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隸屬於廣州市黃埔區,位於黃埔區的東部,東至增城市新塘鎮水南村,南至東江與廣州保稅區相連,西至夏港大道與穗東街夏園社區相鄰,北至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夏港街筆崗社區。2002年8月1日,南崗街道掛牌成立。 南崗街道總面積1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9公頃。2006年末,南崗街轄區內共有九個社區,戶籍人口35438人,外來人口45078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朝至建國初期,南崗鎮屬番禺縣管轄。

清康熙年間,縣以下設司、都、堡、圖,南崗地區為番禺縣鹿步司轄下的南崗堡、七社堡。

清光緒年間,改司、堡、圖為鄉、村,南崗、七社2個堡的建置隸屬不變。

民國20年(1931年),番禺縣原鹿步司分為四、五2個區,南崗、七社2個鄉為番禺縣五區所轄。

1950年,番禺縣設8區1鎮時,南崗地區仍為五區所轄。

1953年,南崗地區劃為6個小鄉(廟頭鄉、夏南鄉、沙步鄉、南崗鄉、筆崗鄉、滄聯鄉),屬番禺縣蘿崗區管轄。

1957年,6個小鄉合併為南崗大鄉。

1958年,廣州市擴大城市區域,南崗大鄉劃入廣州市,隸屬廣州市郊區管轄。同年,劃入廣州市郊區蘿崗人民公社管轄。

1960~1962年間,劃入黃埔區管轄。之後恢復原狀。

1975年7月,從蘿崗人民公社劃出廟頭、南基、沙步、南崗、夏園、筆崗、滄聯7個生產大隊,成立南崗人民公社,隸屬廣州市黃埔區管轄。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建制,建立南崗區公所。

1987年3月,撤銷區公所建制,成立南崗鎮。鎮黨政機關設在廣州市黃埔東路3731號。

2002年8月,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有關通知精神,實行撤鎮建街。原南崗鎮改設為荔聯、南崗、穗東3個行政街,劃分為15個社區,相應設定15個社區,從此結束了南崗鎮的歷史。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末,南崗街道轄區內共有九個社區,分別是南崗社區、沙步社區兩個轉制社區以及南崗墟社區、南崗頭社區、海地社區、省電力一局社區、四航局社區、新港社區、黃埔電廠社區等七個普通社區。

街 道 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 地址
南 崗 街 道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南崗街道辦事處 黃埔區黃埔東路3731號
南崗社區居民委員會 原南崗村委會內
沙步社區居民委員會 原沙步村委會內
黃埔電廠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埔東路2803號大院1號
南崗頭社區居民委員會 南崗西路368號大院11號
南崗圩社區居民委員會 南崗圩集成北街12號
新港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埔東路2879號大院61號
省電力一局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埔東路3375號大院3號樓一樓
四航局社區居民委員會 金竹路60號
海地社區居民委員會 廣海路188號大院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崗街道位於廣州市黃埔區東部,地處珠江口和東江支流的交匯處,獅子洋在其前。東鄰增城市新塘鎮;南臨珠江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黃埔新港相連,與東莞市、番禺區隔江相望;西與大沙鎮相接;北與白雲區蘿崗鎮交界。境內地理座標處北緯23°22′5″~23°4′55″,東經113°9′55″~118°33′51″。 總面積13.74平方公里。

地質

南崗街道境內地質母岩主要有三種:黃埔東路(原廣深公路,即107國道,下同)以北屬中生代燕山運動形成的花崗岩,表現為台地低丘陵坑垌田區和山坡地,山坡地為紅壤,丘陵坑垌田為水稻土。山地蘊藏著豐富的花崗岩石礦。黃埔東路沿線附近,屬第三系中新統紅色岩系,呈弧立狀分布於平原中。廣深公路以南屬第四紀沉積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質肥潤、水網稠密、堤圍眾多。在筆崗、滄聯有第四紀沉積物平原。

