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
醫院坐落於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占地面積380畝,離京廣鐵路衡陽火車站3公里,離京廣高鐵衡陽東站5公里。南臨湘江,北臨107國道,京珠高速、衡棗高速、衡大高速穿旁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院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病房設施先進。醫院現有固定資產1.2億元,其中總院部分近億元,醫療用房達3萬平方米;現有職工95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800人,高級職稱142人,中級職稱23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3人(含退休專家),碩士生導師12人。醫院開放病床650張,設有15個病區、16個一級臨床科室、29個二級臨床專業和24個醫技科室、兩個臨床醫學實驗室。醫院擁有高檔螺鏇CT、ECT、高檔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大型C臂機、高壓氧倉、彩色都卜勒B超、血透機、腹腔鏡、前列腺汽化電切鏡等高精尖設備2000多台(件),為病人就
醫及康復提供了較完備的醫療條件。
醫院呈現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分科精細的新格局,手外科、肝膽外科、腫瘤外科、乳腺外科、神經外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核醫學科等優勢獨具、特色突出的專科在湘南地區有較大影響。先後獲國家科學大會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開展的複雜性斷指(肢)再植、腎移植、腦室腫瘤摘除、肝斷面膽管空腸吻合等技術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先後採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把“竭誠、溫馨、優質”貫穿於醫療服務全過程,如今又推行“母親式”服務,根據病人不同個體的需要,對病人生理、心理、文化、
精神和生活起居進行全方位“零距離”的護理。
近半個世紀以來,附屬南華人恪守“厚德博愛、精業創新”的院訓,貫徹“醫者仁心、關愛生命”的辦院宗旨,對病人實施“母親式”的親情服務,把愛遍灑三湘大地。
陀螺刀中心介紹
我院是原核工業四一五醫院,始建於1958年。作為核工業系統衛生醫療單位,對於核技術的臨床醫用更有得天獨厚的行業背景優勢。1980年組建鈷60放射治療室,配有鈷60放療機一台,當時是最先在湘南地區開展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唯一專科。病員不僅來自省內各個地區,鄰省廣東、廣西等地也有患者慕名而來。為了發展我院腫瘤專業,2004年開始籌建“腫瘤防治中心”。2007年完成了直線加速器及配套設備的購置和安裝調試,2008年7月開始運行。在此同時,我院對腫瘤治療技術的發展一直沒有停止追蹤,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院又投入巨資增加了世界領先水平的最新一代伽瑪刀----陀螺刀,建立起了在湘南地區歷史最悠久,技術力量最強,設備最齊全最先進的腫瘤放療中心。
二、專家介紹
在重視新技術引進的同時,我院極為重視醫療技術專家隊伍建設,聘請了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國內一流的伽瑪刀放療專家作為我院的技術後盾,同時把我院技術骨幹送往北京的國家級大醫院進行培訓,進而形成我院具有高專業素質、多學科結合的診療專家隊伍,能夠根據每一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系統性、綜合性的治療方案。
孫建湘主任1985年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從事腫瘤臨床工作20餘年,是衡陽市知名腫瘤治療專家,省抗癌協會理事,衡陽市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我院腫瘤科主任。擅長腫瘤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綜合治療,在湘南地區享有極高聲譽。
三、伽瑪刀及陀螺刀介紹
伽瑪刀不是真正的傳統手術刀,伽瑪刀的學稱叫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比普通放療更精確。伽瑪刀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它將許多束很細的伽瑪射線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照射過人體,並將它們都在一點上匯聚起來形成焦點。由於每一束射線劑量都很小,基本上不會對它穿越的人體組織造成傷害損害。只要將焦點對準病變部位,形成品質優良的高劑量場,將腫瘤組織搗毀,就能夠達到外科手術切除的目的。也就是說,該治療系統用伽瑪射線替代了外科手術刀。達到無創傷、無出血、無感染、無痛苦;迅速、安全、可靠的神奇療效。
1951年瑞典leksell教授提出立體定向放射理論。1968年瑞典醫科達公司研製的第一代伽瑪刀靜態頭部,至今有40多年的臨床運用。自1993年第一台第一代伽瑪刀進入中國臨床使用至今,全國各地各大醫院已有300多台伽瑪刀在治療,為300多萬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
陀螺刀全稱“陀螺鏇轉式鈷60放射外科治療系統”,是最新一代的伽瑪刀。由中國伽瑪刀之父宋世鵬先生於2006年在我國上海研發的,並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陀螺刀採用了類似航天陀螺儀的鏇轉原理,將鈷60自聚焦放射源安裝在兩個垂直方向同步鏇轉的陀螺結構上,因此又簡稱為“陀螺刀”。其陀螺鏇轉三次聚焦的設計形成了特有的劑量場,放療增益比遠超前幾代產品,療效得以大大提升。治療過程無創傷、沒有疼痛、不出血、不需特別的手術前準備和用藥,治療是在患者清醒情況下進行的。治療不受年齡、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和身體狀況等並存病的影響,治療全過程均由計算機控制,精確、安全、可靠,療效確切。
陀螺刀既具有頭部治療的功能,可實施精密的神經外科放療手術,一次性毀損病灶組織。又可以做體部病灶大野掃描放療和精確的三維適形調強治療。
四、湘南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好處
我院是湘南地區歷史最悠久,設備最齊全最先進,
技術水平一流的國家三級甲等大醫院,是大學教學
醫院。湘南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療,接受的是省級醫院
及國內一流專業技術的醫療服務,綜合費用支出遠比去省會城市以及上海、廣州等地節約很多。
我們將遵循“厚德載物、敬業創新”的院訓,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親如家人的一流服務!
