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鄉

南泉鄉是個多義詞,在山西省有兩個名字叫南泉鄉的鄉鎮,一個是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南泉鄉,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南泉鄉。

基本信息

南泉鄉

1、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南泉鄉

南泉鄉是沁縣西南35公里獨處一隅的山區鄉鎮。處於屯留縣、沁源縣、沁縣三角地帶。全鄉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07畝,退耕還林達9600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7%,全鄉12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現有人口3410人,834戶。氣候條件獨特,海拔1001.5—1471.5米,平均氣溫9.5℃,年降水量5329毫米,日照時數25027小時,無霜期162天。屬典型的山區小鄉鎮。主要產業有:種植玉米、大豆、沁州黃小米、脫毒馬鈴薯和新型養殖項目香菇為主。現有黃牛3000頭,羊存欄5000隻,豬存欄750頭,土雞15000隻。新發展的梅花鹿已建成兩個基地,投資100萬元,現梅花鹿存欄60頭。2005年主要發展肉牛育肥和肉兔養殖,現已建成肉兔養殖廠一個,存欄達1000隻,肉牛育肥廠一個。 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南泉鄉藍天綠水、山清水秀、坡多地廣,加之森林覆蓋面大,所以空氣清新,水土無污染,生態優良,形成了獨特的南泉小氣候。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即使在冬天也是一派綠色,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由於生態的自我最佳化、天高氣爽、風景優美、姿容豐滿。南泉是人們避暑消夏的理想去處、旅遊勝地,適宜發展旅遊觀光農業莊園,也具備開發國家森林公園的必備條件。只是限於資金缺乏,項目無助,只能眼睜睜看著到手的鴨子漫天飛,財富盡流無著落。 南泉人是“富裕”的。我們擁有最寶貴的物態資源,南泉人少地多,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生態優勢為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天然的基礎性條件。玉米是南泉的主要農業產品,戶產高達兩萬斤,可以充足地支持酒、澱粉、飼料加工業、開發綠色食品。南泉的農業肥料大部分是農家肥,充分保證了農產品無污染、無殘留物,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沁州黃小米、大豆還有野菜等各種蔬菜食品供不應求,深受好評。林業在南泉的發展也有諸多優勢,南泉的氣候條件適應樹木生長,大山裡的松樹、野菜、藥材取之不盡,木材、天然食品原料應有盡有,目前鄉里引導開發的庭院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效益喜人,受益的農民氣象更新,倍感欣慰。畜牧業的發展活靈活現、豐富多彩。森林和植被的廣闊,水源的充足為畜牧發展提供了可靠條件。“牛羊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中草藥,呼吸的是經過兩萬多畝森林過濾了的新鮮空氣。”反映了南泉鄉優質豐富的水和牧草資源,它們為畜牧業的便利推波助瀾。南泉鄉牛肥馬壯,羊和雞等肉製品加工業前景良好,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2、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南泉鄉

南泉鄉系革命老區,抗曰戰爭時期,區政府曾駐紮在我方。1960年成立南泉鄉,文革時為南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南泉鄉。2000年,鄉鎮撤併,原梨樹坪鄉東部十個行政村劃歸南泉鄉,現轄有27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有人口14667人。 南泉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3422
男 7008
女 6414
家庭戶戶數 3484
家庭戶總人口(總) 13359
家庭戶男 6951
家庭戶女 6408
0-14歲(總) 3666
0-14歲男 1992
0-14歲女 1674
15-64歲(總) 8595
15-64歲男 4385
15-64歲女 4210
65歲及以上(總) 1161
65歲及以上男 631
65歲及以上女 5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779
南泉鄉下轄村 南泉村 釵里村 周家地村 下賈莊村
西窯村 東賈莊村 西賈莊村 瓦窯溝村
窨子溝村 品泉溝村山門村 小峪村
南上寨村 茹越口村 教場村 觀口前村
清涼莊村 箭桿村 土巷村 麻峪村
窩卜溝村 書堂崖村 榆東溝村 杏子坪村
梨樹坪村 東樓固村 石棧村
南泉鄉地處應縣城西南,距縣城20公里,版圖面積100 .5平方公里.南與繁峙縣山區接搛,東北與南河種鎮眥鄰,西與下馬峪鄉相連,境內有山,有川,也有灘,既有終年氣候涼爽的避暑勝地,又有穩產高產的肥田沃土,還有宜芪,宜林,宜草的遼闊坡地,幅員遼闊,複雜多樣的地形,氣候,為發展多種經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南泉鄉審時度勢,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這一戰略機遇,乘勢而上,全鄉經濟和社會進入全面振興和快速發展時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4年,三項指標創歷史:全產糧食總產17139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上到74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6元。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合理調整。四大特色農業基地(玉米制種,小辣椒種植,西瓜種植,黃芪產業)已初具規模,並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強勢產業。以同朔水泥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建材業發展勢頭強勁,年實現產值400萬元,為國家創稅近300萬元,全鄉人民的居住環境和膳食結構得以較大改觀。 鄉境內有南環公路橫穿東西,與應廣線相接,是直達朔州的捷徑,應梨公路縱貫南北,是走出山門的要道,也是應縣的南出口通道。兩條主要幹線在該鄉境內全長30公里,全鄉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全長70公里,成天有四輛大型客車定時往返縣城與各村。交通十分便利。郵電通信事業發展迅速,實現了有線天線交匯,國際國內貫通的現代化立體交叉信息網,對外聯繫非常方便。各類商品服務網點星羅棋布。農副產品集散地點綴其間,極大地方便了全鄉民眾。文化教育欣欣向榮,經過兩年來的艱苦努力,全鄉中國小實現了“一無兩有三配套”,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小戲為民眾帶來了喜聞樂同的節目,曾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旅遊資源底蘊豐厚,開發遠景可觀。歷史文化遺址王十萬洞遺址恢復重建聞名遐邇的龍王觀,即將開發恢復的六郎城,將成為應縣南山腳下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