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同安窯褐黃釉刻劃花碗

南宋同安窯褐黃釉刻劃花碗

此展品為南宋文物。口徑12.5厘米,底徑4.8厘米,高5厘米。敞口,弧腹,小圓足,胎呈灰白色,胎質堅硬細膩,碗內外施褐黃色釉,釉色瑩潤有玻璃光澤,並帶有均勻細碎的冰裂紋。碗內壁刻劃卷草紋、篦點紋。碗內心有環狀積釉圈。外壁光素無紋。碗的造型樸實,釉色素雅,圖案簡潔流暢,在宋元時期單色釉瓷器中很有特點。 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

這類褐黃釉刻劃花碗在宋代大量銷往國外,很受日本人的喜愛。相傳公元十五世紀,日本有一個名叫村田珠光的大和尚,在日本地位很高,他首次把茶和禪結合起來,開啟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後世稱他為“茶湯聖祖”。他認為這種產自同安窯的褐黃釉碗素雅大方,清新洗鍊,與他的茶道精神很契合,就用這種碗來喝茶,並把這種碗送給一位將軍,由於他的推崇和推廣,人們便把這種碗稱為“珠光青瓷碗”。 廈門同安窯在宋代主要燒制青瓷和青白瓷。這種褐黃釉刻劃花碗屬於青瓷,當時同安窯借鑑其他窯場經驗,同時也帶有自己的特色。1956年同安縣決定修建汀溪水庫,在施工中人們意外發現大量古瓷片和窯具。這年冬天,北京故宮的專家陳萬里等人來此考察,經考證這種劃花篦點紋的碗就是宋元時期大量銷往日本的青瓷產品,日本人稱其為“珠光青瓷碗”。這一發現糾正了以往日本學者誤認為這種產品產於浙江德清縣古窯的認識。隨後文物部門展開調查,發現福建有百餘窯址燒制此類瓷器,而以同安汀溪窯的產品最具代表性。因此學術界將燒制此類瓷的窯口稱為同安窯系。同安窯吸收越窯和龍泉窯等工藝,且自成一脈,其產品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有碗、碟、洗、瓶、爐等,其中碗的產量最大,占八成以上。碗口有敞口、撇口,有深腹、淺腹之分,造型樸實典雅。同安窯瓷器的裝飾手法以刻、劃、印為主,也採用堆、貼、塑等工藝,內壁刻劃荷花、卷草圖案,構圖疏朗,布局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灑脫。內壁圖案間常用篦點紋、篦線紋,外壁常見摺扇紋。 中國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對外貿易十分發達,東南沿海的陶瓷貿易異常紅火,銷量與日俱增。福建同安窯業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崛起的,同安窯是當時生產量較大,又以外銷瓷為主的窯口,產品行銷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這類褐黃釉刻劃花碗就是其暢銷產品。同安窯利用臨近當時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優勢,減少中間運輸環節,運用刻模壓印工藝以提高產量,所以同安窯的產品更容易形成競爭優勢,很快擴展較大的海外市場。 同安窯產品獨特的裝飾風格和規模化產量,在一定時期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但後期創新不夠,缺乏競爭力,逐漸衰落。這類褐黃釉刻劃花碗,外形古樸,風格獨特,既是中國古代外銷瓷中的重要產品,同時也見證了同安汀溪窯昔日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