科室簡介
脊柱外科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脊柱外科是衡陽市最早開展各類脊柱外科手術的科室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已能開展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脊柱骨折椎體復位內固定術。近年來專業發展迅速,能開展從上頸椎到腰骶椎的絕大部分手術及微創手術。如上頸椎Chair畸形及先天性游離齒狀突畸形的手術治療;經枕骨板障間螺釘聯合樞椎椎弓根釘固定融合治療寰椎爆裂骨折;經寰樞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融合治療創傷性寰樞椎失穩症;前路空心加壓螺釘治療新鮮齒狀突骨折;C2-C3椎弓根及側塊螺釘固定治療Hangmans骨折;頸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椎間植骨融合術;前路“漂浮法”治療孤立性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頸椎骨折脫位前路復位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及後路頸椎弓根螺釘、側塊螺釘或經關節突螺釘內固定;一期前後聯合入路治療“鉗夾”型頸椎病;頸後路改良單開門微形鈦釘-鈦板頸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頸椎管狹窄症及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上胸段椎體骨折脫位的椎弓根系統復位內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減壓、脊柱重建內固定及後路減壓、椎弓根系統復位內固定;一期經後路單一小切口270°椎管減壓、椎體次全切除、鈦網植入重建治療嚴重胸腰椎“三柱”損傷;脊柱結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內固定;脊柱腫瘤切除根治重建術;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翻修術;腰椎失穩、腰椎滑脫症的減壓復位、椎間融合內固定術;後路經椎弓根椎體楔形截骨、脊柱短縮術治療陳舊性胸腰椎骨折伴後凸畸形;經皮椎體成形及椎體後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椎體血管瘤、椎體轉移癌以及C臂機引導下經皮穿刺臭氧注射髓核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微創手術。最新引進的德國joimax椎間孔鏡脊柱微創系統,通過很小的8mm工作通道在內鏡直視下完成各種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填補了湘南地區技術空白。
為適應和更快促進學科發展,脊柱外科於2007年3月獨立成科。經過近幾年的打造,現已形成以開放手術為基礎和後盾,以微創手術為先導和亮點的格局,科室整體實力穩步提升。現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碩士學位3人。我們的服務理念是:關愛您的脊柱,支撐您的人生!
中醫科
中醫科於1962年組建,開院時有醫師5人,主要從廣州、上海調入,科主任由來自廣州中醫學院、對中醫婦科學造詣頗深的趙啟光擔任。七十年代中期,趙啟光退休,鄭春管接任主任。其時,中醫科除承擔中醫門診外,還兼顧各病區會診和核工業衛生學校中醫教學任務。1984年6月,醫院在五官科病區開設中醫病床10張,收治慢性病患者,對較為複雜的病人採用中西結合治療方法,將中西“兩法”套用於臨床。鄭春管主任率先開設了高血壓中醫專科門診,深受病人的歡迎,經常加床以滿足病人住院的需要。到1986年,中醫科醫護人員已發展到1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8人、針灸護士1人。九十年代初期,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為的限制,加之中藥價格上漲等因素,中醫科門診及住院病人呈下降趨勢。為了擺脫困境、爭取主動,在主任楊玉秀的帶領下,先後開設了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門診,如楊玉秀的中醫婦科;陳伯青的中醫骨傷科、中醫內科疑難雜症;周開榮的中醫脾胃病等。1994年羅遠萍主持中醫科工作,購買了ZZ—型肛腸治療儀,並於1999年5月開展“肛腸痔瘺”診治專業工作,並正式掛牌成立中醫肛腸專科,由副主任醫師王誠銓主診。
2000年5月,中醫科病床撤消,把發展重點放在肛腸科,並招收2名中醫外科人員。2005年購置了大力神ZZ-Ⅱ600型肛腸綜合治療儀、今健JS-818D型結腸灌洗儀等先進設備,2006年選派伍洲頌到南京全國肛腸病治療中心進修。伍洲頌學成歸來後主持中醫肛腸診治工作,先後開展了“痔瘡全程無痛療法”、“腰俞穴麻醉”“PPH術”、“高位複雜性肛瘺切掛
+
曠置術”、“出口梗阻性便秘外科治療”、“骶尾部腫瘤切除術”等多項新技術,填補了院內、市內空白。2006年,肛腸科在消化內科病區開設10張病床,床位使用率均在100%以上。近兩年來,中醫肛腸科的聲譽進一步擴大,兩個效益進一步增長。現有專科醫師4名。
普腹外科
普腹外科是1997年從原來的普外科分離出來的醫療專科,彭秀達、卜雙龍、李峰先後擔任科主任。
早在六、七十年代,醫院普外技術尤其是肝膽外科技術就具優勢,能成功開展膽囊切除、總膽管十二指腸吻合、肝葉、段或半肝切除等手術,專家姚川汶較先在國內開展“門靜脈高壓症分流術療法”,在普外領域頗有影響;八十年代,羅道森主持開展的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在衡陽市地區處於領先水平,李福成主持開展的中央型脾腎靜脈分流術獲核工業部科技進步4等獎;九十年代後期,特別是肝膽專科開設以來,在三任科主任尤其是大外科主任彭秀達相繼不懈的努力下,先後開展高難新技術50餘項,多項填補醫院和湘南地區空白,其中肝門部膽管整形、採用帶蒂臍靜脈瓣修補膽管前壁治療肝門部膽管狹窄、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膽道取石等10餘項達省市領先水平,其中尾狀葉肝癌切除、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肝斷面多膽管空腸吻合等6項達國內先進水平,在湘南肝膽外科系統一枝獨秀。2006年下半年,現任院長、肝膽胰和胃腸外科專家、碩士生導師張樹友教授的到來,使肝膽外科在疑難重症的救治和高難新技術的開展上有了新的突破。
手外科
