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明朝著名的《永樂大典》上曾有專章記載:“南定樓,在瀘州芙蓉橋後羅城上(遺址南定台,在今公安學院內),舊為水雲亭。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晁公武改建此樓,取諸葛孔明建安五年《出師表》語為名,自為之記。
近代規劃
談及瀘州,可能絕大部分市民會想到鐘鼓樓、報恩塔應該是在瀘州城的地方文化標誌性建築物。但鐘鼓樓和報恩塔均未對外開放,室內何況,市民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來說,如今的鐘鼓樓和報恩塔已經被“淹沒”在一座座高樓中。於是不少市民呼籲將南定樓重建於可一覽主城美景的高地,再深挖南定樓背後的歷史事實和故事,使其成為一個文化基地和地標性建築物。
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很難又複雜的問題,而標誌性建築更是一個城市的成長史中最不能抽離的部分,它是一個地方的語言,它是一面生動的鏡子,它代表著不同階段特別屬於那個時代的風貌與特徵和特定時代的夢想。用標誌性建築來記錄瀘州歷史,使之成為瀘州源遠流長歷史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