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景觀
南京鼓樓公園施工中發現一處古代遺蹟,經南京市博物館考古專家發掘考證,此遺蹟為明初鑄鐘遺址。該遺蹟位於鼓樓西側約100米處的一高崗上,距地表約3米,保存較完整。遺蹟內出土了大量爐渣、銅渣、燒土塊、木炭灰、板瓦,以及各種陶、瓷器碎片。從出土文物看,這處遺蹟建於明代早期,距今已有600年。有史料記載,明代鐘樓在鼓樓西側(今鼓樓東側的大鐘亭為清代遷移),與這處遺址位置相符。國慶期間,南京鼓樓公園亮化出新工程正式竣工,每天晚上7點至10點還向市民免費敞開大門,成為南京市中心首家“夜花園”。據了解,該公園亮化出新工程共投資百萬餘元,對公園的古建築進行整修,同時安裝了120多盞進口照明燈、 21盞泛光燈以及2000多米長的輪廓燈。節日裡,該公園擺放了1萬多盆鮮花,同時還舉行“慶國慶書畫展”,成為節日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簡介
南京鼓樓占地面積9100平方米,高聳於鼓樓崗之上,北京東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條主幹道在此交匯,歷來就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鼓樓分上下兩層,下層建成城闕樣式,高達9米,紅牆巍峙,飛檐迎風,中間有券門三道,貫通前後,上有“暢觀閣”題額。上層建築,分為中殿和東西兩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
早在1923年,鼓樓就被闢為城市公園,成為人們登高遠眺,領略古城風貌的勝地。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空氣、花草幽香。徜徉在綠樹成蔭的環境裡,腳下是平整的青石平台,以及青石平台和鵝卵石組成的冰紋石小徑。不絕於耳的鳥兒鳴叫和假山瀑布的嘩嘩流水,在杜鵑、石楠、紅楓、翠竹的簇擁下,讓公園的景觀呈現四季如春的景象。夜晚五彩繽紛的燈光亮化,則把歷史悠久的明建鼓樓裝飾得更加雄偉壯觀。
公園狀況
地理位置
鼓樓公園位於城中心的鼓樓崗,北京東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條主幹道的交匯點偏西處。占地面積3.6722公頃,水面80平方米,綠地率62.1%。鼓樓崗海拔40米,系鐘山余脈,崗上有明代鼓樓,園以樓名,為文物型公園,屬鼓樓區管轄。
歷史發展
鼓樓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晚清時維修改建,改建的樓中為大殿,周邊有柱礎迴廊。民國12年(1923年)
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民國17年(1928年)10月,南京市公園管理處成立,鼓樓公園歸屬其下。鼓樓曾一度設有測候所,以後又作為中央天文研究所臨時辦公場所,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後,天文台即遷出。民國19年(1930年),設鼓樓公園辦事處,兼管清涼山、雞鳴寺兩公園。民國24年(1935年)7月,公園內建兒童娛樂園。民國26年(1937年)底,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後,偽政府設鼓樓公園辦事處,兼管莫愁湖、五台山、清涼山及街道行道樹。民國35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設鼓樓公園管理所。