在充分調研、論證醫療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依託醫院顯微外科技術優勢於1997年創建,2000年6月掛牌為“衡陽市手外科中心”。到目前為止,是我省唯一將手外傷從骨外科分離出來,配備專職醫師、設立獨立病房的手外專科,也是我省絕無僅有的專治手、肢傷殘的醫療中心。該科現有醫護人員42名,雄踞外科大樓兩層,開病床100餘張,配有手外實驗室、手功能康復室、手外信息資料室和4台德國高檔手術顯微鏡,能同時施行8台高難度手外手術,也成為省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手外專業技術人才見習、培訓基地。2006年6月成功地承辦了全國“手部創傷及手外科新技術研討會”。
創建11年來,在前任主任唐舉玉和現任主任劉鳴江、副主任謝松林的帶領下,該科醫務人員在醫術上求突破、效果上求完美,先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80餘項,70餘項填補湘南地區空白、50餘項填補湖南空白,其中複雜性斷指斷肢再植、足趾移植拇指再造、前臂殘端斷指異位再植急症手再造等40餘項達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雙手8指離斷再植、高位斷指I期腹部寄養Ⅱ期再植等高難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他們累計完成手外手術2萬餘例,斷指斷肢再植和游離組織瓣移植的病例數和成功率均名列省內前茅,贏得了王澍寰、顧玉東院士和中華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徐建光教授等國內專家權威的讚賞,也贏得了三湘患者的仰慕和信賴。
燒傷整形外科
燒傷整形美容外科開設於1987年,是衡陽市最早開展燒傷治療、瘢痕整形和五官美容的特色專科,前任主任董玉明副主任醫師、現任主任賀楚宇主任醫師。
燒傷方面:早在我院開院之初——1964年,我院治療放射線損傷——硝酸鈾醯混合燒傷,在核工業系統鼎鼎有名,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95年現任科主任從全國著名燒傷治療中心——上海瑞金醫院學成歸來,引進瑞金醫院燒傷外用藥——磺胺嘧啶銀秘傳配方,新開展腹部超薄皮瓣和四肢帶蒂皮瓣移植術,以“短、頻、快”手術原則,綜合套用削痂術、切痂術、多種形態自體皮移植術、輻照豬皮復蓋術和皮瓣移植術,“攻擊性”消除燒傷創面,使大面積燒傷病人特別是燒傷80%以上、三度燒傷50%以上和合併重度呼吸道燒傷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顯著提高。迄今為止,已經成功治癒這類病人100餘例。
整形方面:使用皮膚擴張器治療瘢痕性禿髮,瘢痕切除後美容縫合,或套用免縫膠布,或大張植皮,或皮瓣移植,均取得很好的疤痕整形效果。2004年開展套用皮瓣修復深度創面(如褥瘡、電燒傷創面),2006年開展小切口祛腋臭並不斷改良切口和改良加壓打包法,2009年套用腹壁雙葉皮瓣和自體肋骨一次完成陰莖再造成功,獲省內專家一致好評。整形水平一次又一次升華。
美容方面:能嫻熟進行五官美容手術,如切眉提眉、雙眼皮成形、祛眼袋、隆鼻、隆頦、隆乳、巨大乳房縮小術。尤其在改良肌皮瓣法祛眼袋方面有深入研究,獨具特色,深受廣大愛美人士的歡迎。
秉承歷史,開拓進取,經過一代又一代專業人士的努力,目前我院燒傷整形美容外科有主任醫師1人,醫學碩士4人,治療水平高、科研能力強、設備條件好、住院環境美。
皮膚科
皮膚科於1968年成立,附設於外科,配有1名醫師,以門診為主;1975年開始收治住院病人,醫師增為2名,劃歸五官病區;1980年醫師增為3名。吳鳳英、劉振球、冷明先後主持該科工作。
1982年以前,皮膚科除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外,也能對一些疑難病進行診治,如膠原性疾病、大皰性疾病、皮膚結核病等,開展了冷凍治療、黴菌鏡檢、環鑽活組織檢查、軟疣刮除術等;八十年代後期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皮膚科在技術上有了新的提高。現為中華醫學會衡陽市皮膚性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性病學會會員、副主任醫師的冷明,擔任皮膚科主任後,重視業務建設,帶領科室人員博採眾長,改良和新創了多項治療方法: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各種皮膚病,使數十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恢復了正常生活;使用超劑量免疫抑制劑間歇衝擊療法,使重症皮肌炎吞咽肌麻痹致食道長時間不能進食的病人重獲健康;在結締組織疾病和皮膚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經驗,確診過多例被外醫院誤診為“濕疹”的“乳房外濕疹樣癌”;採用雷射治療皮膚良性腫瘤和性病、改造高頻電刀治療腋臭,均獲得醫院科技進步三等獎;在雷射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包皮環切進行聯合治療,提高了尖銳濕疣的療效;在中科院“驅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摸索了一套融中西醫於一體的用藥方法,提高了梅毒血清抗體的轉陰率;開展系列皮膚外科手術治療,大大提高了科室實際收益和知名度。
2005年6月,皮膚病碩士研究生田黎明到皮膚科工作以來,致力於痤瘡和各種顏麵皮膚病的預防和診治,開設了痤瘡治療專科,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拓展了皮膚科的業務,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骨科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骨科已建科55年,是湘南地區最早成立的骨科之一,且歷來是我院科室建設的重點,在湘南地區擁有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口碑。近今年來通過不斷引進人才,加強科室團隊建設、磨合,實力已得到極大的增強。目前科室床位50餘張,擁有主任醫師(教授)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3名,醫師1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3名。
我院交通十分便捷,非常適合創傷病人的急救治療,且創傷骨科為我科特色之一。四肢骨與關節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骨折都能在本科得到非常好的治療,已在患者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本科能很好地完成各類嚴重、複雜的四肢骨關節創傷,包括嚴重的開放性骨折,關節內骨折,以及嚴重的骨盆、髖臼骨折,我科是率先在省內開展微創技術的科室之一,能熟練套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固定技術(MIPO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等,患者診療後療效均十分滿意。
