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楊興鋒主編的《南方報業采編經典案例》(第一輯)解密南方報業成功經驗,打造最佳新聞案例教程。報紙采編工作主要由採訪和編輯兩部分組成。報紙采編對於報業的日常運營意義重大,《南方報業采編經典案例》(第一輯)中通過大量的采編經典案例分析與創新探索,讓人們了解新聞資訊的策劃、採集、編輯加工和製作的全過程。這是南方報業采編精英的經典案例教學。《南方報業采編經典案例》(第一輯)展示了南方報人的辦報理念、思維方式和獨到的采編技藝,對於媒體工作人員、媒體研究者和廣大讀者都有啟迪作用。
圖書目錄
序言 做讓時間害怕的新聞報導/1
第一部分 事件報導/1
安元鼎:一個社會“膿瘡”的爆裂/2
第一節 喝咖啡喝出線索/3
第二節 尋找訪民/4
第三節 《財經》意外截胡/6
第四節 報導“突然”提前/7
點評 社會瞭望者的職責履行/9
富士康連跳:與死亡賽跑/10
第一節 我們的優勢並不只在於“臥底” /11
第二節 及時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調整/11
第三節 思路調整:從數學題到語文題/14
第四節 通過寫他們的“生”,來解釋他們的死/17
點評 記者應有治史之志/19
京滬高鐵20億元貸款變形記:解讀重大題材調查範式/20
第一節 選題判斷/21
第二節 切分利益主體/22
第三節 周旋在各利益主體之間/24
第四節 獲得完整數據鏈/26
第五節 刊發策略和社會影響/28
點評 回到地面,回到常識/31
海南毒豇豆:專業媒體的職責/32
第一節 不恰當的比喻/32
第二節 再赴海南/32
第三節 豇豆有毒/35
第四節 觸動現實/38
第五節 管理之變/39
第六節 畸形變革/42
點評 在糾結中堅守與前行/45
第二部分 人物報導/47
李一“成仙”:“宗教”題材的采寫尺度/48
第一節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48
第二節 把能說清楚的事情說清楚/49
第三節 李一幾乎什麼都是假的/51
第四節 把能夠核實的告訴讀者/53
第五節 貫穿始終的取捨/54
點評 去魅與公心/56
北大數學奇才柳智宇出家前後:如何挖掘人物的內心/57
第一節 把每一個殼子挖乾淨/58
第二節 挖掘柳智宇身邊的“次核心源” /60
第三節 指向核心中央的“那根線” /62
第四節 在探討中的信仰/64
點評 “次核心源”還原人物的心路歷程/65
女檢察官救助女囚:五年講一個關於人性之美的故事/66
第一節 用五年時間守候的人性光輝/67
第二節 五年前的案情/68
第三節 守了五年的秘密/70
第四節 五年後的說服/71
第五節 見報的“一點點技巧” /73
第六節 廣場上的對話/74
點評 對南都理念和實力的一種詮釋/77
世紀廣東學人:為價值重建尋找精神標桿/78
第一節 報導推出的三重考量/79
第二節 確定遴選標準和學人名單/81
第三節 敏感難點的突破/83
第四節 文化報導的新高度/85
點評 弘揚先賢學術精神/95
第三部分 財經報導/97
國美控制權爭奪:如何做好大型連續報導的推進與整合/98
第一節 基於內容的競爭力/99
第二節 把雞蛋放到正確的筐里/100
第三節 采編團隊的分工與協同/102
第四節 找到人,拿到料/104
第五節 “信息、邏輯、故事”並重/106
點評 及時與深度:眾聲喧譁中的聲線/111
蘇州恆久IPO:突破數字“迷宮"與利益“圍城”/112
第一節 阻擊戰精彩回放/114
第二節 作戰目標鎖定/115
第三節 阻擊戰難點與突破/117
第四節 曲折的攻防對決/118
點評 一次揭黑就是一次啟蒙/121
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方大調研:打造政經媒體核心競爭力的密碼/122
第一節 四大亮點成就報導的經典性/123
第二節 以前瞻視野精準選擇題材/125
第三節 讓單一媒體的新聞變身公眾事件/126
第四節 讓硬新聞成為精品新聞/127
點評 南方日報的經典一役/130
第四部分 時政報導/131
廣州十年城變:一個城市和一張報紙的10年/132
第一節 特刊策劃的三個背景/132
第二節 尋找報導思路/134
第三節 敏感地帶的迴旋/136
第四節 採訪“牛人”必修課/138
第五節 光亮點的呈現/142
點評 全媒體轉型的成功檢閱/145
廣州歡迎你批評:為什麼敢“罵”亞運會/146
第一節 別出心裁找“罵”點/146
第二節 地毯式採訪,全面覆蓋/148
第三節 大事件的親民式報導仍不失深度/149
點評 反彈琵琶亦動聽/151
“窮廣東”調查:尋找時政報導的新突破/152
第一節“富廣東”與“窮廣東” /154
第二節 深入廣東貧困地區/155
第三節 探究造成貧困的原因/157
點評 “窮廣東”是“富廣東”的倒影/163
創新驅動,學習江蘇好榜樣:黨刊創新的突破路徑/164
第一節 做有深度的黨刊/165
第二節 保證材料的鮮活/167
第三節 材料加工見心思/169
第四節 “有用性”造就影響力/171
點評 黨刊創新應重視新聞競爭/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