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原名印光寺)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殿堂,其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季春,此乃僧人慧毅倡建,鄉人虔誠襄助而成,南宮建成後,慧毅法師又以經弘道,以文會友,以武傳藝,因而慕名皈依者眾多,慧毅師圓寂後,弟子仰堅傳燈,開拓淨業,並以禪農養寺。永樂四年丙戌(1406)仲秋,刑部郎中倪維善為寺匾曰“泰運鹹宜”,大理寺副林維和亦額曰“會逢盛世”,為寺增添光彩。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住持僧道宣募化重修,建鐘鼓二樓,立山門;萬曆二十八年庚子(1600)住持僧玄福上人募捐,又擴禪房、僧舍,至此規模初具。嗣後,刑部左侍郎,明末著名政治家丁啟浚匾曰“圓光長現“”。天啟年間,建極殿大學士、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張瑞圖亦題“南宮古剎四個大字敬贈佛寺之知名度。
迄清康熙三年(1664)六月二十六日,暴風雨,水驟漲,高丈余,三晝夜乃退。寺漂圮。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鄉紳耆耋鳩資重修。道光五年乙酉(1824)監生丁同賢倡擴建。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又修。此後日久失修,部分殿宇坍塌。民國十一年誠聘泉州崇福寺元鎮和尚為住持,著名老和尚釋妙月也常來燒香拜謁佛祖。共和國成立後,寺廟有做了部分的修葺。改革開放後,南宮成立了建委會,加入市、省佛教協會,對南宮建設作出了總體規劃。承蒙四方善男信女樂意捐助,齊心協力。於1996年興建鐘鼓兩樓、放生池、普陀假山、戲台,以及1998年重修前殿,後又於1999年建忠烈廟、僧舍、禪房,於2004年續建走廊、涼亭、金亭和辦公樓。其二殿“大雄寶殿”是供奉釋迦摩尼、藥師佛、阿彌陀佛、文殊、普賢菩薩。其三殿“三聖寶殿”建於2001年,是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地藏王菩薩、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