我科另一大特色為關節外科,本科在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技術上已十分嫻熟,並已廣泛開展,無一例術後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目前已為多例90歲以上超高齡患者成功實施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最高齡為97歲), 且已成功開展髖關節結核一期髖關節置換術,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關節鏡外科方面是我科最新引入的技術,目前正在快速成長及大力加強。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關節鏡(美國施樂輝)及各種微創診療器械與設備。關注關節病損,致力於微創治療各種骨與關節疾病。從業醫師經驗豐富,均曾於國內先進的運動醫學中心學習交流。能熟練開展關節鏡治療關節滑膜炎、關節內游離體、關節交鎖、關節化膿性感染、痛風性關節炎、絨毛結節性滑膜炎、交叉韌帶損傷重建、半月板損傷、內鏡輔助下關節內骨折微創手術。
從骨科的角度,目前我們所開展的各項新技術、新手術,已經與國內、乃至國際上的最新技術接軌,全身任何一個部位、任何一種類型的骨科病,我們都能夠以最新、最合適的技術,為您作出合理的治療。
心胸、乳甲外科
1987年,普通胸外工作的正式開展,結束了醫院無胸外的歷史。食管中下段癌根治、肺癌及肺其他疾病的肺葉切除、心包剝離、胸廓成形、縱隔腫瘤摘除及纖維板剝離等手術,填補了當時醫院的空白。1992年,在動物試驗的基礎上,成功地開展了5例心臟手術:對3例房缺,在體外循環下行直視修補術;對1例風心二尖瓣狹窄,行閉式擴張術;對1例動脈導管未閉,行結紮術。這些手術的成功,受到了當時的核工業總公司的嘉獎。此後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心臟手術未能繼續開展。1998年以後,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開展了中央型肺癌肺葉切除、全肺葉切除肺血管病變和食管上端癌切除等多種高難手術。如今的心胸外科還兼乳腺和甲狀腺兩個專業,在乳腺和甲狀腺疾病的診治上也頗有建樹,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資深專家鄭自貴和現任主任包錚,為醫院心胸外科和乳腺、甲狀腺外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現任副院長、乳腺外科專家、碩士生導師梁慶模教授,在乳腺疾病方面深有造諧,取得了可喜的科研和臨床實踐成果。2006年4月,耗資298萬的省內唯一的一台乳腺普查車正式啟用,這是醫院積極參與衛生部抗癌協會和中國婦聯聯合發起的關愛女性健康——“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工程”的真實見證。乳腺普查車的購進,使乳腺外科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硬體條件,它在乳腺早期病變尤其是乳腺腫瘤的早期發現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婦產科
醫院開院就開設了婦產科,葉德俊、邱泮英、李家范、蔣先涵、余曉玲、黃菊芳、孫曉紅先後擔任科主任。八十年代以前,能進行一般的婦產科手術,如子宮全切、卵巢癌切除、習慣性流產子宮頸縫扎和各類計畫生育術等;八十年代以後特別是副主任醫師蔣先涵主持婦產科工作後,技術上有了大的進步,她主持搶救危重病人千餘例,成功率在99%以上,施行各種計畫生育手術2萬餘例,從未發生過差錯和事故,先後被評為湖南省“計畫生育先進個人”和“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1994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計畫生育手術萬例無事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自九十年代後期黃菊芳擔任科主任以後,整體技術水平又有了提高,改進和新創了多項技術,如改良式電刀環形筋膜內子宮全切術、廣泛性子宮切除+盆腔淋巴清掃術、凝血酶宮腔灌洗治療宮頸妊娠出血等,其中腹腔鏡手術在衡陽市獨占鰲頭。該科在婦科內分泌疾病尤其是不孕症、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方面有新的進展;能成功開展乙狀結腸人工陰道成形術,各種尿瘺、糞瘺的修補術等陰式手術;能成功救治各種難產和併發症;2002年5月引進電子陰道鏡+高頻電刀,使宮頸癌的防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另外無痛人流、陪伴分娩、新生兒撫觸等新技術、新模式使產科質量大大改善。
現任主任孫曉紅,是目前為止衡陽地區唯一的一位婦產科專業博士。她2007年10月到來之後,婦產科在保持已有技術項目優勢的同時,又成功開展了B-Lynch子宮縫合術、盆底重建術、保留宮體的宮頸癌根治術、非脫垂陰式子宮全切術等一系列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眼科
眼科開科以後,能進行一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七十年代末,開展磁療加藥沖洗治療淚管阻塞及冷凍摘除白內障;八十年代,開展a-糜蛋白酶藥物浸泡眼球治療淺點狀角膜炎,用環形矽膠管逆行插管術代替老式鼻腔淚囊吻合術,使流淚患者免去了手術開刀的痛苦;九十年代以來,開展專業項目多種,如眼內異物取出、眼部成形、白內障人工晶體植人、青光眼小梁切除、眼眶腫瘤摘除、驗光配鏡、玻璃體切割術等。眼科開科以來,禹惠蘭、王樹生、錢良書、夏旭光先後擔任科主任。
2003年5月,現任科主任、眼科專家、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夏旭光到來後,眼科的業務和技術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引進了義大利OPTIKON公司Pulsar超聲乳化儀、日本TOPCON公司CT—80型電腦非接觸眼壓計、美國SONOMED
