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邊疆是建設邊疆的前提,乾隆年間,清朝在新疆常駐的軍隊約4.5萬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新疆每年的軍政費用需白銀200餘萬兩,而新疆全年貨幣形式的賦稅收入,僅有白銀10餘萬兩。清政府規定,新疆的所有財政收入都留歸新疆各地使用。新疆地方財政的收支差額問題,則通過內地省份的“協餉”解決。新疆遇到大事時,由清朝中央政府撥專款支持,稱為“專餉”。從1760年開始,清政府每年從內地調撥“協餉”200萬至300萬兩白銀,充作新疆軍政費用。當時,全國有25個省級行政區,除了財政比較緊張的黑龍江、吉林、盛京、烏里雅蘇台(今蒙古國)、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外,其他的省以及粵海關、閩海關、江漢關、江海關等海關,都要分擔新疆所需的財政支出。
每年春夏間,新疆各地核定本地次年軍政事業所需費用,將開支預算分別上報中央政府的戶部(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和駐在蘭州的陝甘總督衙門(類似今天的蘭州軍區)。戶部審定該預算後,按內地各省區和海關財政收支狀況分攤。各省區和海關接到分攤數額後,按期將銀兩解送陝甘總督衙門,再由新疆派人領取,分存新疆各地銀庫,按月給各地公職人員和駐軍官兵發放。
1760~1911年,清政府撥給新疆的協餉和專餉,總計高達近4億兩白銀。這套制度,類似於今天的財政轉移支付和發達地區對口支援,為新疆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經費支持。這些費用,大部分用於駐新疆清軍官兵和辦事人員(包括內地來的滿、蒙、漢族官員和新疆本地的維吾爾等族官員)的工資及日常行政開支,還有一部分用於重大的公共工程,如水利和道路建設等。
協餉制度是清王朝軍費收支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央控制地方軍事、經濟、政治的主要手段。晚清時期,它的實行雖步履艱難,但在籌集軍費的過程中,仍發揮重要作用。協餉制度在晚清日漸衰落,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清朝的財政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財政權逐漸下落到地方督撫的手上,地方財政日益發展,導致協餉趨於瓦解,這標誌著高度中央集權的財政體制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沒落。
相關詞條
-
行商制度
清政府的商業政策,不僅對國內商業加以干預,以達到壟斷和統制的目的,而且還操縱對外貿易。鴉片戰爭前,雖然上海、寧波、廈門等口岸,曾經有過時間短暫的對外貿易...
產生及完善 壟斷權力分離 官商結合產物 衰落 -
八旗制度
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八旗是將軍事、政治、財政、司法、行政...
歷史沿革 組織形式 分類 兵制 人口 -
清末新軍軍銜制度
清末新軍軍銜制度始於1904年12月由清政府批准練兵處和兵部的“另定新軍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銜體系。
概念 具體名稱 -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簡稱“軍制”,是指國家或政治集團組織、管理、發展、儲備軍事力量的制度,主要包括軍事領導體制、武裝力量體制、政治制度、後勤制度、兵役制度、軍事法規...
基本內容 歷史發展 基本內容 中國軍制 -
清朝軍事制度簡介
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因而得名。 綠營兵以“鎮”為基本單位,作為全國各大鎮戍區的基礎,設總兵1員,為鎮的主將。 繼之,又有仿湘軍制度建立的淮軍和各省勇營。
-
票號[古時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金融機構]
實錄》卷1068,乾隆四十三年十月)由此可知,當時的會票制度已有了會票和...
產生年代 晉商首創的原因 形成 發展 業務活動 -
小站練兵
新兵2000多人,聘請了更多的德國教官,採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全部採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並制定新的營規營制、餉章...軍、師(鎮)、旅(協)、團(標)、營、連(隊)、排、班(棚)的編制,建立...
簡介 歷史意義 相關信息 小站 成功秘密 -
旗人
制度便應運產生了。《滿文老檔》中記載如下:“聰睿恭敬汗將收集眾多之國人,盡...;生產勞動;行政管理均為一個固定單位。旗是八旗制度中的最高組織形式,也是最大...,在軍事行動中也採用它。努爾哈赤在創立八旗制度時,顯然是採用了這種方式。正如...
前言 八旗樣式 八旗方位 制度特點 駐京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