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留鑼鼓”的鼓譜曾勒碑鑲於廟堂之上,使它得以完整傳承。每套鼓譜自成篇章,有獨立而明確的主題,風格多樣,打法豐富。其遒勁如健牛之耕耘,迅馳似奪食於龍口,悠然若採摘於枝蔓,纏綿則如泣如訴,而奔放更是豐收後的狂歡。惜因修造三門峽水庫,南留人西遷北移,流離失所,碑譜佚失,“南留鑼鼓”幾近失傳。1982年在蒐集整理民間音樂時,大荔縣文化館對其進行了挖掘整理,經過艱苦工作,在散居各地的民間老藝人的大力支持下,“南留鑼鼓”得以重現異彩。
近幾年來,熱愛“南留鑼鼓”的老藝人又在前些年挖掘整理的基礎上,對“南留鑼鼓”重新加工改造,賦予了“南留鑼鼓”以新的時代特徵。“南留鑼鼓”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在重大慶典活動中成功演出。1990年在大荔縣鑼鼓大賽上一舉奪得一等獎,同年4月在大荔縣首屆藝術文化節上,又喜獲第一名,鼓手井結石老藝人獲得打鼓一等獎,指揮王文朋獲得指揮二等獎;199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一絕”攝製組專門為其拍攝了專題片;1992年在渭南市市直機關春季運動會上赴地區表演;4月在大荔“中法礦泉水”基地開工奠禮上應邀演出,獲得好評。近幾年來,“南留鑼鼓”已走出關中,名享三秦,成為陝西東府民間文化的一枝獨秀的奇葩。
“南留鑼鼓”共分兩部分十套。第一部分七套為豐收篇,第二部分三套為祭祀篇。
“南留鑼鼓”的藝術形象,無不與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無不寄託著勞動人民對年豐歲稔的強烈希望和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整理後的“南留鑼鼓”,又增添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新變化,體現了改革開放中一代農民嶄新的精神風貌。隨著三門峽庫區的移民反遷,“南留鑼鼓”又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已經成為當地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南留鑼鼓”必將進一步發揚光大,“南留鑼鼓”這枝民間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必將自立於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之林!
相關詞條
-
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是一種民間打擊樂器的合奏形式,由於它擊奏多姿,威武雄壯,所以俗稱為“威風鑼鼓”。每逢過年過節,...
基本簡介 常見曲目 發展演變 起源歷史 主要樂器 -
留南村
留南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渭豐鄉,地處戶縣東西二號路和南北五號路交叉口,距縣城約十公里,為渭豐鄉鄉政府所在地。留南村地處渭水之濱,秦漢時這裡是皇家上林苑...
留南村鑼鼓 -
百面鑼鼓
百面鑼鼓是充滿元代鼓樂遺風,韓城市南原一帶民眾春節鬧社火特有的民間藝術。地處渭北高原,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對峙,有著悠久歷史與長期為兵家爭戰之地的韓城,由於...
演繹過程 元代遺風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南砂鄉
南砂位於東經116度48分,北緯23度32分,地處韓江下游支流義豐河南岸,澄海市區北面,距市區十一公里。北隔河與東里鎮相望,東與雲英村毗鄰,南與銀北村接...
面積 氣候 置村建寨 歷史沿革 姓氏來源 -
南盛
廣東省茂名化州市南盛街道南盛街在地圖上的位置——鑒江南岸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概況南盛古稱“南洲”,據說至今...(街道),現轄1居委會——南盛社區(即南盛墟或南盛圩)居委會;6村委會...
廣東省茂名化州市南盛街道 廣東省雲浮市雲安縣南盛鎮 -
宋元南戲
南戲,又有戲文、南曲戲文、溫州雜劇、永嘉雜劇等名稱。 是從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國南方流行的傳統戲曲藝術。南戲大約產生於南北之際,據祝允明《猥談》云:“...
南戲信息 歷史沿革 主要內容 藝術特色 劇本介紹 -
南霽雲[唐朝歷史人物]
南霽雲(712年―757年),魏州頓丘(今河南清豐),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出身農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為人勇武過人。在“安史之亂”中,協...
人物生平 文獻記載 民間供奉 秦腔睢陽魂 人物評價 -
終南鎮
終南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縣城正東12千米,鎮域面積60.6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8°22′,北緯34°09′。2015年,轄30個行...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南霽雲
南霽雲(712年―757年),魏州頓丘(今河南清豐),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出身農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為人勇武過人。在“安史之亂”中,協...
人物生平 文獻記載 民間供奉 秦腔睢陽魂 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