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建國三十五周年了,跟隨著新中國一起誕生的南方大學,在她辦學三年的歷程中,光榮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1949年秋大軍南下解放全中國時,就面示葉劍英同志在華南解放之後,要創辦一所革命大學,可定名為南方大學,並題了“南方大學”四個字,葉劍英同志離北京就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時,欣然接受毛主席關於創辦南方大學的指示,從在北京的華北大學(後改為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抽調一批高中級領導幹部隨軍南下,到了贛州,在戎馬恍惚之際,還開會討論籌辦計畫。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葉帥兼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10月21日,華南分局會議決定籌辦南方大學,由葉帥兼任校長,陳唯實任第一副校長,羅明任第二副校長。當時南方大學經過黨組織在高等院校抽調一,二,三年級黨員學生開辦幹部預備班,同時登報在華南招收了第一期學生。1949年12月,籌備就緒,隨卻於廣州石屏牌正式開學上課,這就是南方大學的創建階段。
南方大學是革命大學性質的文科大學,任務是為華南解放區培養革命的知識分子和文教,財經,政權建設等戰線的革命幹部。學制暫定為一年至二年,招收高中畢業和相當高中畢業程度的學生,經過考試,擇優錄取,在學習期間享受供給等待遇。全校設六個部,稱為學院。第一部是文教學院;第二部是行政學院;三部是財經學院;第四部是研究部;第五部是工人和民族學院;第六部是華僑學院。
1950年6月間,華南分局奉中央指示,加緊準備抗美援朝,並加緊進行土改和鞏固地方人民政權。華南分局要求南方大學第一期學生趕修理論課和專業課,準備參加土改。8月間,廣大省成立土改團,華南分局書記方方同志來校動員南方大學土改,他說:秀才三年一考,土該千載難逢。在黨的號召下,9月1日,南大千餘學生在土改團領導下,滿懷革命豪情,到興寧、揭陽、河源三個縣,參加了廣東最早開展的土改運動。
1952年為回響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遵照中央調整高等院校院系和革命大學領導力量支援本地區高等院校的指示,經華南分局決定,南方大學與省文理學院及其它大學的師範學院合併,改建為華南師範學院(即現華南師範大學)。
建校背景
1949 年春夏,中國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之後,解放國民黨臨時政府所在地廣州的問題被提上日程。7月,中共中央決定組成新的華南分局,並於8月 1日任命當時正任北平市市長的葉劍英為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在進行南下準備工作時,毛澤東多次找葉劍英商討解放華南的一些重大問題。在談話中,葉劍英提出了 一個幹部不足的問題。毛澤東指示葉劍英,華南解放後,要在南方辦好一個大學,可取名南方大學,並親筆題寫了“南方大學”四個字。毛澤東的“南方大學”四個 親筆字,後來一直銘刻在南方大學的校門、校徽、校旗、校章、校刊、證書等上面。
人員安排
葉劍英抽調了曾在延安抗大等校擔任過教授的哲學家陳唯實,以及在華北大學等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十幾名幹部和學者,隨軍南下籌辦南方大學。 1949 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陳唯實等南方大學籌備組的幹部從贛州日夜兼程趕往廣州,於19日下午到達市區,在光孝寺內找了三間房子,掛出 “南方大學籌備處”的牌子,正式開始了南方大學的籌辦工作。後華南分局又撥給廣州東郊石牌的國民黨政府“總統府”舊址為辦學校址,決定由中共中央華南分局 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兼任校長、黨委書記,陳唯實、羅明為副校長,南方大學籌備委員會正式移入石牌辦公。南方大學於1949年11月中旬起 開始招收預備班學員。這些學員是由黨團組織在當時廣州各高校抽調來的積極分子,他們後來都成了南方大學的學習骨幹,有的成了學校工作人員。12月1日開始 在《南方日報》等報刊刊登招生啟事,學生需經筆試和面試兩關,1950年1月1日,擁有4329名學生的南方大學正式宣告成立,並開學上課。1950年2 月1日南方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葉劍英以校長身份參加,並發表講話。
教學風格
被譽為“革命熔爐”的南方大學,制訂了“學習理論,改造思想,鑽研業務,參加革命”的教育方針;“實事求是”的校風;“忠誠、團結、樸實、虛 心、勤勞、勇敢”的學風,並要求師生員工“甘當國小生,甘當勤務員”;以及提出“緊張地工作,戰鬥地學習,愉快地生活”的明確要求。校歌中的“千萬青年, 跟著毛澤東,永遠向勝利,永遠向光明”,唱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