地形地貌

南崗街道地處東江和珠江的交匯處,從流水地貌類型形態上看,可分珠江和東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和侵蝕台地丘陵。廣深公路以北為丘陵、山坡地和侵蝕台地為主,其間為開闊的垌田地帶。黃埔東路沿線為台地,黃埔東路以南屬沉積平原和三角洲沖積平原。北面較高的丘陵有銅鼓山和亞婆髻,銅鼓山海拔144.7米,亞婆髻海拔183.3米。台地剝蝕面可分為60~80米、20~40米、10米三級,以20~25米一級為最明顯。

南崗街道,除北部屬台地低丘外,大部分地區平坦開闊,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平緩,平原台地分布明朗,又自西向東略帶傾斜。東西相距長,南北相距短,表現出一條帶狀的分布規律。北部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80米,最高的亞婆髻海拔高度183.3米,南部平原海拔5~10米,山坡地形平緩。

氣候

南崗街道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空氣濕潤,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氣溫:南崗街道常年最高氣溫在“三伏天”(7~8月),出現於小暑、大暑、立秋、處暑4個節令之間,室外最高氣溫達38℃左右,最高7月份平均氣溫28.4℃。常年最低氣溫在12月至次年2月,即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等幾個節令。最低一月份平均氣溫13.7℃。夜間最低2℃~3℃。無霜期長達350天,低溫霜凍約2~8天。日均溫差在5℃左右,極少出現0℃低溫。

雨量:雨量與颱風、季候風有密切關係,每年6~9月是颱風多發季節,帶來大雨或暴雨。如遇暴雨日降水量可達200毫米。霜降後(10月下旬)雨量減少,次年“雨水”至“穀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梅雨季節。每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一般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總量的70~90%。

日照:南崗街道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緯度較低,太陽輻射角度大,太陽年輻射熱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時數1906小時,日照率43%,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有利於熱帶農林作物生長。

風速:風速月平均1.7~1.8米/秒,7~9月最高風速28米/秒。

蒸發量:年平均約1000~1300毫米。

自然災害天氣:自然災害天氣主要有颱風、凍害、洪澇、乾旱等,前三者危害較嚴重。

土壤

南崗街道土壤因受地質、地貌影響,大致東、西向伸延呈帶狀分布,分三角洲圍田區和丘陵垌田區土類。丘陵垌田區土類並具有垂直變化;水稻區土類以瀦育型水稻土為主,潛育型和淹育型水稻土分布較少。

黃埔東路以南的圍田區屬瀦育型的水稻土,主要是由珠江、東江及鎮內河流沖積,經人工水耕熟化而成。這些瀦育型水稻土又分河沙泥田、潮沙泥田、三角洲沖積土田、反酸田等土屬。河沙泥田主要分布於滄聯、筆崗、南崗等地;潮沙泥田主要分布在黃埔東路以南的高圍地帶;三角洲沖積土田、反酸田主要分布在東江支流以南珠江河畔的低圍地帶。東江沖積土比較肥沃。

黃埔東路以北及廣九鐵路沿線屬坑垌田區瀦育型水稻土。這類土壤發育於台地丘陵的寬谷間,由洪積和波積,經人工水耕熟化而成。這類土壤又可分麻紅田、砂頁岩紅泥土田、洪積黃泥田、寬谷沖積土地。與圍田區水稻土相比較,耕作深度在9~17cm之間,受成土母質影響較大,含沙較多,以壤質粘土、砂質粘土為主。但有效磷則含量稍高,宜於水稻、花生輪作。

南崗街道自然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台地丘陵,深淺受成土母岩影響,土壤發育和分布從谷底隨海拔高度增加依次為水稻土、赤紅土、石質土,可分別發展水稻、荔枝、柑橙、烏欖、白欖和馬尾松、林木等。

水文

南崗街道內河涌較多,水源豐富。街道內有南崗河、筆崗河、細陂河3條河流。

南崗河發源於白雲區蘿崗鎮的木木強水庫,流經蘿崗、火村、筆崗、南崗等地後,從北向南注入東江,匯入珠江,全長24公里,流經黃埔區南崗街道境內長度為6.8公里,集雨面積85平方公里,過境面積4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84.2立方米每秒。

