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昭國

南昭國

南詔國(738年—902年)是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國首領皮羅閣於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於權臣鄭買嗣。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較大部落,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覆滅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由來

南詔是中國唐朝時包括現時雲南全部,貴州,四川,西藏,越南,緬甸一部分的國家。唐時西洱河地區有6個大部落,號稱「六詔」,即蒙舍詔、蒙禹詔、越析詔、浪穹詔、鄧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因地處南方,故亦名南詔。

永徽五年(654),蒙舍詔張樂進求讓位於避仇來居的細奴邏。細奴邏遣子入唐,求唐保護。自唐高宗儀鳳三年(678)起,吐蕃先後征服五詔,獨蒙舍詔始終附唐。開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詔皮羅閣為台登郡王。開元二十六年,皮羅閣在唐王朝支持下兼併五詔,進爵雲南王,建立南詔國。次年遷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境內)。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南詔國傳位165年,至此滅亡。

五代後唐天成四年(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乾}-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大義寧後被白族先民段思平所滅,承襲了南詔以來的疆界,建立大理政權。

歷代君主

南詔建國於649年,初稱大蒙(蒙舍詔),751年始建年號,859年改國號為大禮,877年改國號為大封民。

己酉 公元649年 高祖奇嘉王(細奴邏,又名獨邏)

甲戌 公元674年 世宗興宗王(邏盛炎,又名羅晟

癸丑 公元713年 太宗威成王(盛邏皮,又名誠樂魁)

戊辰 公元728年 雲南王(皮羅閣.又名魁樂覺、蒙歸義)(歸義王)

戊子 公元748年 神武王(閣邏鳳,又名覺樂鳳)

庚申 公元780年 孝恆王(異牟尋)(日東王)

己丑 公元809年 孝惠王(尋閣勸,又名新覺勸、夢湊)

幽王(勸龍晟,又名蒙龍盛)

丙申 公元816年 靖王(勸利晟,一作勸利)

甲辰 公元824年 昭成王(勸豐佑,又名豐祐)

庚辰 公元860年 孝莊帝(世隆,又名祐龍、酋龍)

戊戌 公元878年 宣武帝(隆舜,又名世舜、法)

丁巳 公元897年 孝哀帝(舜化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