南方大學創辦時,共有六個部,即六個學院。“第一部為文教學院,主要是培養中學教師和文教幹部;第二部為行政學院,主要是培養區縣政權機關乾 部;第三部為財經學院,主要是培養財經工作幹部和專業人員;第四部為政治研究院,主要是團結高級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進行理論研究,以便提高思想認識水 平,自覺地做好革命工作;第五部為工人、民族學院,主要培養工會幹部和民族幹部;第六部為華僑學院,主要是吸引歸國華僑青年,培養僑務工作幹部,使他們參 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此外,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南方大學還接受有關部門的委託,舉辦了工乾班、農乾班、橡膠工人班、軍乾班、銀行班、合作幹部班 等許多幹部培訓班,還培養了一批研究生;設立南方大學海南分院。
南方大學的修業年限,原定一年至二年。但第一屆學生學習了七個月,其中到興寧縣參加土改試點的多學一個月,便畢業了。這是因為廣東和華南地區 的形勢發展很快,在農村開展土地改革,在城市進行民主改革,以及各地加強人民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文教建設,都需要大量的革命幹部和專業人才。雖然南方大 學第一屆學生為了服從革命需要,奉命提前畢業,但是教學總時數還是很多的。因為在南方大學這個“革命大熔爐”里,教學就是一場戰鬥,從早到晚一天十一、二 個小時,都在緊張地進行。既沒有寒暑假,甚至連星期天和節假日都用來進行教學活動。
學院調整
後為適應全國高等學院系調整的新形勢,南方大學遵照上級指示,於1952 年10月同廣東文理學院、中山大學師範學院、華南聯合大學教育系、嶺南大學教育系、廣西大學教育系、湖南大學地理系、南昌大學地理系和海南師範專科學校調 整組成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學院搬進了剛宣告結束的南方大學原址,繼承了南方大學校園內一切房舍、資產和教學設施。原南方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陳唯實任華南師範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歷史意義
在南方大學建校三年中,培養近2 萬名革命幹部和專業人才,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歷史貢獻。在南方大學18230名畢業生中,當時分配參加土地改革的4396名,參加軍事乾 部的2572名,參加財經部門工作的1996名,參加文教部門工作的911名,參加廣東省、廣州市工會工作的1168名,分別到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廣東省政府和廣州市政府各機關、團體工作的4109名,分配到廣東、廣西各地區做地方工作的3013名,派駐華南以外地區工作的65名。他(她)們在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經濟建設,文教建設,政權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而參加各地土改的畢業生,在土改完成後,又服從組織安排,繼續留下參加地方各項工作。現在很多人已成為當地各個部門的骨幹力量,有的還當了縣、市領導幹部。南方大學畢業生很多從事教育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振興我國教育事業盡心盡力。許多人成了優秀教師,中學校長;一些在大學工作的成長為教授。當然,遍布在全國各地的廣大南方大學畢業生,五十幾年如一日地在工廠、在礦山、 在邊疆、在海島、在農場、在鄉村,勤勤懇懇地工作,“甘當勤務員”,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祖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樣是受到人們欽 佩和尊敬的。
另外,南方大學的師生還積極參與廣州市越秀山體育場的興建工作。據悉,1950年3月24日,葉劍英任校長的南方大學800名青年首先開進越秀山體育場建設工地,一連奮戰了3天,打響了建場工作的第一炮。在此後的時間裡,全市的工廠、機關、學校、解放軍部隊等單位共發動了1萬7千多人開展義務勞動,進場參 加修建工程。1950年10月越秀山體育場第一期工程勝利完成,體育場初具規模。10月14日在新建成的場地上,舉行了慶祝廣州解放一周年的廣州市第一屆 人民體育運動大會。至1953年,場內包括一個大型足球場和一條400米跑道全部完成。1956年擴建了大門樓以及東南和東北看台,沿山坡建好的看台可容納 2.8萬觀眾。
退出歷史舞台
歷史上的確有過“南方大學”。1949年春夏,毛澤東指示葉劍英,華南解放後,要在南方辦好一所大學,可取名南方大學。1949年10月,葉劍英兼任校長和黨委書記,南方大學籌委會成立。1952年10月,南方大學遵照上級指示,同廣東文理學院、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廣西大學教育系、湖南大學地理系等調整組建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南方大學”退出了歷史舞台,再沒有“復辦”。
教育部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最新全國普通高校名單、全國民辦普通高校名單、全國成人高校和全國民辦成人高校名單中,沒有所謂的“南方大學”。
中國教育部認證的荷蘭院校
荷蘭的高等教育機構包括研究型大學、套用科學大學、國際教育機構。荷蘭對外國學生入學通常都要求具備良好的英文基礎。荷蘭的英語語言中心很少,學費比較昂貴。外國學生也可以先攻讀荷蘭語,然後選擇以荷蘭語開設的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