筆崗河發源於大田山,流經新村、大莊、筆村等地後,從西向東於嚴田匯集南崗河流入東江,匯入珠江,全長12公里。

細陂河發源於蘿崗鎮蘿峰山的山腰,流經劉村、滄聯等地後,自北向南流入東江,全長15公里。

這三條河流是南崗街道黃埔東路以北部分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但南崗河亦存在一定的洪澇災害,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

黃埔東路以南的廟頭、南基、夏園、沙步等村的農田灌溉主要水源是山塘水庫、橫滘河及其支流,常受洪澇和鹹潮的影響,造成一定的災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南崗街道除北部、西部屬台地低丘外,廣大地區平坦開闊,多為高寬谷沖積平原,屬瀦育性、潛育性和河流沖積潮沙土壤,宜種植花生、甘蔗、蔬菜和柑橙、荔枝、香蕉、烏欖、白欖、鳳梨等水果。2014年末,有耕地面積73.9公頃,山林地105.45公頃。

礦產資源

南崗街道由於受成土母岩的影響,蘊藏著豐富便於開採的花崗岩、片麻岩、沙頁岩,主要分布在黃埔東路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地區埋藏著花崗岩石;東、南、西、北到處都可以找到燒制磚瓦的泥土資源。

水資源

南崗街道位於北緯24°以南,臨近海洋,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常年平均降雨量1694毫米。除該街道集雨和有水量巨大的珠江河、東江河水外,還有南崗河、筆崗河、細陂河水,水資源豐富,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用水。

人口

2006年未,南崗街道有戶籍人口35438人,外來人口45078人。

經濟

綜述

改革開放以後,南崗街道的農村經濟總收入從1976年的865萬元,發展至2001年的165879萬元,為1976年192倍;人均收入從1976年的149元,增長至2001年的10019元,為1976年的67倍。1999~2001年三年間,南崗街道每年經濟總收入都超過10億元以上,各村每年經濟總收入都超過億元以上。

第一產業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是水稻、水果、蔬菜、糖蔗的生產基地,是廣州城郊型農業商品生產基地之一。種植業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豆類、蔬菜、香(大)蕉、柑橙、荔枝等為主,種植面積較大的有水稻、水果、蔬菜等,歷史上有過“番禺糧倉”之稱。

20世紀50~60年代,以單一農業經濟為主,種植業比重占80%以上。從70年代後期起,從單一的農業經濟向著農業、工業、鄉鎮企業、“三資”企業等多元化經濟發展。因建設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和大批中央、省、市駐區企業不斷發展等,徵用大量土地,該街道的耕地面積大大減少,從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的37000多畝,減到2001年的6759.92多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從1984年的7000多畝減到2001年的326畝;水果面積從1984年以前的10800多畝,減少到2001年的4610畝(主要是山地果樹);甘蔗面積從1984年以前的7228畝,減少到2001年的3畝;花生面積從1984年以前的367畝,減到從2000年起,沒有種植。為適應城市需要,農業生產作了調整,增加蔬菜生產,面積從1984年前的3600畝,增加到2001年的27750畝(播種面積複種),成為廣州市蔬菜供應的基地之一。種植業收入,從1990年的4815萬元,提高到2001年的6120萬元,占2001年農業經濟總收入11655萬元的52%,占該街道200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79萬元的3.8%。

第二產業

20世紀60~70年代,該街道的社隊企業規模較少。80年代以後,採用“築巢引鳳”的招商引資辦法,使“三資”企業迅速發展,也推動鎮村企業的發展。90年代初期,鄉鎮企業發展到94家,自營企業發展19家。90年代後期的“八五”計畫期間,南崗街道的鄉鎮企業從1998年的1940家發展到2001年的2536家,從業人數達13872人,營業總收入達122137萬元,總產值122131萬元(現行價格),利潤總額11275萬元。

2001年,南崗街道有工業企業2536家,總產值122131萬元,總收入122137萬元,占全街道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2%(此數含部分第三產業)。

