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撒村

南撒村

南撒行政村隸屬滄源縣糯良鄉,地處糯良鄉中部,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33公里。東面與翁不老村、怕秋村接壤,北面連線班考村,南面與糯良村接壤,西面與勐來鄉交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81戶,有鄉村人口1615人,其中農業人口1615人,勞動力8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2人。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雲南省>> 臨滄>> 滄源佤族自治縣>> 糯良鄉>> 南撒村委會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3.03平方公里,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旱谷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5858畝,人均耕地3.1畝,林地5088.4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8.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58畝(其中:田748畝,旱地5110畝),人均耕地3.1畝,主要種植玉米、茶葉、核桃等作物;擁有林地5088.4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1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4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2078.5畝;其他面積6525.3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09戶通自來水有2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9.55%)。有358戶通電,有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4戶(占農戶總數的 70.9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2戶(占戶數的39.66%)。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13輛,機車21輛。到2008年底,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8.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1.63萬元,占總收入的80.43%;畜牧業收入12.72萬元,占總收入的6.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頭,肉牛42頭,雞276 頭);林業收入12.39萬元,占總收入的6.57%;第二、三產業收入11.78萬元,占總收入的6.25%;工資性收入35.82萬元,占總收入的19%,其他收入47萬元,占總收入24.93%。農民人均純收入1284元,農民收入以茶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5.8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4人(占勞動力的39.32%),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28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8.7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7.0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烤菸、竹子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8戶,共鄉村人口1599人,其中男性879人,女性720人。其中農業人口1599人,勞動力824人。該村是佤族聚居地,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00人,參合率93.81%;享受低保505人,五保戶1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9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6戶,占農戶總數的4.47%。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88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94人,距離糯良鄉中學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4人,其中小學生218人,中學生26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政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該村有新農村建設理事會1個,婦女組織1個,聯防隊1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39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000個(勞均4個)。年末集體總收入4.83萬元,有固定資產70.9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0人,少數民族黨員60人,其中男黨員51人、女黨員9人,該村有婦女組織4個,治安聯防組織4。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3人。

人文地理

佤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純樸善良、熱情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這裡的人民也不例外,至今這裡仍沿習佤族傳統的風俗習慣,有佤族婦女自織的用棉線縫製的佤族傳統服飾,有美味可口的雞肉爛飯,香鮮不膩的烤乳豬、古樸獨特的手抓飯、香醇美味的佤山水酒等佤山風味,保留著在節假日圍著篝火打歌或為遠方客人唱歌敬酒的民間傳統藝術。

新農村建設

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84元;人均有基本農田3.1畝;人均有經濟林果1.54畝;全村安居房達到213戶、有352個科技明白人、有3個好的發展項目、有4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3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4個,有產業發展規劃3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經濟總量小,基數小,真正意義上的支柱產業還沒有形成;2、農業生產從硬體和軟體投入上與需要相比還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勞動者素質偏低;3、 民眾經濟基礎薄弱,自身投入嚴重不足;4、以交通、水利、人畜飲水為主的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緊緊圍繞縣委“十一五”發展思路,結合實際,“穩糧調結構、鞏固茶葉、長抓核桃、近抓煙畜”2、強化科技措施,提高科技含量,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3、切實加強高優茶園的中耕管理;4、注重細節,狠抓落實,全民動員,加大泡核桃種植力度及種耕管理;5、發展竹子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