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南明史》一百二十卷,乃紀傳體歷史書,分本紀、志、表、列傳等四部分。紀事自崇禎十七年五月至永曆三十七年止,其數十年間,雖偏隅一方,苟延殘喘,然而人事錯綜,瑣碎蕪雜,千頭萬緒,歷代治南明史者皆感其難,究其脈絡,蓋非易事;而錢海岳先生畢四十餘年之精力,參閱3400餘種圖書文獻,鉤稽爬梳,細為條理,大凡政治、經濟、人物、戰爭等等,事無巨細,一概收入,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錢海岳從20世紀20年代便開始編纂南明史料,40年代完成了百卷《南明史稿》的初稿。中華書局圖書館收藏的,就是柳亞子先生依照這個初稿抄錄的。此後,錢海岳對初稿又進行了增刪,增至120卷。1968年“文革”期間錢海岳遭受迫害而死,《南明史稿》也不知下落。錢海岳在生前是否將120卷本《南明史稿》完成,便成了一個謎。1971年,顧頡剛在《整理國史計畫書》中提到該書時推測,它或許存於無錫或南京。錢海岳的後人也在四處尋訪這部書稿的下落,竟奇蹟般地發現了《南明史稿》的前96卷定稿和後24卷草稿,恰為120卷。遺憾的是,與前96卷的工整楷書相比,後24卷字跡潦草不堪,其中很多是用作者自己才看懂的字型寫成的,文中夾雜的很多小條亦不知如何續接。儘管如此,由於錢海岳生前收藏裝滿一整卡車的南明史料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這部350萬字的手稿中引用的3400餘種史料,有些僅由這部《南明史稿》而得以保存,僅此便具有很高的價值。然而,由於點校方面的原因,該書始終未能出版。
作者:錢海岳。
出版:中華書局。
書籍類別:紀傳體。
情緣
錢海岳,1901年出生於江蘇無錫,上世紀20年代即開始從事南明史研究,1949年後曾於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南明史課程,著有《哀蟬落葉集》、《渙花樓詩集》、《明清故宮詞》、《重修清史商榷》、《吳越國故跡考》、《禹跡考》、《訂補歷代州域形勢》等著作多種。 並完成了史學著作紀傳體版《南明史》。
錢老纂寫的一部並列於《二十四史》且對之有補充作用的史學巨著《南明史》,在埋沒40年後,終於於2011年5月得以正式出版,而此書是無錫籍史學家錢海岳耗費35年心血編撰而成。10月11日下午,市政協學習文史委與市檔案局聯手,在錢海岳誕生105年之際,邀請錢海岳先生的親屬和有關專家、學者20餘人,舉行出版和贈書座談會。
據介紹,錢海岳於1901年出生於錫城鎮巷,其父錢麟書曾任安徽績溪知縣,民國初年受聘協助編纂清史。受到家傳影響,錢海岳以文名著稱鄉里,被稱為“奇才”。“9.18”事變後,國內形勢動盪,錢海岳把南明史研究作為自己的事業,立志通過研究總結出歷史經驗教訓,激發救亡圖存的民族精神。
此後,在戰爭中輾轉南北的錢海岳一直把《南明史》稿本和資料珍藏身邊。直到1944年,終於完成《南明史》100卷初稿。此稿得到柳亞子、齊燕銘、顧頡剛等史學大家的讚揚和肯定。在《南明史》成書後的20年內,他不停地對書稿進行校訂。
文化大革命運動初起,錢老因曾表彰鄭成功,被誣為宣傳蔣介石反攻大陸,造反派將其拉到明孝陵,從上面將其推下,遂跌死,1968年1月14日《南明史》書稿也被查抄而流落民間。其實當年文革中,江蘇文管會分為兩派,錢老實為兩派爭鬥的犧牲品,其《南明史》抄本有複本,兩派各取其一,下落不明,其蒐集的近輛卡車資料筆記被付之一炬,這其中有不少孤本,令人嘆婉。1971年,顧頡剛根據周總理指示,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在計畫書中提到:“錢海岳獨竭數十年之精力,編成紀傳體的《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直到1979年,經錢氏家人多方尋訪,才找回《南明史》稿本,其中包括96卷謄清稿和24卷草稿。2003年,中華書局在錢海岳親屬後人的支持下,對稿本進行整理,經過2年多的努力,終於使這一史學巨著得以“降生”,全書計14冊、120卷、350萬字。
作品目錄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價值
有關專家認為,《南明史》記述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之後,相繼存在於南方各地的南明政權戰守治亂的歷史,以及前後40年間社會的變遷、文化的興衰,彌補了《明史》與《清史稿》忽略、迴避的諸多史實,史學界普遍肯定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錢老的一生不善於交際,一心一意做學問,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南明史,一定會光照千秋,在近代學術史上,錢老足以和任意一個學術巨匠比肩,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錢老及其學術觀點一定會被更多的人關注和推崇,也一定會得到一個更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