在國家劃分的40個工業門類中,南崗街道的企業含有17個行業。其中產值較大的行業有食品、縫紉、塑膠製品、電子電器、機電、家私、玩具、五金、建築材料等。

第三產業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的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業和商業、建築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建國前和建國初期,這些行業既少也落後,各類小型加工廠和手工業分布在各村內,各圩市設有商業、飲食、服務的店鋪有肉店、缸瓦店、雜貨店、水果店、百貨店、糧店、藥材店、餅家、茶樓、理髮店、影相店等三四十家,多是個體經營者經營小本買賣。服務行業主要有電器、汽車、腳踏車維修店、樓房裝修、五金加工、髮廊等。飲食業主要有酒家、餐廳、海鮮樓(舫)、茶樓、大排檔等。交通運輸比較落後,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多用拖拉機進行運輸。1962~1965年,第三產業各行業有較大發展。至改革開放後,南崗街道的商業、服務行業等迅速發展起來。1985年,全街道第三產業的總收入1103萬元。至1990年,國營、集體、個體商店共1000多家,攤檔500多檔;服務行業的店鋪發展到300多家;飲食業的酒家、餐廳、大排檔、飲食店發展到200多家;私營個體運輸得到蓬勃發展,不少個體戶購買了大、中、小型貨車和中小型客車經營運輸;至2001年,南崗街道的第三產業總收入為85407萬元,占全街道經濟總收入的51.4%,比1990年提高了7倍多。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波羅廟會:波羅廟誕(又稱波羅廟會)是農曆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廟誕期間,15鄉各家各戶都包粽子或做包點,有些鄉還請港、省、市名班粵劇團演戲助興,同時還抬著行宮菩薩到各鄉遊行,到南海神廟朝見洪聖大王。建國後至今,每年波羅廟會期年年不斷,但抬著菩薩遊行和各鄉設立貢台參拜菩薩的做法已絕跡。據統計每年有約10多萬人遊客多在廟內參拜洪聖大王,上香拜神。

春節舞獅和武術隊:建國後,各村均有醒獅隊。自“文革”後漸漸淡化,不少村原有的舞獅隊解散。2000年,南崗街道仍有夏園村醒獅隊和滄聯村醒獅隊經常開展活動。武術隊現在只在滄頭和南崗村的柯莊還有活動。

粵劇、曲藝活動:1949年,夏園村率先成立文娛組、戲劇組,後發展為夏園業餘粵劇團。20世紀50年代,南崗街道各村也從文娛組發展為曲藝社,有的還貫以藝團名稱。1978年,筆崗村成立筆村曲藝社;1992年,廟頭村成立群聲粵樂社;1993年,夏園、沙步、南崗等村分別成立曲藝社和粵樂社。至2001年,南崗街道共有11 個粵樂團體,參加粵劇、粵曲演唱活動的基本隊伍有二三百人之多。

教育事業

至2000年,南崗街道有沙步中心幼稚園、筆村幼稚園、廟頭村中心幼稚園等11間幼稚園 ;有南崗中心國小等9間國小 ;廣州市第八十七中學、南崗中學等有2間中學。

醫療衛生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至2001年,南崗街道轄區範圍內有醫院:黃埔區紅十字會醫院、廣東省電力第一工程局職工醫院、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廟頭門診部等;衛生站:廟頭村衛生站、南基村衛生站、夏園村衛生站、沙步村衛生站、南崗村衛生站、筆崗村衛生站、滄聯村衛生站等;還有少數個體診所。

交通

綜述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黃埔新港相連,西距廣州市中心25公里,東去深圳114公里,水路距香港80海里,距澳門71海里。有廣深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廣園東路、廣九鐵路橫貫全街道,公路縱橫,河涌交錯,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有利於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公路

