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
花牌樓的建造與明代初年開國功臣常遇春有關。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在南京城內為有大功之臣賜地建府,常遇春獲準在今常府街一帶建鄭國公府,還修建富麗堂皇的牌樓以示表彰,常府街、花牌樓就因此而得名,如今常府街依然存在,而花牌樓早已湮沒無聞。
朱元璋賜建鄭國公(常遇春)府及花牌樓
1931年前,中山東路至白下路段舊稱吉祥街(原為義祥街,俗稱吉祥街)、花牌樓(原為雍睦里)、門帘橋、太平街,1931年拓寬後稱為太平路。同年白下路至建康路段拓寬為朱雀路。1969年開闢了太平北路,於是改太平路和朱雀路為太平南路。
據記載,花牌樓地名與明初大將常遇春(1330年 1369年)有關。常遇春隨同朱元璋領兵抗元,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逐一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為了表彰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元勛,朱元璋賜地建府,大興土木。常遇春的府邸就在今楊公井一帶,占地甚廣,大致在今常府街、三十四標以南,太平巷以北,太平南路以東一帶。府內假山溪流亭台樓閣無一不美,相傳其花園中的池塘就有九個之多,號稱“九蓮塘”。除修建宅邸外,朱元璋還在此特別蓋了兩座牌樓,上刻各種花卉紋飾,精美無比,當地老百姓都稱之為“花牌樓”,久而久之,花牌樓就成了一個通用地名流傳後世600年。
紅學家稱曹雪芹將花牌樓寫進了《紅樓夢》
到了清代,花牌樓一帶又被稱為雍睦里,相傳在此值班的更夫忠於職守,保一方平安,從未發生過殺人搶劫之事,南京地方官大為讚賞,決定改此地名為雍睦里。
花牌樓名揚南京,創作《紅樓夢》的曹雪芹或許就受到了其影響。據南京紅學家嚴中先生推測,曹雪芹在寫到元妃省親時,賈家在省親別墅建有一座石牌坊,或許就是以花牌樓為原型。因為曹雪芹“借省親事寫南巡”,而康熙南巡時住的“行宮”江寧織造署就是元妃省親別墅的原型,江寧織造署距花牌樓非常近,曹雪芹將花牌樓寫進《紅樓夢》里,是非常有可能的。曹雪芹還借進大觀園的劉姥姥之口描述了牌樓的模樣:“這牌樓上字我都認得,我們那裡這樣的廟宇最多,都是這樣的牌坊”。
民國年間形成“書店一條街”
到了民國年間,太平南路成為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而花牌樓一段則成為知名的“書店一條街”,全國各大書店紛紛在此開設分店,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中央書店等。其中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在花牌樓書店街中是規模最大的一家,主要經營學術類書籍,在大學教授和知識分子中享有盛譽。而中華書局分店就設在今古籍書店的老樓,前後出版了上萬冊圖書,銷路大好。其餘大小書店近五十家擠在這條短短的街上,在競爭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同樣吸引了南京乃至全國的讀書人,尤其是一些囊中羞澀的知識分子,經常到此“淘”打折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