A超儀、全自動電腦視野計APS—6000A/B型TOPCON610型—2000手術顯微鏡等一批先進的眼科專用設備,開展了白內障超聲乳化術、顯微鏡下各種青光眼手術、角膜移植術、羥基磷灰石義眼台植入術、視網膜剝離復位術、眼部腫瘤切除術、眼部整形術及斜視矯正等眼科常規手術和高難新手術,尤其是白內障和青光眼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及手術效果,在湘南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2007年10月,又開設雷射治療近視眼專科,投資近500萬元引進德國視明公司LASIK準分子雷射近視矯正系統,為近視患者帶來了福音。
耳鼻喉、口腔科
耳鼻喉科開科初期,能進行一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建立了聽力檢查室;七十年代開展間接喉鏡、聲帶息肉摘除、鼓膜修補術等;八十年代開展頸動脈鞘局部注射普魯卡因和激素治療動脈炎等,並引進了聲阻抗測聽儀;九十年代以來,對疾病的診斷水平、治療手段都有明顯進步。1990年引進纖維鼻咽喉鏡,提高了鼻咽喉疾病尤其是鼻咽癌的確診率和早期診斷率;1997年引進射頻治療儀,提高了鼻出血、過敏性鼻炎的療效;1998年開展了全喉切除術、鼻側切開術、甲狀腺腺葉切除術、鼻背皮膚癌切除術、面中部掀翻術、腮腺淺葉切除術等。陳志鋒、黃君玉、郭之慧、胡印月、申海榮、鄭家法先後主持耳鼻喉科工作。陳志鋒、黃君玉兩位資深專家,為耳鼻喉科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陳志鋒開展鼻咽癌的早期治療,引進國外先進檢測項目,在鼻咽癌的早期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九十年代初,還專門開設嗓音門診,為聲樂工作者服務。黃君玉對鼻咽癌有深入的研究,對早期鼻咽癌的診斷和治療頗有造詣。
2003年10月耳鼻喉科專家鄭家法教授到來後,購進鼻竇鏡等檢查設備,使耳鼻喉科業務得到拓展。他主持開展了經鼻竇鏡鼻腔、鼻竇、鼻咽部腫瘤切除術和經鼻竇內窺鏡視神經減壓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手術治療等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率先在市內開展耳聲發射等耳功能檢查。他主持開展的喉癌患者各種喉部分切除術,既能切除腫瘤又能保存患者的發音功能,使患者術後仍能講話。
口腔科在開科初期,因設備簡少,力量薄弱,只能施行一些簡單的拔牙、補牙和小手術等;八十年代前後,開展了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及口腔矯形的業務,開設了口腔外科病房,能對腮腺混合瘤及其他涎腺腫瘤、頜骨腫瘤、頜面部創傷進行手術治療,並開展了異體牙移植工作;九十年代以來,設備幾盡更新換代,安裝了綜合治療椅及高速渦輪機、隱形義齒機等,技術水平逐步提高,1998年以後開展的舌癌切除 + 頸淋巴清掃術、上下頜骨惡性腫瘤切除 + 聯合根治術、顳頜關節成形術等填補了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方面的空白。此外,各種游離皮瓣修復頜面部缺損獲得很好的效果,人工種植牙獲得病人的好評,在義齒的修複方面由以前的局部修復發展到全口義齒和複雜義齒的修復,在活動正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口腔科自開科至1993年8月,一直由楊繼芳主任醫師擔任科主任;1993年8月後由彭應衡負責。2003年6月,王立軍接任科主任至今。
神經外科
八十年代,醫院已能開展神經外科手術,如脊髓腫瘤切除、顱內血腫清除減壓等,姚川汶、羅道森、李福成等知名專家為神經外科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九十年代後期,神經外科從骨外科分離出來獨立開科。開科十餘年來,在孔成舟、李國鋒和現任主任陽小生等專家及大批骨幹的相繼努力下,神經外科又有了新的發展和進步,既保持了原有的優勢,又取得了創新成果,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先後開展橋小腦角腫瘤、鞍區腫瘤、松果體區腫瘤、顱底腫瘤、高頸段脊髓腫瘤、聽神經瘤摘除和顱內動脈瘤夾閉、顱內動靜脈畸形切除等一系列高難新手術30餘項,其中11項獲院科技進步獎、8項達省內先進水平。該科開展的聽神經瘤摘除術,能保存面神經達70%、聽力達4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科對顱腦外傷的治療尤其是對原發性腦幹損傷的搶救匠心獨具;該科利用神經外科技術優勢,在高血壓腦溢血的外科治療上取得成功,彌補了內科治療的不足,使高血壓腦溢血的治療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神經內科
我院神經內科創建於1964年,1986年成為獨立的病區,系衡陽市最早有獨立病區的神經病學專業科室。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奉獻,經歷了40多年發展與進步,它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至今擁有神內專科門診、神經內科病區、神經功能康復室、神經電生理室、神經幹細胞移植室等。同時,設有南華大學神經病學教研室,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較大規模的綜合性臨床專業重點學科。目前擁有病床數近80張,醫、護、技師總計30人;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護士12名;康復師2名。醫、護人員學位不斷提高,目前具有博士學位者1名,碩士4名,南華大學副教授2名。能夠診治神經系統各類疾病,尤其是腦血管病的微創治療、介入診斷與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鑑別診斷、癲癇規範化治療、周圍神經病與肌病診治、中樞神經系統病損的幹細胞治療居全省先進、市內領先水平。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等難治性疾病的診療也具有豐富的經驗。
我院擁有MRI、螺鏇CT、大型C臂機、SPECT;神經電生理檢查室擁有完整的神經電生理設備,開展包括經顱都卜勒,頸動脈彩超,腦電圖、動態腦電圖,聽、視覺、體感誘發電位以及周圍神經傳導功能的系統性研究與檢查,為臨床診療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技術開發與科研方面有較大進步。已完成了省衛生廳課題1項及南華大學校級課題2項;在研課題衡陽市科技局科研項目1項,南華大學校級課題3項。近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同時承擔南華大學醫學院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
專業醫技隊伍的組成:科主任 主任醫師 張新華;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主任醫師