南崗街道境內的公路按管理範圍和功能分為穿境而過的國道、省道和地方公路,整體連網的城區道路和縱橫交錯的公路有12條,道路里程共35.7公里。

至2000年止,有省長途汽車“深圳南頭”(南崗——南山)、“廣州——新塘——東莞”等線路和廣州公共汽車有10多條線路途經南崗。

水路

1990年,黃埔區投資2000萬元擴建廟頭碼頭。該碼頭位於廟頭村珠江北岸,水深5.3米,可停泊3000噸以下的船舶。碼頭擁有2萬平方米堆場,3200平方米倉庫,擁有龍門吊、汽吊等各種大小裝卸搬運機械20多台。碼頭年吞吐量達30萬噸。該碼頭1990年由黃埔口岸發展公司接管,與香港太平洋運輸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屬地方口岸。

風景名勝

遺 址

海光寺遺址

海光寺,在南海神廟左側,原是休咎禪師的道場。師姓梁,歿於唐朝元和年間(約812年)。傳說嘗為鎮海將軍授三皈五戒,使其不傷害生靈,能保佑百姓。鎮海將軍即南海神洪聖大王。廟之右側有迎賓觀,朝延派來拜祭洪聖大王之官員,常在觀里齋宿。觀西有“流霞亭”。寺觀在清末已坍毀。

靈化寺遺址

靈化寺,在扶胥鎮(現廟頭村)北面2.5公里處,原是休咎禪師的道場。蔣穎叔有記略:“師姓梁氏,歿於元和中,以前禪師常會拜謁鎮海將軍,請封為伽籃王,鎮海將軍不準,另外選擇一塊地以褚錢定為四隅成為寺(即靈化寺)。鎮海將軍即南海廣利王,禪師曾經為廣利王授三皈五戒,使南海廣利王不傷害生靈。原寺已毀。

花山寺遺址

花山寺在扶胥鎮(現廟頭村)西北2.5公里處。滿山皆杜鵑花。方春,婦女往往給其花以為熊熊之兆。蔣穎叔有詩:“開遍滿山紅躑躅,香風一簇美人來。”原寺現已毀。

凝真觀遺址

凝真觀在今廟頭村的南海神廟西側。建造凝真觀是當地統治者專門為前來拜祭南海洪聖大王的官員提供齋宿的地方。凝真觀的西面,有1個“流霞亭”。此處風景秀麗,平日遊人絡繹不絕。原觀已毀。

古海蝕岩遺址

廟頭村往東2公里處的南灣村有一古海水蝕岩崖。古崖高約五六十米,岩壁陡峭,蔚為壯觀。上刻“常春岩”3個字,是明代陳獻章、湛若水與本地名人李鰲峰游此石崖時,由陳獻章手書的。

扶胥古運河遺址

扶胥古運河古名叫鹿步滘,位於南崗鎮沙步至廟頭村前,開鑿於公元十二世紀初的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及對外貿易港(扶胥港)。

墓葬

將軍山唐墓

南崗鎮夏園村的將軍山,高約150米,位於將軍山南坡山麓有1座唐墓,墓頂離地表約2米。墓頂西側有棵大橄欖樹,墓室建造在山崗黃土中,墓底鋪砌墓磚,底磚平砌成人字形,單層,再在四面砌築墓壁,四壁為雙隅磚平砌,在高約1.4米處用刀形磚砌築起卷,墓頂園拱形。墓磚為青灰色,磚質細膩堅硬。磚面青身無紋,長35厘米,寬18厘米,厚4厘米,刀磚一邊厚4厘米,一邊厚2.5~3厘米。

此墓早期被盜,棺木、屍首均腐朽無存,陪葬品幾乎洗劫一空,僅存三件“唐三彩”,即陶俑、陶馬、陶駱駝以及銀簪1件,呈花卉狀。墓葬的具體年代難以考證。

歷史景點

扶胥浴日

隋唐時代,逐漸形式較繁榮的貿易集市——扶胥鎮。隨著航海事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唐宋時代的扶胥鎮(今廟頭村),已成為經濟繁榮的集市,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扶胥浴日”是宋代至元代羊城八景的第一景。

