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橋,古代亦稱“南梁”。本鎮建置有史實根據於五代,人口已多。後晉五年(940),已知蔣漢鹼為代表的族人舍宅建“安和院”,後改稱“明行寺”。旋即文化醫藥工藝均興,宋嘉定辛巳年到景定辛酉年(1221—1261),世居華亭縣白沙鄉之南橋的於時舉、於時亨進士。宋末年,徐煦以醫名聞於世。元代築月城(今人民北路),至今存世逾六百年。同時,工商業和政治機構等亦相繼迭增,設南橋務(貿易管理機構)和南橋稅課局,至明初止。明洪武二十年(1387),設戚木巡檢司,後改稱南橋巡檢司,直止清末。清雍正四年(1726),分治奉賢縣,縣治設於本鎮西真道院,雍正九年,遷至奉城。民國元年,復治本鎮至今。

2002年5月16日,奉賢區區劃調整,原南橋、江海兩鎮“撤二建一”,2003年11月,奉賢區再次區劃調整,原西渡鎮與南橋鎮合併,形成了現在的南橋鎮。
人口土地

自然資源

南橋鎮自然村條件得天獨厚,這裡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溫度23℃,年平均降雨量2691毫米,是海南省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地質主要為沙壤土,土地肥沃,適宜種植熱帶作物、南藥、木材等。
經濟發展

2002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16974畝,其中水稻面積13250畝,糧食產量達2610噸,熱作種植面積17400畝,其中橡膠4080畝,產量168噸,檳榔10155畝,產量478噸(乾果),椰子2165畝,產量1.8萬個。
南橋鎮工業主要以檳榔加工、木材加工、磚瓦廠為主,全鎮有檳榔加工廠一間,可日加工檳榔鮮果0.8萬斤。木材加工廠二間。機磚廠一間,日產機磚2萬塊,瓦廠一間,產瓦0.2萬片。
招商引資

江西南橋鎮
南橋鎮位於贛州市尋烏縣南部,與廣東省交界,東臨廣東省平遠縣八尺鎮、黃畲鄉,西南接留車鎮,北毗文峰鄉、吉潭鎮。鎮政府所在地南橋圩距縣城24公里,全鎮總面積為138.15平方公里,南橋有青龍巖風景區,方圓13.6平方公里。青龍巖是東江源第一岩,磷石背溫泉是集度假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全鎮轄17個行政村,195個村民小組,7177戶,人口31622人,勞力15481人,均屬漢族;全鎮耕地面積19682畝,其中水田14207畝,旱地2475畝,山林面積140301畝,果業面積1.5萬畝;全鎮糧食總產量11285噸,果業總產3546噸,工農業總產值54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6元;全鎮礦產資源豐富,稀土、鐵紗資源儲藏量大,現上百萬元企業有鐵紗加工廠3個,稀土礦開發有4個,環保水泥磚廠2個,紅磚廠5個,水力發電站2個;南橋鎮城鎮建設正在籌建之中,新市場繁榮,整個市場人容量達3.8萬人,市場設施齊全。
湖南南橋鎮

民俗風情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海南省是我國檳榔的主要產區,而萬寧縣是海南省的檳榔主要產區、遊客到萬寧除了領略萬寧的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算作其一。
根據當地人介紹和古書的記載,海南一帶擯榔待客的風俗,古來有之,早在《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已有“廣交人凡貴勝族客,必先呈此果”的記載、《南方草木狀》為晉代稻含撰著,成書於公元304年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植物學專著。宋代《嶺外代答》一書,則寫道:“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古往今來,海南人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八百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詩人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是海南人種檳榔,吃檳榔的風俗歷史悠久。古萬州(萬寧)何時種植檳榔?據史料記載萬寧種檳榔始於宋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而吃檳榔的風俗風情歷史悠久,今天萬寧人吃擯榔仍然很有情趣。萬寧人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友誼的象徵。客人登門,主人首先棒出檳榔果招待。即使不會嚼檳榔,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如今萬寧人平時訪親探友也要買上檳榔果當作“甜路”。特別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備有檳榔果,以敬拜年長的貴客親朋。檳榔還是青年們愛情的象徵。小伙子-旦看中哪一位姑娘,先向女方娘家贈送檳榔果(俗稱放檳榔)表示求婚之意,如果女方收下,就表示定了婚約。舉行婚禮時.檳榔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佳品。新郎新娘都要給登門賀喜的親朋敬獻檳榔果,以表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