鄒偉;科室副主任(副教授) 副主任醫師 劉淑雲;主治醫師:陳勇軍、張平、蔣福生、劉貴香;醫師
曹琳。主管技師李湘雲; 技師 肖泳。
麻醉科
麻醉科和手術室是伴隨著醫院的逐步發展而不斷壯大起來的。1987年以前,只有麻醉醫師2人;器械和設施也較簡陋,只有總價值為6.37萬元的各種常用外科手術器械85台件;完成手術最多的一年也是1224台。1987年以後,技術力量逐漸增強,大型貴重的先進設備相繼購置。現有麻醉醫師14名,其中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3名,易壽立、盧勇、吳禮平、侯立力、王白雲先後擔任麻醉科正副主任,現有一支20人的技術過硬、素質優良的手術護理隊伍;貴重器械有:大型手術顯微鏡、高檔進口的手術顯微鏡、高檔進口的麻醉機、腹腔鏡、C臂X光機、多功能監測儀等;年手術台數大幅度增加,1987年完成1300多台,2001年完成3234台,2002年完成3740台,到2007年完成各類手術達7608台。
麻醉科和手術室努力開展新技術,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87年以前,開展了腰大肌、股間溝N阻滯;1989年開展了鎮痛治療,為腰腿疼痛和術後病人解除了痛苦;九十年代後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的麻醉項目和新技術,如新生兒氣管插管靜脈複合的麻醉、AV留置針的臨床套用、有創動脈壓的測定及中心靜脈穿刺在臨床的套用等。
2004年新建開業的外科大樓,有獨立的全層流淨化手術室10間,淨化達10萬級以上。這種恆溫恆濕的全淨化手術室,能滿足各種手術刀需要,能確保手術安全,為病人提供了國內最好的手術環境。
如今的麻醉科和手術室,能順利完成成批病人的麻醉和同時進行數台手術,能配合完成多科室的大手術及長時間的手術,為醫院救死扶傷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證。
呼吸內科
呼吸內科是與醫院同生長、同發展的老牌專科。於2008年9月之前曾於腎內科、內分泌科同置一區,2008年9月獨立成科。
1969年在湖南省率先建立支氣管鏡檢查室;1990年建立肺功能室;1996年建立血液透析室。在吳晉惠、余仁風、張建忠、田科等歷屆科主任的帶領下,先後開展了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術(盲檢)、電視透視引導下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術、肺泡灌洗術、支氣管內膜結核——纖維鏡下治療、經纖支鏡支氣管內異物鉗取術、CT引導下縱膈腫塊穿刺活檢術、CT引下經皮針吸肺活檢術、CT引導下肺膿腸穿刺治療術、胸腔閉式引流+纖維蛋白溶解術治療肺炎旁胸腔積液、膿胸、結核性胸膜炎、深靜脈穿刺針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氣胸等系統新項目、新技術。特別是近年來,呼吸內科在田科主任的帶領下,重質量、重創新,在呼吸系統感染疾病、細菌耐藥性、呼吸衰竭、難治性胸水、間質性肺疾病、肺部結節性病灶、晚期肺癌的局部治療、重症哮喘等診療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開展了電子支氣管鏡下氣管、支氣管腫瘤切除術(微波),電子支氣管鏡下局部化療+微波治療,電子支氣管鏡引導下Y型氣管支架置入術,電子支氣管鏡下氣管內腫瘤切除術+Y型支架置入術(省內首例),支氣管結石摘除術,電子支氣管鏡下等離子刀治療支氣管結核、氣管內腫瘤、氣管骨化症,內科胸腔鏡檢查術(市內唯一),經電子支氣管鏡縱隔淋巴結針刺活檢術(市內唯一),無創通氣技術治療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暫停通氣綜合症,胸膜固定術治療惡性胸水、難治性氣胸,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大咯血,胸膜活檢術,B超引導下肺部腫塊穿刺活檢術,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術治療肺膿瘍等新技術。近年來,多次派人赴北京解放軍總醫院、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廣州中山醫大附一院、蘇州醫學院附二院等進修學習。呼吸內科現有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4人、管護師2人、護師4人、護士6人,獨立成科後編制床位25張,開放床位30張。
消化內科
消化內科伴隨醫院走過了五十年成長曆程。在幾代消化專業醫技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消化內科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技術水平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消化內科成立於1979年,主治醫生劉滌塵、席與純、呂荷蘭,副主任醫師肖宗漢先後擔任該科主任。1999年11月至今吳清任主任。該科開展了無痛胃鏡、胃內異物內鏡直視下摘取,內鏡止血,內鏡直視下化療粒子植入,胃腸息肉高頻電切術,食管靜脈曲張內鏡下結紮,血管栓塞治療脾功能亢進,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術,乳頭肌切開取石術,肝癌介入治療,肝囊腫的無水酒精硬化治療法,食管、胃、腸狹窄擴張並放置支架術,內鏡直視下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治療賁門頭失緩症技術,1974年率先在市內開展胃鏡檢查技術,1990年率先在市內開展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技術(ERCP),2006年率先在市內開展經皮經肝胃左冠狀靜脈栓塞術。食管、胃、腸狹窄擴張並放置支架術居市內領先水平。近年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衛生廳科研基金1項、市科委項2項,南華大學教學課題2項;參編專著共3部;在中華肝病雜誌、中華消化雜誌等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該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1)肝纖維化防治;(2)脂肪肝防治;(3)內鏡下的診斷與介入治療研究。2006年7月,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院黨委書記陽學風的調入,使該科的學科建設、技術水平和人才培養又躍上了一個新的發展平台 。
該科現編制病床40張,有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博士2人、碩士4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3人,護士9人。
