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南薩哈林斯克始建於1882年,當時是俄國人建立的一個名為Vladimirovka的小城市。
1905年俄國將該市劃給日本,在日本治理時期(1905-1945)設定樺太廳。當時人口約四萬人,包含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統治下從朝鮮半島移民過來在戰爭結束後被留置於當地的韓國人、朝鮮人,其中大部份祖籍全羅道、慶尚道,而朝鮮半島裔人約占現時居民總數12%。
二戰後蘇聯重新占領庫頁島南部,並將豐原市改為現名,及將日本人和蝦夷人驅逐回北海道等地。目前日本仍認為蘇聯非法占有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地區,因為上述地區以及除北方四島外的千島群島從法理上屬於主權未定,日本在二戰後宣布放棄領有上述地區,而蘇聯在二戰結束後占領上述地區的行為違反了日蘇中立條約和國際法。
日占時期的南薩哈林斯克當地是通往霍爾姆斯克(日本名:真岡)的鐵路分歧點。以運輸機械的修理工廠為首,還有礦業、漁業、皮革、家具等工廠,另外尚有高等師範學校及林業、工業、商業的各種職業學校。埃克森美孚和Shell兩大油公司都有在庫頁島投資,並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全島經濟,油公司亦在本市設定總部和住宅。
歷史
最初到薩哈林定居的俄羅斯人大都是流放苦役犯和強制性移民。沙俄政府沒能實現通過自由移民開發薩哈林的計畫,早在1858年就開始向島上遣送流放人員。11年後薩哈林被正式宣布為苦役流放地。
1882年在今南薩哈林斯克所在地出現了一個名為“弗拉季米羅夫卡”的小村落。據曾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講,
南薩哈林斯克 |
弗拉季米羅夫卡形成之初就十分整潔美麗:新建的木屋寬敞明亮,外邊幾乎都釘有薄板裝飾。很多新舍旁接修了供家務用的偏房。木屋周圍開闢的菜園修有籬笆牆。雖然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工,但村落里處處都體現著人們是在精心開拓家業。1883年第一批婦女被遣送到弗拉季米羅夫卡定居。在此之前科爾薩科夫監獄長特發布命令:“立即從安置到弗拉季米羅夫卡的流放人員是挑選出7名最適合婚配的,命其修善房舍田園,並進一步端正品行。”
弗拉季米羅夫卡對開發薩哈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裡土地肥沃,草場豐茂,建築用木材隨手可得,這些都促進了村落的發展。到1895年初村里已有155座房舍及生產用房,42塊開墾田,居住有130人,其中2名苦役,43名強制移民,47名兒童。1894-1895年期間弗拉季米羅夫卡與彼得羅帕夫洛夫斯科耶和柳托加兩村間連通了道路。通過募捐建起了一座圖書館,出現了第一所被稱為“識字校”的學校。學校里教授語法、拼寫、算術和上帝約律。為了讓孩子們將來能掙錢餬口,還開設了各種工藝課。不過,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弗拉季米羅夫卡一直沒能擁有自己的醫院。得了病得到位於科爾薩科夫僅有33個床位的診所就醫。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弗拉季米羅夫卡是一座典型的俄羅斯村莊,有小鋪、學校、郵局、磨坊等,唯一的一條街道兩側是有刻花板裝飾的美觀的木屋。1905年7月日本人在離科爾薩科夫防衛崗不遠處登入,結束了薩哈林島上的太平生活。7月29日薩哈林州長利亞普諾夫率部下投降,8月沙俄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割讓南薩哈林的《波爾特斯穆條約》。
到20世紀40年代初在更名為多尤哈拉的弗拉季米羅夫卡居住有近4萬人。新建築大都是水泥板作頂、窗戶上糊著透明紙、
南薩哈林斯克 |
牆上抹了沙漿的房子,很不值一提。只有州長府、市政府、博物館、女子中學和幾處教堂的自來水、下水管道、中心供暖這類文明設施當時根本就不存在,甚至連市裡的街道也沒有命名,只是按方位稱東街、西街、南街和北街,並相應地編了號。
主要的工業企業是煤礦、幾個食品加工廠(其中生產日本白酒的就有三家)、修船作坊、紙漿紙張製造廠,還有家具廠、膠鞋廠、乾餅香腸加工廠、洋蠟廠、印刷廠和其他一些手工作坊。幾乎所有的商貿都集中在兩家日本公司手中,一家經營工業產品和食品,一家主營穀物。市里開辦了有六個年級的國小,兩年制高小,中學和專業技校。日本人還按自己的傳統推行了男女分制教育。在日本人統治下弗拉季米羅夫卡的醫療設施並沒有發生什麼好轉。其實這也不足為奇,要知道當時醫療衛生竟是歸警察局管理。擁有4萬6千多人口的城市只有醫生24名,而且由於醫生極缺,甚至沒有學過醫的人也發給了行醫證書。僅有20%的病人能得到床位,大多數病人只能睡在地上,所以一張鐵床就已經是很大的奢侈,而且病人住院必須自帶被褥、餐具和食品。可以說日本人的統治並沒有給薩哈林帶來什麼益處。1945年2月11日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簽訂了有關俄羅斯向日本宣戰條件的條約,其中主要一條是歸還南薩哈林,並將千島轉交蘇聯管轄。1946年8月11日開始了解放薩哈林的戰役。8月25日攻陷了日本在奧托瑪里(科爾薩科夫)的海軍基地,同日蘇軍進駐多尤哈拉(弗拉季米羅夫卡)。1946年弗拉季米羅夫卡更名為南薩哈林斯克。蘇聯政府以此向全世界聲明,南薩哈林已重新成為俄羅斯領土。
1946年冬日元停止流通。1946-1948年期間原居住在南薩哈林和千島的日本居民被遣送回國。
薩哈林島回歸蘇聯後這裡再次成了流放地,“人民的敵人”和日本戰俘一起被強制加入社會主義建設。他們在這裡服的苦役在很大程度上使南薩哈林斯克真正具有了州首府的面貌,而不再是夕日破舊的多尤哈拉了。
目前基本信息
面積:8.71萬平方公里。
人口:52.6萬。
時區:東10區,夏令時為台北時間+3小時。
地理位置:該州是全俄唯一的島上行政區,東鄰鄂霍次克海,南瀕日本海,隔韃靼海峽與俄大陸相望。
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6℃~-22℃,7月平均氣溫為18℃~25℃。
交通:海運較發達,有11個海港與俄大陸的港口和亞太地區通航。跨島公路和鐵路連線南北,主要機場位於南薩哈林斯克市。
資源:油氣資源豐富,石油儲量8.972億噸,天然氣6710億立方米。有金、鍺、硫等礦藏。木材蓄積量達6億立方米。煤炭地質儲量124億噸。
經濟:主要工業部門是燃料能源工業、漁業、食品業、林業和紙漿生產業。“薩哈林-1~9號”海底石油項目引起世界關注,其中“薩哈林- 1號”和“薩哈林-2號”項目正在實施中。薩哈林州漁業產量占全俄總產量的11%。2005年採掘業產值為347.477億盧布,加工工業產值為129.19億盧布。 該州北部寒冷地區只能發展畜牧業,養殖馴鹿。中南部地區有農田耕作,主要農業產品為土豆、蔬菜、甜菜、穀物。
對外經濟合作
2005年對外貿易總額為39.4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3.38億美元,進口額為26.02億美元。與中國貿易額為1.136億美元,其中對華出口額為6710萬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魚和海產品、煤炭、木材、黑色和有色金屬;自華進口額為4650萬美元,主要進口商品是水泥、鹽、硫磺、化工產品、鞋類、服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