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南梁革命紀念館 ,坐落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為了紀念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展游擊活動、在此建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而修建的 。
南梁,位於慶陽市東北部華池縣的東端,東北與陝西的吳起縣、志丹縣接壤,處在陝甘交界的橋山山脈北段的子午嶺天然森林區。
荔園堡古城曾是北宋抵禦西夏南侵的前沿邊哨,城名由宋英宗欽賜,這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的建築是紀念館的館門。
名稱由來

南梁因南梁堡而得名,南梁堡是清末民眾為御 匪而築的土堡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間,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同志開展游擊活動並在此建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是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陝甘邊工農民主政府駐地。
展館簡介

南梁革命紀念館,總建築面積62.22畝,其中展陳面積6246平方米。
紀念館大門左側豎刻著陳雲同志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館名,大門裡正對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著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七個大字。牌坊後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碑座東西兩壁及背面刻著劉志丹、謝子長、王泰吉、楊森、楊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整個建築群分四組。第一組為門洞,門洞上有涼亭,進洞有石牌坊門。第二組為碑亭、紀念碑和群雕,碑高達34.117米,碑身正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東側是顯示陝甘邊 區軍民英雄氣概的白色群雕,西側是清音樓。最後面是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內有3個革命文物展覽室,裡邊分別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的題詞,劉志丹等烈士的生平簡介及部分遺物;再現陝甘邊區革命鬥爭史的文字、繪畫、圖片及實物;方毅、馬文瑞、汪鋒等39名中央、省上領導及當年在南梁地區戰鬥過的老前輩的題詞。紀念碑後是立體群雕,高4米。第三組是清音樓,恢復原荔園戲樓,並增建了一座涼亭。第四組為展廳,分三部分陳列,第一部分是南梁革命烈士簡介及畫像;第二部分陳列著革命文物及南梁革命史;第三部分陳列領導題詞。 南梁革命紀念館是紀念革命前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南梁革命紀念館展室分東、西、北三部分。西展室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劉志丹、謝子長等烈士的題詞以及烈士們的生平簡介和武器、馬鞍等71件實物。
南梁-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南梁革命紀念館周圍遍布各類紅色遺蹟,主要有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寨子灣劉志丹、習仲勛舊居、抗大七分校舊址、列寧國小舊址等。
1929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同志在黨的領導下,到陝甘邊一帶宣傳革命真理,開展武裝鬥爭。1930年至1933年,先後組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選舉成立了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同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園堡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和革命軍事委員會,習仲勛先後當選為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和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當選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在陝甘邊界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開闢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了中國西北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在遠離黨中央,遠離革命中心的情況下創建的,是在南方各個革命根據地相繼淪陷,黨中央和各路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時,中國共產黨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塊根據地。黨史上稱它為:國內二次革命後期我黨碩果僅存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它的存在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各路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北上抗日提供了出發點,為全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創建根據地的過程中,邊區軍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粉碎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和“圍剿”,壯大了革命力量,使根據地由華池擴展到甘肅慶陽市的合水、慶城、正寧、寧縣和陝西的旬邑、彬縣、淳化、耀縣、三原、銅川、宜君、黃陵、富縣、甘泉、保全、安塞、定邊、靖邊等十八個縣,數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域。
主要景點
英雄群雕。反映邊區民眾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景。群雕的主要藝術形象是以軍委主席劉志丹、政府主席習仲勛、邊區的第一所紅色學校列寧國小的創始人張景文為原型創作的,反映了邊區在政治、軍事、文化教育方面的蓬勃發展。
清音樓。原是荔園堡古城內的戲台。1934年11月7日,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在這裡召開,清音樓當時設為慶祝大會的主席台。劉志丹在這裡代表邊區民眾向政府主席習仲勛頒發了政府印章,也在這裡檢閱了由紅二十六軍、游擊隊、赤衛隊等三千五百多人組成的閱兵隊伍。所以清音樓也被後人成為是“閱兵樓”。
關帝廟。1934年11月4日到6日,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邊區政府和政府領導成員。門楣上橫刻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是政府主席習仲勛親筆題寫的。
歷史意義
南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和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各路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北上抗日提供了出發點,為後來的陝甘寧邊區的發展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為全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梁,西北高原的紅色熱土,中國革命的歷史重鎮。這裡曾為共產黨人儲存的星星之火,把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照亮;這裡曾為共和國的誕生創造過歷史性的輝煌。硝煙已去,塵埃落定,留給這裡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用鮮血鑄就的紅色印記。
交通信息
起點:慶陽市
1.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沿長慶大道行駛1.9公里,右轉進入雙塔路
2.沿雙塔路行駛240米,左後方轉彎進入北大街
3.沿北大街行駛180米,直行進入S202
4.沿S202行駛2.2公里,左前方轉彎上匝道
5.沿匝道行駛320米,過西峰北互通約510米後,直行進入青蘭高速公路
6.沿青蘭高速公路行駛43.2公里,在合水/慶城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7.沿匝道行駛820米,直行
8.行駛1.3公里,左前方轉彎進入G211
9.沿G211行駛1.0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環江大道
10.沿環江大道行駛4.9公里,直行進入S202
11.沿S202行駛21.4公里,右轉
12.行駛32.0公里,直行進入墩兒梁隧道
13.沿墩兒梁隧道行駛5.2公里,過山莊大橋約100米後,直行進入柔東公路
14.沿柔東公路行駛19.0公里,到達終點
終點:南梁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