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像由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於在北京病逝,遺體安置在北京碧雲寺內,曾囑辭世後願“歸葬紫金山”。
1926年6月,國民政府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茅山南麓開工修建陵墓。
1929年3月,支持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不惜變賣家產鑄造了孫中山銅像。銅像高2.9米,重1噸多,以孫中山向民眾發表演講的姿勢為造型,氣勢磅礴,栩栩如生。銅像由日本著名的“筱原金作工場”計畫,雕塑家牧田祥哉製作,一共鑄造了四尊。除了南京的這一尊外,其餘三尊分別安置在廣州黃埔軍校、廣州中山大學和澳門國父紀念館。南京的這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最初安放在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
1942年11月,孫中山誕辰七十六周年前夕,汪精衛下令將孫中山銅像移到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廣場。
1966年,文革開始,南京市委按照周總理保護銅像的指示,將銅像從新街口廣場撤除,運到中山陵收藏保存。
1968年6月,銅像被移到中山陵廣場南面的寶鼎石座上,供遊人瞻仰。
198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中山陵藏經樓被闢為孫中山紀念館,銅像被安置於樓前的石階上,至今。
1996年,新街口廣場治理,南京市製作了另一尊身著西裝大衣、馬甲領帶,右手執手杖的孫中山銅像。該銅像由我國雕塑家戴廣文製作,重6.2噸,設計高度5.37米,銅像含基座總高度11.12米,寓意著孫中山先生的誕辰之日11月12日,也恰巧接近座式基座的1:1比例。同年戴版銅像被豎立在南京新街口廣場上。
2001年,因南京修建捷運,新街口廣場暫時拆除,戴版孫中山銅像被搬到了城北新門口的一個部隊倉庫里,半年後又被遷移到了浦口老山的一所軍營里。 2010年,孫中山銅像將重回新街口。
2010年5月19日晚,孫中山銅像被運至新街口廣場,重新矗立在廣場正中央,身披紅綢靜待揭幕。5月23日上午,孫中山銅像回遷揭幕儀式在南京新街口隆重舉行。原南京市長季建業等出席揭幕儀式。
孫中山銅像圖片
(原版孫中山銅像)
(戴版孫中山銅像)
坐北朝南
1942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76周年紀念日前夕,汪精衛為籠絡民心,粉飾太平,把自1929年起一直安放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移放到新街口廣場中央,銅像面朝北。這最早矗立在新街口廣場的銅像是由孫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贈送的,之後成為了許多“老南京”記憶中熟悉的孫中山銅像。原因推測:孫中山先生從北邊的中山碼頭登入,北伐戰爭目標也是北方,綜合這些因素,孫中山銅像應該坐南朝北。
1996年11月12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製作了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安放在新街口廣場中央。這就是戴廣文設計的孫中山銅像,當時銅像的朝向就是坐北朝南。戴廣文認為,按照中國的歷史文化,坐北朝南是一種傳統,“許多歷史偉人的雕塑都是這樣放置的。” 其他推測:之前由於北伐戰爭的原因,銅像坐南朝北;時代不同了,坐北朝南可以望向中山先生的家鄉,也是人之常情(市民樊金雙)。“銅像應該朝向城市的大門,南京的城市大門就在南邊,比如機場、高鐵都建在南邊。”(南京市民革市委常委陳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