心血管內科
在吳晉惠、范積雄、王留虎、房永寬、鄧萬俊、周春娣、魏平、鄭重、羅湘俊等歷屆主任的帶領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醫院心血管內科已形成了以原業務院長鄧萬俊教授、現任業務院長覃事范主任醫師和現任科主任馬小峰為核心的強大醫療陣容。該科現有1名教授、2名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和3名主治醫師,設有CCU病房和心電監護室;該科關注國內外心內發展動態,打探心內學科前沿,憑藉雄厚的團體實力和高精尖診查設備,攻堅克難,先後承擔省級科研課題2項,成功開展了經橈動脈冠脈支架植入術、快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微創介入治療術、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主動脈夾層帶膜支架植入術等一系列高難新技術、新項目,在心肌梗死、心絞痛、惡性心律失常、頑固性心衰等急危重症的救治上優勢明顯。2008年3月,成功施行一例“三腔再同步化抗心衰起博器+埋藏式除顫器植入術”。衡南縣年愈花甲的夏老漢,因心臟病輾轉求醫近十年,到我院時已成頑固性心衰,惡性心律失常,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晚期”。救治這類病人,藥物效果差,採用心臟移植又費用天價、供體難覓,抗心衰+自動除顫起搏器植入是大多數此類患者的首選。此類患者心臟奇大、心房與心室收縮異常,手術難度極大,稍有不慎,病人就可能在術中發生心源性猝死。到目前為止,這項手術屬國內成功的第4例、省內成功的第2例、衡陽市成功的第1例,標誌著我院心內科又躍上了技術新台階。
曾留學法國的心血管專家鄧萬俊,率先在國內報導“脈衝都卜勒超聲對三尖瓣返流的診斷價值”、“連續都卜勒超聲估測三尖瓣返流時的肺動脈壓”、“脈衝都卜勒取樣容積位置對肺動脈血流頻譜的影響”等研究成果;首次在國內提出“陣發性心房纖顫可提示潛在性預激綜合症”的新觀點;較早在國內開展“右心導聯心電圖診斷右室梗塞”及“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分型”的臨床觀察,對心電圖疑難心律失常、心電向量、臨床心臟電生理、心室晚電位、心律變異性分析等有深入的研究,撰有專著2部,學術論文、譯文數百篇。
心內專家,現任業務院長覃事范。1993年從北京安貞醫院進修回院後,主持開展了“右心導管檢查術”、“有創心臟電生理檢查術”、“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內分泌科
我院在湖南地區最早開設內分泌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內分泌專業技術日益成熟,實力明顯增強,於2007年1月正式獨立成科。2008年9月從內一病區遷出,與神經內科置於一區。
該科在診治內分泌疾病特別是糖尿病方面,有一整套的方法,成為了糖尿病宣教、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治治療及病情監控一體化的專業學科;在甲狀腺功能的測定、異位甲狀腺癌、嗜絡細胞瘤等疾病的診斷和甲狀腺疾病的藥物、手術、放射性治療上具有優勢。該科現有副主任醫師1名、碩士研究生2名。
腎內科
我院是湖南地區最早開設腎內專業的病區醫院,隨著條件的逐步改善,於2007年1月,正式成立了腎內科。2008年由內一病區遷出,於神經內科同置一區。
該科在科主任彭蔚芳的帶領下,積極開展腎臟疾病的診療,利用美國Garba槍施行腎臟穿刺活檢術,使各種原發性腎性球疾病、間質性腎炎及繼發性腎臟疾病得到明確的病理診斷,確保了治療的及時、有效和安全;擁用6台費森尤斯多功能血透機,開展了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置換、免疫吸附、腹水回輸和腹膜透析等各種血液淨化技術,在急、慢性腎衰的治療上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該科現有副主任醫師2名、碩士研究生2名。
泌尿外科
知名專家烏家美於八十年代就已開展了前列腺切除、全膀胱切除輸尿管結腸移植等系列手術;九十年代後期,成立泌尿外科專科。泌尿外科創立十多年來,在屠本禹、李久生和現任主任王九江的不懈努力下,獲得長足發展
先後開展大隱靜脈與腹股溝淋巴結吻合術、膀胱癌膀胱全切術、尿道下裂一期成形術、膀胱下動脈結紮+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等一系列新技術,近幾年又開展了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腎癌根治+下腔靜脈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膀胱癌根治、印第安納可控回結腸代膀胱術、原位低溫阻斷腎蒂複雜性腎結石取出、膀胱宮頸瘺修復術、尿道陰道瘺修復術等高難新手術、新項目多項。2000年10月,成功地為一慢性腎炎引起的尿毒症患者——27歲的青年婦女劉秋蓮施行了同種異體屍腎移植術。腎移植的成功開展,標誌泌尿外科技術水平躍上新的台階。
傳染科
開院初期,傳染病區設有床位45張,當時醫師不固定,由內科其他病區醫師輪換。1971年開始籌建新的傳染病區。1972年建成使用,正式獨立成立傳染科,開設病床76張,配有醫護人員29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5人、護士長1人、護士16人、檢驗士1人、衛生員4人,席與純任科主任,唐永年副主任醫師為第二任科主任,劉仁懷副主任醫師為第三任科主任。1995年,根據地方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以周紅英副主任醫師為組長的院霍亂防治小組,配備了藥品和器材,進行專門訓練。1997年1月,開設結核病區,收治結核病人。
1997年,在醫院創“三甲”活動中,科主任周洪英組織進行“三基訓練”,制訂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和分配製度。1999年,周安民接任科主任,重視醫務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科室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引進了“肝病治療儀”、“光量子氧療儀”、“B肝病毒-DNA定量檢測”等診療技術,每2~3年選派一名醫師到上海、北京等外地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學習。
