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郭鄉

南大郭鄉

南大郭鄉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西北部。與市區毗連,與邢台縣接壤,交通便利。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3.13萬人。有省重點文物保護的殷商代遺址、新石器時期遺址。 1980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轄19個行政村, 現轄23個行政村、委。2000年全鄉工業總產值6.23億元,農業總產值6259.14萬元,三產營業額3.55億元,實現利潤1589萬元,糧食總產1143.1萬公斤,蔬菜總產4156.4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810元。 南大郭鄉曾獲國家、省、市、區榮譽稱號50餘項。西北部可開發利用山崗、荒坡5000餘畝,可利用資源極其豐富。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南大郭鄉,東南與市區毗連,西北與邢台縣接壤。 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3.13萬人(2002年)。邢(台)和(順)、邢(台)昔(陽)公路過境。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秉忠墓、商代遺址、新石器時期遺址、殷墟遺址。

南大郭鄉地處市區西北郊咽喉地帶,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西北部可開發利用山崗、荒坡5000餘畝,可利用資源極其豐富。

南大郭鄉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十六大和省委六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積極營造“幹事、創業、為民”的濃厚氛圍,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分別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全省鄉級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省、市“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河北省第一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市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先進單位”、“全市農村工作優秀鄉鎮”、“市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鄉鎮(辦)黨委”、“2005年度最佳化環境服務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國家、省、市、區榮譽稱號50餘項。

歷史沿革

1980年建南大郭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轄南大郭、賈村、西董村、東董村、西大郭、北小郭、南召馬、中召馬、北召馬、李馬、趙孤莊、孔村、張東、南大汪、營頭、賈莊、林莊、苗王莊、元莊1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南大郭鄉鄉政府駐中興西大街224號。轄22個行政村,1個村改型居委會。包括:張東村、孔村、北小汪村、賈莊村、苗王莊村、林莊村、元莊村、營頭村、北大汪村、南大汪村、西董村、東董村、葛家莊村、南大郭村、北大郭村、西大郭村、北小郭村、南召馬村、中召馬村、北召馬村、李馬村、趙古莊村及賈村社區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39700
20005
19695
家庭戶戶數 10887
家庭戶總人口(總) 38880
家庭戶男 19410
家庭戶女 19470
0-14歲(總) 9539
0-14歲男 4966
0-14歲女 4573
15-64歲(總) 27970
15-64歲男 14072
15-64歲女 13898
65歲及以上(總) 2191
65歲及以上男 967
65歲及以上女 122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833

經濟發展

2000年全鄉工業總產值完成6.23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5.60億元,農業總產值完成6259.14萬元,三產營業額完成3.55億元,實現利潤1589萬元,糧食總產1143.1萬公斤,蔬菜總產達4156.4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810元,全鄉財政收入686.9萬元,入庫稅金423.8萬元,同比增長11.5%。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年調減糧食麵積1500畝,預留種蓖麻、紅薯耕地2600畝,興建大棚160畝,其中占地100畝的邢台市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高標準溫室大棚投入使用,北召馬村“鵬程珍禽養殖有限公司”發展態勢良好。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固定資產投入逐年增加,全年新上項目24個,超百萬元項目8個,百萬元以下項目16個,引進項目6個,引進內資5360萬元,引進外資105萬美元。固定資產投入6946.8萬元,開工建設項目24個,投產運營項目23個,其中大洋電器實業公司投資1500萬元的空調、洗衣機生產項目填補了該市家電生產行業的一項空白。第三產業發展迅猛,超百萬元三產項目孔村金華公寓、西外環加油站、南大郭水上樂園、苗王莊磚機配件廠(以門市為主)的投產運營推動了全鄉二產、一產的發展。社會其他各項事業穩步發展,2000年,全鄉新建村民住宅樓6座,新修道路1萬多平方米,農村低壓電網改造主幹線正在進行;電話區建設成績顯著,60%以上的農戶安裝了電話。三環逸夫國小、營頭國小的建成使用徹底改善了全鄉學習環境,消滅了學校危房;部分學校微機室、語音室的配備,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全鄉十五所學校,順利通過了普九達標複查驗收,學校軟體、硬體設施的配備為學齡兒童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歷史名人

鄭新潮(請點擊10張) 鄭新潮(請點擊10張)

鄭新潮(1913年--1986年),原名:鄭榮芳。中國人民解放 軍炮兵事業的早期建設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馬事業的創始人。抗戰時期考入黃埔軍校炮科, 在黃埔學潮中面見蔣介石強諫抗戰未果,後奔赴延安與毛澤東、朱德座談,並創建延安炮兵學校。曾與張學思東北幹部隊工作,解放戰爭,創建宣化炮兵學校、創建東北自治軍炮兵學校、創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創建朱瑞炮校(原東北)等5個炮兵學校校。經他教的學生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後來他教的學生成為軍事人才,大都成為炮兵高級指揮官、有的成為軍委、各野戰軍和大軍區炮兵正副司令員。1847年2月創建牡丹江軍馬場和全軍軍馬事業,根據軍委指示曾與載濤從事馬政工作。解放後,鄭新潮在軍委炮兵司令部、總後勤部工作。 1966年落戶南大郭村,居村北,建石園,亦稱:“南郭草堂”。鄭為村民義務繁衍優質雞種做出貢獻,與村民息息相通,打成一片,家喻戶曉,聞名遐邇。文革後平反,任邢台農業局副局長,1986年病逝於南大郭東市三院,終年73歲。

邵清廉(請點擊) 邵清廉(請點擊)

邵清廉,女,(1914年--2004年),延安抗戰女幹部、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1941年邵清廉攜幼子從遼寧徒步奔赴延安,穿越張作霖、閻錫山、日偽等匪夷關卡,掙脫重重封鎖線,翻山越嶺, 長途跋涉,於1942年11月26日抵達延安。先在“中國女子大學”八路軍婦女學校學習。協助李貞工作和生活,李貞時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後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 邵在延安寶塔下聆聽李貞、張琴秋等講黨課。長子鄭雲燕在延安寶塔國小。與丈夫鄭新潮在延安抗大創建延安炮兵學校、宣化炮校等5個炮兵學校。1947年創建全軍第一個軍馬場(牡丹江軍馬場、扎蘭屯軍馬場),1951年邵清廉調到北京軍委炮兵司令部馬政局工作,1954年10月馬政局歸屬軍委總後勤部,1955年隨軍令轉到地方。1966年落戶南大郭村,居村北“南郭草堂”,80歲著書,90歲上中國老年大學,2004年8月病逝南大郭東市三院,享年92歲。

在南大郭鄉,眾多曾與鄭新潮和邵清廉往來的村民、以及他們生前友好紛紛提議:建議在南大郭公園為歷史名人樹立雕像,以教育後代,樹立典範,以此表達南大郭鄉人民不會忘記那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為革命奉獻的歷史先驅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