佛跡嶺

黃埔區南崗鎮宏崗與筆村兩鄉間聳立著一座山嶺,約147米高,名為佛跡嶺,又叫銅鼓山或“筆山”。

明朝時期,嶺內先後建有關帝廟、文昌廟與金花廟。山中藏古寺,僧、道有百數十人,占有良田百餘畝。在清朝末年已不存在。

丹水坑舊十八景

丹水坑早在元朝就是一處宗教旅遊勝地。當時銅鼓山層巒疊嶂,山下江濤滾滾,舟楫穿梭。那時,據資料記載及人們傳說,古時丹水坑有“銅鼓石”、“神仙腳印”、“丹水石林”、“仙姑床”、“天南寶鑑”、“飛來石”、“桃花溪”、“詠花詩苑”、“望龍台”、“笑佛狂歌”、“厲劍石與試劍石”、“金象歸山”、“姻緣洞”、“濟公裂石”、“丹水仙源”、“銅鼓遠眺”、“杜鵑詩園”、“盆景石”等18處景點。

旅遊景區

丹水坑名勝旅遊區

丹水坑名勝旅遊區占地1300畝,位於黃埔區南崗鎮宏崗村銅鼓山上,是廣州市東南部開發總體規劃的樣板示範區,列入廣州市24個旅遊區之一,古蹟區被廣州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2000年期間,首期修復主體古蹟區已完工,娛樂區的建設也已完成。楊四將軍廟、財神廟、海光禪寺等氣宇巍峨,雕樑畫棟與綠瓦飛檐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叢林之中。佛跡洞內藏有廣州市最大的一尊睡石佛——彌勒臥佛。丹水坑景區內的丹砂井、洗耳池、梅花澗、泛荷池、深硯池、麒麟斬關、丹水仙源和仙原岩已恢復原貌。丹水坑名勝旅遊區已於1995年9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

龍頭山森林公園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南崗街道[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街道]

龍頭山森林公園地處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龍頭山有山峰10餘座,最高峰海拔198.8米,是沿廣深公路(黃埔東路)至廣州的最高峰。

龍頭山森林公園,總面積5028畝,林業用地面積為3907畝,占公園總面積86.2%,土地肥沃,植被繁茂,喬木、灌木、草本、蕨類、藤蔓等植物有100餘種,終年鬱鬱蔥蔥,還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園內森林覆蓋率75%。山上林木野花、奇石怪洞、溪澗流泉、鳥鳴蝶飛,形成一個生態良好,野趣甚濃的自然生態區。文人墨客吟詩作對的蹤跡清晰可鑑。

公園內有一古蹟——龍頭古廟,建於明代,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廟頭及鄰近鄉村的香火廟。先後在日軍侵華期間和“文革”期間被毀。

著名人物

徐紹禎

徐紹禎(1861~1936),字固卿,祖籍浙江錢塘,生於廣東番禺。清光緒二十年(1894)鄉試中式為武舉人,出任茂名教諭,江蘇總兵。曾任福建武備學堂總辦,兩江兵備處總辦,江北提督等。1911年11月,他率新軍回響武昌起義,被推為江浙聯軍總司令。1912年,任袁世凱政府參謀總長、總統府軍事顧問。1917年,徐應孫中山之邀請南下護法,歷任廣州衛戌總司令,兩廣各路招討軍總司令。1923年2月任廣東省省長,5月改任大本營內政部長。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晚年寓居上海。1936年9月13日,徐紹禎在上海逝世。

麥信堅

麥信堅(1863~1948),字佐之,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南灣村人。1888年,任北洋醫局醫官。1896年,麥信堅隨李鴻章赴歐考察。1901年,麥信堅任駐德使館二等參贊。1902年,麥信堅回國任天津工程局坐辦和電車、電燈公司董事,及招商局總辦兼電報局總辦等職。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長。1948年,麥信堅在天津去世,終年85歲。

秦慶鈞

秦慶鈞(1903~1993),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南崗村西約人,著名財經專家。

麥炳榮

麥炳榮(1915~1986),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南灣村人,粵劇界的佼佼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