南京解放後,鼓樓公園由工賑總隊園林中隊管理,重新修繕、綠化。又曾作為消防部門的瞭望哨。1957年8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鼓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公園面積2公頃,擁有綠地面積0.8公頃,苗圃0.5公頃,成立了鼓樓公園管理處,歸鼓樓區城建分局綠化隊領導,有職工十餘人,管理範圍包括鼓樓廣場及鼓樓周邊地區的綠化養護管理,並擔任重大節日鼓樓廣場的綠化布置、花卉擺放工作。1959年10月1日國慶十周年之際,鼓樓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1966年“文革”開始,公園停止對外開放,職工全部並人鼓樓區綠化隊。公園成為“文攻武衛”指揮部,後又成為“人防指揮部”。經過“文革”浩劫,公園室內文物、古玩擺設大多流失。剩下的亦遭嚴重毀壞。
經南京市政府批准,1974年9月11日成立“鼓樓公園領導小組”,負責鼓樓公園恢復工作,包括鼓樓、鼓樓西亭(“樂之亭”)、鼓樓廣場及四周綠化,配備職工15人。1976年2月18日。鼓樓台座因“人防工事”造成嚴重坍塌,台座西南出現自上而下開裂、下沉。1979年9月30日,鼓樓修繕工程竣工。
1979年10月1日鼓樓公園恢復對外開放,行政上與鼓樓區綠化隊分開,直屬區城交科管理。公園有正式工19人,擁有綠地1.8公頃,設立了茶社、食品代銷店、外賓服務部、攝影部等,公園開始步入自己創收建園養園的軌道。至1993年公園有正式職工105人。
景點簡介
鼓樓公園在整修建設過程中,廣植花木,布置景點,使公園環境得到很大改觀。公園綠地面積由0.8公頃,苗圃0.5公頃,發展到2.28公頃。逐步改變了“負責管理鼓樓、鼓樓西亭、鼓樓廣場及四周綠化”的單一管理任務形式,在狹小的區域內巧設計細安排,投資11273元在公園西南角砌置假山,修復園路。不斷創建出一批自然、淳樸、優美的景點。綠化栽植在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基礎上,在品種、規模上不斷E水平,提高品位。重大節日布景用花基本做到了自給,並且在協辦各類展覽,布置展廳上亦具有一定的園藝水平。鼓樓四周早年種植的圓柏、銀杏、槐樹已成為參天大樹,映襯在綠樹叢中的紅牆建築——鼓樓,顯得更為巍偉壯觀。
龍鳳亭
鼓樓頂層上安放在康熙南巡“戒碑”兩邊的一對龍鳳亭,相映成輝,古樸典雅,供遊人觀賞。龍鳳亭高4米、圓3.5米,外觀呈塔形。亭為六角七級二層萊結構,外鍍金鉑,金光熠熠。龍鳳亭各級都有極精細雕刻的人物或植物、動物畫。從下至上,四級為人物,皆為武士出征,三國故事人物等;三級為花鳥,有葵花、天竹、青松、芭蕉、萬年青等。花鳥中還有虎豹、蛇蟲與之為伍;二層隔離刻有六大騎士,六根亭支架上,鳳上龍下,六龍抱柱,六鳳呈祥;亭子上部由飛鶴、荷花蓋頂。整個亭子,呈現出一幅幅優美圖畫,造型緊湊協調,生動精美,其雕刻工藝極為精湛,為世人所稱讚,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八角亭
位於鼓樓西面兒童遊樂場內的八角亭,建造精巧,外觀美觀,八大飛檐,亭頂天花為雙鶴戲靈芝,高16米,內寬10米,亭周邊設有欄桿座位,可供遊人圍圓而坐。此亭建於民國初年,是齊燮元為其母做壽而建,當時稱之為“齊氏壽亭”,齊氏壽碑(為龜馱石碑)立於亭東,現已無存。解放後,將壽亭改為“樂之亭”。樂之,其含義之一是取大鐘亭與鼓樓互相呼應之意,現鼓樓東有大鐘亭,鍾、鼓東西矗立,音響呼應,故採用《詩經》這句“參差荇菜,左右蕪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以鐘鼓點題,取“樂之”;含義之二是:亭周圍已建兒童遊樂場,用“樂之”定名,意在給兒童以快樂。
兒童遊藝場
兒童遊藝場建於鼓樓公園西北面,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1982年在鼓樓區婦聯、關心下一代協會支持下創辦的,投資5.7萬元。有“游龍戲水”、“青蛙吃蟲”等大小九件玩具。於1983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投資3萬元添置新穎娛樂設施。建立了“歡樂世界”系列娛樂玩具場。兒童遊藝場已有大小娛樂設施近30種,年營業收入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