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7年2月,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南昌半步街福音堂開辦一所國小,在禮拜堂上課,稱為“豫章備館”。1909年,學校遷校於南昌德外下河街關帝廟旁之住屋,改名為“南昌高初兩等學校”。
1911年至1912年間,衛理公會籌款,長孫威廉經手以14200元購得位於南昌城與贛江之間的一大塊土地和廿多塊小塊土地,共200餘畝,其中一部分與葆靈女中舊址交換,並將小塊土地連片,在新址上建築四層樓校舍,1916年校舍竣工。新校舍建成後,於1917年遷入,同時將“南昌高初等學校”名稱改為“南昌私立豫章中學”,除完全中學外,另附屬國小一所。
五四運動期間,豫章中學青年會200餘名學生在葆靈書院召開大會,呼籲全體學生不買日貨,要求廢除一切賣國條約懲治賣國賊,並致電北京政府及巴黎和會中國專使,轟動全城。
1929年,豫章中學向江西省教育廳立案,並向教育部備案。
1937年7月7日,日寇大舉入侵中國,由於日機對南昌的轟炸,為保證學校的安全,學校先後輾轉遷到牯嶺、安福、興國等地堅持上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8月份學校派事務員楊嘉汝先生先頭回南昌接收校產,因軍隊駐在學校尚未撤出,故楊在外住了一個多月後,才進入學校圖書室樓上居住,辦理接收事宜。1946年元月,學校藉助第三戰區汽車運輸隊的汽車,從興國遷回南昌。
1949年10月17日,學校呈準人民政府教育廳備案,組織了清查委員會,清查登了學校的一切財產,並向南昌市人民政府“自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委員會”呈報登記。
1951年12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布接管私立豫章中學,改為公立學校,命名為江西省南昌第三中學。1953年6月,江西省教育廳將原由省直屬的南昌市各中學交市文教局領導,10月,市文教局決定南昌三中更名為江西省南昌第一初級中學。1957年8月13日,南昌市市屬各中學名稱進行了調整,其中第一國中更名為南昌市第七中學。1968年12月,南昌七中搬至九江馬回嶺與共大、農幹校並,稱九江共產主義勞動大學。1971年學校更名為九江地區教育學院,1972年回到原地址重建南昌七中。1991年12月1日,經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南昌市豫章中學 。
2007年1月,學校被南昌市政府授予“南昌市名校”。2009年,學校被江西省政府批准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4年11月,學校占地44畝,建築面積達到18638平方米,有多媒體教室48個,學生微機室4個,桌上型電腦500餘台,手提電腦400餘台,2個電子閱覽室,2層圖書館,面積200平方米的形體訓練房,1個容納300多人的學術報告廳,500人同時就餐的食堂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1月,學校共有在職教職工192人,其中:專任教師189人;本科學歷126人,研究生25人;其中高級教師110人,中級教師64人,高、中級教師占在職教師的95%以上 。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中高考
學校多年前曾培養十名中考狀元。
高中教學質量在全市同類學校中名列榜首,學校因此獲得“普通高中教學目標管理”一等獎。
•科技活動
學校學生在多屆“中國青少年航天科技實驗”比賽、初高中數學競賽、全國中學電腦動畫製作比賽、全國中國小電腦動畫製作比賽、全國中小學生“三小”等競賽中均獲一等獎,曾連續三年蟬聯“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稱號 。
教師成績
截至2014年11月,學校共有7人獲得全國學科競賽一等獎,15名教師分別獲得了省教學競賽一等獎,在南昌市先後六屆市“園丁杯”(新秀杯)優質課比賽,共有80多人獲得獎勵 。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師德先進集體”、全省平安校園示範校、“江西省模範職工之家”、“南昌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素質教育月’活動先進單位”、“南昌市文明單位”、“南昌市五一勞動獎章集體獎”、“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西省青少年體育訓練先進集體”、“江西省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南昌市學校三年目標管理考核優級單位”、“江西省衛生庭院”、“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校園周邊整治先進單位”、“江西省園林綠化單位”、“南昌市花園式學校”等榮譽稱號 。
知名校友
解沛基:1933年9月至1938年初就讀該校。清華大學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常委。
劉宗一:1947年9月至1950年9月就讀該校。江西省廣播電視廳高級工程師,曾任江西省廣播電視廳黨組書記、廳長,中共江西省委委員、省人大常委。
蔡均:1945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江西省地礦局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曾在全國19個省(區)作過地質礦產資源調研工作。
史定華:1953年9月至1956年7月就讀該校。上海大學教授、博導。中國運籌學會排隊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大學數學系運籌論與控制論專業博士點學科帶頭人。
黃家匡:1946年9月至1952年7月就讀該校。中國電力設備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機械工程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左凌燁: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讀該校。1993年南昌市中考狀元,1996年保送清華大學,技術經濟碩士,清華大學畢業後從事創業投資行業,榮獲“2006年中國十二佳創投新銳”稱號。現任美國中經合集團副總裁。
余南庚:1927年至1933年就讀該校。醫學博士、教授,台灣省中研院院士,台北榮民總醫院和三軍總醫院總顧問,1972年當選美國心臟學會會長。國際醫學權威。
錢志道:1922年就讀於該校,畢業時間不詳。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現代國防工業開拓者之一。1938年4月毛主席回信給他,歡迎他到延安,1938年5月到延安,兩次獲陝甘寧邊區“特等勞勞動英雄”稱號,毛主席親筆題詞“熱心創造”。黨的十一大代表。曾任一機部部長助理兼飛彈局局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顧問,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
劉堅:1950年初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博導。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系系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
塗頡:1942年秋至1948年7月就讀該校。天津大學教授,熱能研究所副所長,曾任中國農村能源協會理事,中國太陽能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熱能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
夏振坤:1947年該校高中畢業。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華中理工大學教授、武漢大學博導、中國生產力經濟學會、中國區域經濟會常務理事,中國總量經濟學會理事,湖北經濟學團體聯合會執行主席。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江宗海:革命烈士。1918年由饒州(鄱陽)五中轉入該校,1924年考入北師大,1925年入黨,1927年上半年出任貴溪縣教育局長,是邵式平同志親密戰友。1927年5月8日壯烈犧牲。當天深夜,邵式平同志主持了江宗海烈士追悼會並致了悼詞。
夏小平:1977年7月該校高中畢業。醫學博士,廣東省中山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黃心武: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讀該校。劇作家、評論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廣東文聯戲劇影視創作委員會委員。曾任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廣東文藝界》雜誌主編等職。
劉金標:1953年9月至1956年7月就讀該校,高級工程師。曾任江西省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江西省八屆、九屆人大常委,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九屆、十屆委員會委員、全國總工會第十一、十二屆執委。
蔡燊安: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讀該校。江西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任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江西省工藝美術館館長、江西省輕工業廳副廳長、江西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全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評審會主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
