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豆颱風

南海豆颱風

南海颱風是由南海熱帶低壓或從太平洋移入南海的熱帶低壓發展而成,其強度較弱,水平範圍較小。南海颱風的移動路徑大致也有3條。

簡介

南海颱風是由南海熱帶低壓或從太平洋移入南海的熱帶低壓發展而成,多在南海中部偏東約北緯12~20度、東經112~120度海面上生成。

概況

一般從4月開始出現,12月結束。以8、9月最集中。其強度較弱(風力往往不到12級),水平範圍較小(平均半徑為300—500公里,最小不足100公里(例如:1993年第15號強颱風的艾碧)(故有“豆颱風”之稱),次數也少。 南海台風有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小而強的颱風,水平範圍很小,但風力很大(最大達50公里/小時),具有較大的破壞力;二是“空心颱風”,它的外圍比中心風力大,破壞力較小。

移動路徑

南海颱風約有半數是在中國華南沿海登入,平均每年4。6個。登入時間大多集中在7~9月。南海颱風的移動路徑大致也有3條:
正拋物線型——颱風在南海中部形成後,緩慢西行,然後向北在廣東中部、東部或福建南部沿海登入,走這條路徑的多見於5—6月。
倒拋物線型——颱風生成後向東北或偏北方向移動,到達南海北部後折向西移,在廣東中部、西部和海南、廣西沿海及越南北部登入.這條路徑多見於7、8月。
西移型——颱風生成後穩定地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動,在中國海南及越南北部、中部登入。其中,西移型一類多見於6—9月;西移型二類多見於10~11月。颱風中心移速大約25-30公里/每小時。一般說來,颱風轉向後比轉向前移動要快些,轉向時移動速度減慢,轉向角度越大,減速也越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