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過程中,醫院從相關科室抽調醫生、護士約10人和傳染科醫務人員一起組成了一支20餘人的醫療隊伍,重點是排查發熱病人。2003年5月,我院傳染科被衡陽市衛生局定為衡陽市非典防治中心(隔離病區),並從南華附二醫院、衡陽市中心醫院抽調醫務人員20人與我院傳染科同組一支40餘人的醫療隊伍,周安民任非典防治中心主任。先後排查了發熱病人近400人次,收治疑似患者一例,經過全封閉隔離治療,患者轉危為安,並最終排除了“非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該科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得到了省衛生廳、衡陽市政府、衡陽市衛生局和醫院領導的高度表揚。
近5年來,傳染科大力開展新技術,積極探索新的治療方法,使科室醫療技術水平躍上新的台階,相繼開展了肺結核大咯血的介入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的介入治療、人工肝(血漿置換、血液濾過)治療重型肝炎、抗病毒療法治療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等,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有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醫師2人。
腫瘤科
腫瘤科是在鈷60放射治療室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鈷60放射治療室於1980年組建,配有鈷60放療機1台、X線治療機1台及一些相關設備,有醫師2人、核物理工程師1人、操作人員3人。當時是率先在湘南地區開展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唯一專科。孫洪雲首任主任,此後徐敏雯、甘功將、吳尉吉先後擔任室主任。1987年,為了方便病人,開設了簡易家庭式病床60張,病員來自省內各個地區,鄰省廣東、廣西等地也有患者慕名而來,高峰時病人達100餘人。1997年,正式成立腫瘤科,甘功將任科主任,設病床19張。2000年,通過湖南省衛生廳達標驗收。2001年4月,根據湖南省對綜合醫院設定腫瘤科的標準要求,醫院對腫瘤科適當調整,病床增至23張,醫護人員增至18人。為了發展腫瘤科,醫院從2004年開始,提出籌建“腫瘤防治中心”的意向,以後對購置直線加速器進行反覆的調研論證,2007年完成了直加房的修建、直線加速器及配套設備的購置和安裝調試,2008年7月開始試運行,由腫瘤專家孫建湘擔任科主任、肖若冰擔任副主任。現有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2名、醫師5名。
腫瘤科在發展歷程中,打下了較好的技術基礎。甘功將主持工作時,博採眾長,研創了一套將放療、化療、中醫有機結合的“綜合療法”,收到了較好的療效。PRIMUS-M電子直線加速器、高檔模擬定位器、三維適形精確放療計畫系統等價值1000餘萬元的全套新型放療設備的引進和啟用,為腫瘤科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硬體保證。
中醫肛腸科
中醫科於1962年組建,開院時有醫師5人,主要從廣州、上海調入,科主任由來自廣州中醫學院、對中醫婦科學造詣頗深的趙啟光擔任。七十年代中期,趙啟光退休,鄭春管接任主任。其時,中醫科除承擔中醫門診外,還兼顧各病區會診和核工業衛生學校中醫學教學任務。1984年6月,醫院在五官科病區開設中醫病床10張,收治慢性病患者,對較為複雜的病人採用中西結合治療方法,將中西“兩法”套用於臨床。鄭春管主任率先開設了高血壓中醫專科門診,深受病人的歡迎,經常加床以滿足病人住院的需要。到1986年,中醫科醫護人員已發展到1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8人、針灸護士1人。九十年代初期,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為的限制,加之中藥價格上漲等因素,中醫科門診及住院病人呈下降趨勢。為了擺脫困境、爭取主動,在主任楊玉秀的帶領下,先後開設了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門診,如楊玉秀的中醫婦科;陳伯青的中醫骨傷科、中醫內科疑難雜症;周開榮的中醫脾胃病等。1994年羅遠萍主持中醫科工作,購買了ZZ—型肛腸治療儀,並於1999年5月開展“肛腸痔瘺”診治專業工作,並正式掛牌成立中醫肛腸專科,由副主任醫師王誠銓主診。
2000年5月,中醫科病床撤消,把發展重點放在肛腸科,並招收2名中醫外科人員。2005年購置了大力神ZZ-Ⅱ600型肛腸綜合治療儀、今健JS-818D型結腸灌洗儀等先進設備,2006年選派伍洲頌到南京全國肛腸病治療中心進修。伍洲頌學成歸來後主持中醫肛腸診治工作,先後開展了“痔瘡全程無痛療法”、“腰俞穴麻醉”“PPH術”、“高位複雜性肛瘺切掛 + 曠置術”、“出口梗阻性便秘外科治療”、“骶尾部腫瘤切除術”等多項新技術,填補了院內、市內空白。2006年,肛腸科在消化內科病區開設10張病床,床位使用率均在100%以上。近兩年來,中醫肛腸科的聲譽進一步擴大,兩個效益進一步增長。現有專科醫師4名。
急診科
1964年開院時,設有急診室,歸門診辦管理,關淑瓊任護士長,有護士6人,急診工作由各科門診值班醫師擔任,主要負責正常門診時間以外來院的危急症病人的診治搶救工作。1987年,陳派貴首任急診室負責醫師,專事急診工作;1988年下半年,曠幼安接任急診室負責醫師;1994年,門診辦副主任鄧立普兼任急診室負責醫師。這期間,莫尚鄆、張愛芬、吳小春先後擔任護士長。1996年醫院新門急診大樓投入使用,正式掛牌成立了急診科,配製了整套急診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設有急診留觀病房6間、病床23張,周春娣任科主任、鄧立普任副主任,有護士19人,急診醫師由相關專業選派,每3個月輪換一次。1997年,按照“三甲”要求,進行了科學、有序的“三基”訓練,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湖南省“三甲”急診科達標建設考核評估。1999年,符秋紅經過內科相關專業輪訓後,成為第一個急診專科固定的住院醫師。2000年,鄧立普任科主任,劉剛飛任副主任。2004年,醫院投資近30萬元,對急診科進行了改造,擴建和改造了搶救監護室、急診輸液室,添置了搶救室中心吸氧、留觀病床傳呼系統,擴建了急診候診廳和護士工作站。2005年11月12日,承辦衡陽市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鄧立普當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2006年5月,成立衡陽市第一個中毒與蛇傷病區。
南華醫院地址
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東風南路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