夏寶樞:1939年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含豫中附小)。教授、主任醫師。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其科研成果獲多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和省部級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張永銓:1946年春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天津大學教授。中國建築學會第六屆暖道空調分會名譽理事、天津市製冷學會名譽理事長,天津市專家協會司法鑑定中心製冷空調專家委員會主任。曾任國際製冷學會E2委員會委員,中國製冷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空調設備專業組組長等職。
劉齊: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讀該校。講師、經濟學碩士,聯合國派駐東帝汶民事維和警察。中國赴海地首批維和防暴隊值勤官。兩獲聯合國維和警察總部“聯合國維和勳章”,獲東帝汶頒發的維和勳章,公安部授予的維和警察勳章。榮立一等功、二等獎、三等功各一次。
周恆:1941年9月至1942年6月就讀該校。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副主席,教育部工程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力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力學學科評審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及副主任等職。
汪坤鎔:1946年2月至1948年7月就讀該校。解放軍第三軍醫大教授、主任醫師。全軍血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血液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四川省分會血液委員會副主任。1959年參加西藏平叛醫療隊工作。
姜惠林:1954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讀該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作家。以條目單列先後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與《江西文學史》。
張文琮:1960年9月至1966年7月就讀該校。南昌市洪都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2004年被授予南昌市首批“名醫”稱號。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委員,江西省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常委,南昌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桂崇基:民國初年,就學於私塾先生項少力,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豫章中學。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1949年後到台灣,曾任台灣省東吳大學校長。
宋鑒:1946年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北京師範大學高級工程師。1998年北京市十名優秀總監理工程師之一。主持制定了北京師範大學校園總體建築規劃、清華大學地下人防工程規劃等。
陳世旭:1961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讀該校。國家一級作家。江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江西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星文:946年至1949年7月就讀該校。全國首批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師學會會員。江南三大名樓理事會名譽會長,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江西校友會理事。江西省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碩問,中國農工民主黨省委委員。曾任江西省輕化工業設計院總建築師、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總工程師。是滕王閣和南昌八一起義紀念塔總設計師。
余建亭:原名朱哲均,1935年夏畢業於該校。1936年10月入黨,1937年7月到延安,曾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幹部股股長,東北局秘書,輕工業部副部長,中紀委委員,全國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
劉金玲:1954年至1958年11月就讀該校。運動健將。1959年9月作為江西省無線電運動隊主力運動員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打破一項全國記錄。
潘鳳湘:1940年9月至1946年7月就讀該校。江西省首批語文特級教師之一,語文教讀法創始人。
盛裘飛: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讀該校。1988年獲中美合辦“中國青少年第二屆太空梭科學實驗一等獎。”1990年被保送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破格錄取為中國宇航學會會員。
鄒之琴: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讀該校。2000年10月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全國100名,江西省兩名,南昌市僅一名)
汪誠信:1948年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著名的病媒生物防治專家,鼠類防治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帶頭人。中華預防醫學會媒介生物學及控制分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誌主編。中國鼠害與衛生蟲害防制協會專家委員會顧問。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許路加:1951年7月該校高中畢業。教授,國際知名音樂家。70壽辰時,時任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專門致信祝賀。
王安民:1945年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博導。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博士後指導老師。科研成果獲部級一等獎,兔脛骨應力性骨折的實驗研究獲美國運動醫學會骨科學會優秀論文獎,該文系我國運動醫學首次在國際獲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艾寒松:中國著名新聞工作者和黨的理論工作者。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就讀該校。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黨。曾任駐莫斯科中共代表團《救國時報》編輯,中共上海文委委員,蘇北報社總編、中央第五中級黨校副校長、中共江西省委候補委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委黨校校長。
湛潤水:1973年9月至1977年7月就讀該校。江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教授教高級工程師、研究員。中國公路學會理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材料套用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橋樑與隧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林震宇:1948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天津市第一屆二十一世紀青年科學基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建設部建機工程項目諮詢評估委員會專家。
甘紹熺:1945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讀該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特聘教授,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統籌管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施工學術委員會委員。
李乾南:1951年初至1952年7月就讀該校。武漢冶金建築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設計事務所總工程師。二級註冊建築師,一級註冊結構師,中國冶金建設設計分會理事。
陳守朴: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讀該校。曾任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南昌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李梁華: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讀該校。運動健將。華東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導。在全國第二屆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得跳遠第一名,並打破大學生運動會記錄 。
南昌市中學名錄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為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基礎教育事業起步比起東部沿海一帶略顯遜色,但是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