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旗村

前王約村古稱南旗村,位於河北省任丘市於村鄉。

基本信息

河北省任丘市於村鄉南旗村(前王約村)

前王約村古稱南旗村,位於河北省任丘市於村鄉。古有王約廟,後有王約村(前王約村、後王約村)。該村建於元代。元代河間地區大水,大臣王約曾在此樹旗放賑,救濟災民,救活當地很多人,百姓為表敬意建有王約廟。 村北有北旗村(村民簡寫北齊村),後改為後王約村。
典故: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王約出朝救濟河間饑民,分發救濟物品均勻公平合理,調查災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元史-王約傳》:“出賑河間饑民,均核有方,全活甚眾。”)
大德三年,辛丑【1299年】王約奉詔到京畿東道救濟饑民,分發了五十萬石米糧,所救活的饑民達五十餘萬人。藉此他上疏分條論述了京東地區的十件利弊之事,請求再調運糧米繼續救濟他們,中書省採納了他的建議,使百姓們獲得了再生。(《元史-王約傳》:“奉詔賑京畿東道饑民,發米五十萬石,所活五十餘萬人。因條疏京東利病十事,請發米續賑之,中書用其言,民獲以蘇。”)
劉敏中撰《敕賜贈榮祿大夫司徒柱國梁國文惠公王公神道碑銘》載:(王約)奉賑饑畿縣,公(王約的父親王松年)疾復作,眾議將召約。公聞之曰:“饑民待哺使者,兒來如彼何竟”。弗召。
注-----元代河間轄區: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府為路,置河間路總管府,仍轄河間(河間曾一度稱瀛縣)。同年,莫亭、肅寧、任丘三縣併入河間縣,元代後期又復原建制。

概況

南旗村,地處閩候縣南嶼鎮中心。全村有650戶,2590人,轄有水西林、橋下、南嶼街——太山堂四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117畝,山地面積70畝。
該村現有美博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新南養殖場、花卉基地、旗山竹編工藝廠等多家企業。舊鎮改造後,該村擁有店面100多間,商貿業十分發達。

歷史人文

閩候第三中學位於旗山之南,蜆山頂上,學校前身是省閩中,培育了許多人才。今年來,在南嶼鎮黨和政府正確領導下,村黨支部認真按照市、縣、鎮部署,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契機,重點抓好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者和黨員模範先鋒作用,為該村各項事業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實現了“圍繞經濟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發展”的目標。2004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億元,上繳稅收100多萬元,人均收入35多萬元,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單位。

建築景觀

【水西林古街】水西村,今稱南嶼鎮南旗村,古為侯官縣北嶼,是明代太守林春擇(1480—1583年)的故里,全村姓林,俗稱水西林。林宅先後連建8座,環山繞水,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宅的建築布局和結構一式,並列成排,成為水西林的名稱由來。因林春澤壽愈百歲,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乾隆、萬曆六代,賜建“人瑞坊”和“六朝大老坊”,額匾“父子孫孫世進士”,鼎盛一時。水西林古街建築群坐落於“旗山第一峰”太平山南麓,坐北朝南,背山臨水,並排建有七座房,長百餘米。建築均為土木結構,面闊三間,三進布局。水西林氏詩禮傳家,名人輩出。古街文物豐富,精品薈萃,1989年3月列為閩候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下康樂會】陳氏宗祠,位於南嶼街中心,祠堂寬敞,旁有聚奎書院,培育人才。解放後被證作娛樂場所,以致列宗靈位無從安置,久缺祭祀。幸本房子波舞親捐款為倡,籌議興建橋下支祠,諸族親亦相繼接囊,合力建成三層祠宇,規模認小,因限面積,聊以安奉靈祖,春秋得以祭祀,內並附設康了文娛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