蘭群島,他們曾在喬治王島和象島登入,在群島進行考察,並為島嶼命名。群島曾被短暫稱為新南不列顛,但不久改為現在通用的南設得蘭群島(根據蘇格蘭以北的設得蘭群島)。
從1908年起,群島被英國劃歸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屬地管轄。
阿根廷自1943年起宣稱對南設得蘭群島擁有主權,智利和英國分別在1940年和1908年起對其擁有主權。
1962年,南設得蘭群島成為英屬南極領地的一部分。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南設得蘭群島位於南緯61°~63°,西經54°~63°之間的南極半島北端附近,位於馬爾維納斯群島以南約1,200千米,距離南極大陸約150千米。群島由11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總陸地面積為3,687平方千米,約80至90%的土地終年被冰川覆蓋。群島的最高點是位於史密斯島的福斯特山,海拔高程為2,105米。群島從西南偏南的史密斯島到東北偏北的象島,延綿約450千米。
氣候
南設得蘭群島和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與赤道的距離相約,但由於前者接近南極大陸,氣候遠較後者寒冷。群島附近的海洋每年從4月上旬到12月上旬都會被海冰覆蓋,每年4月至11月的平均氣溫低於0攝氏度。
群島的冰川近年正在後退,但全島80%以上面積在夏季仍被冰雪覆蓋。該區全年多雲、潮濕,西風強烈。由於群島四面環海,全年氣溫差溫不大,夏季平均氣溫約為1.5攝氏度,冬季則為-5攝氏度南設得蘭群島和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與赤道的距離相約,但由於前者接近南極大陸,氣候遠較後者寒冷。
島嶼
從北到南南設得蘭群島有以下島嶼:
象島是南極洲南極半島東北的一座島嶼,屬南設得蘭群島外圍島嶼,位於南喬治亞群島西南偏西1290公里,馬爾維納斯群島以南940公里,合恩角東南890公里。象島東西走向,北為德雷克海峽,南為威德爾海,全島多山,且為冰層覆蓋,最高處海拔852米。其得名有不同說法,一說為在島上發現象海豹而得名,另一說謂此島得名自形狀類似大象之頭。
喬治王島(最大島嶼)
喬治島是南設得蘭群島其中最大的島嶼。目前,喬治王島已經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韓國,秘魯,波蘭,俄羅斯,烏拉圭等國建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對該地區進行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
納爾遜島
羅伯特島
格林尼治島
利文斯頓島(第二大島嶼)
斯諾島
史密斯島
迪塞普申島
洛島
資源
在喬治島有優質煤田,附近的黃鐵礦島有石英、黃鐵礦脈,儲量豐富。
微生物
1986年12月-1987年3月對南設得蘭群島海區和麥克斯威爾灣的空氣、長城灣遠岸表層海水、欺騙島潮間帶表層海水、底質和火山灰的微生物作了考察研究。結果表明,兩個測區的空氣中陸源性微生物的檢出率在90%以上,每立方米空氣中一般含幾個CFU。海洋性微生物的檢出率在50%以上,數量較小,每立方米空氣僅1個左右的CFU。麥克斯威爾灣比南設得蘭群島海區的空氣微生物數稍高些。測區的空氣微生物受島嶼的影響較大。空氣微生物數呈現出某種晝夜變化。空氣微生物數受氣溫、相對濕度的影響不大明顯。每立方厘米的長城灣遠岸表層海水含幾百個CFU的微生物,其數量隨水溫的逐月降低減少。
火山活動
科學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納爾遜島、利文斯頓島、欺騙島和南極半島的火山岩和火山灰進行了岩石化學和Sr、Nd同位素分析,Ar-Ar和K-Ar年齡測定。研究表明,南設得蘭群島火山岩屬於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石組合,安們的Sr、Nd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87Sr/^86Sr比值普遍比較低,為0.703297-0.703507;^143Nd/^144Nd比值普遍比較高,為0.512835-0.513779,二者呈負相關,εNd-^87Sr/^86Sr相關圖顯示岩漿來源於虧損地幔。火山岩形成時代集中於96Ma、91Ma、78Ma、60Ma和35Ma等時段。35Ma之後,火山活動長時間消沉,直到晚中新世和第四紀才時有發生;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正是南極大陸冰蓋逐漸形成之時。
火山作用的時空分布及岩石地球化學特徵暗示,南設得蘭群島處於一個島弧的地質環境,早期群島基本上與南極半島連在一起,在德雷克板塊的俯衝下,群島逐漸與半島分離,形成布蘭斯菲爾德海峽(裂谷),在弧後擴張和裂谷作用下產生新的火山活動。
2012年島1月15日發生芮氏6.5級地震。
各國科學考察站
以下國家在南設得蘭群島設有科學考察站:
阿根廷:胡瓦尼站(自1959年)
保加利亞:St.KlimentOhridski站(自1988年)
巴西:ComandanteFerraz站(自1984年)
智利:弗雷總統站(自1969年)
智利:胡利奧·埃斯庫德羅教授站(自1984年)
智利:阿圖羅·普拉特站(自1947年)
智利/美國:Shirreff站(自1990年)
中國:長城站(自1985年)
厄瓜多:佩德羅·文森特·馬爾多納多站(自1990年)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站(自1988年)
西班牙:加夫列爾·德卡斯蒂利亞站(自1989年)
韓國:世宗科學基地(自1988年)
秘魯:馬丘比丘站(自1989年)
波蘭:亨里克·阿茨托夫斯基站(自1977年)
俄羅斯:別林斯高晉站(自1968年)
烏拉圭:阿蒂加斯站(自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