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1957年的維也納,露齊婭隨丈夫來到一家歌劇院旅館,她無意中認出了服務台的茶房竟是前納粹集中營的軍醫馬克斯,馬克斯也認出了對方就是當年那個年僅14歲的“女犯人”。時過境遷,如今露齊婭嫁給了美國一位著名的音樂指揮,此次,露齊婭就是陪同丈夫來維也納演出歌劇《魔笛》的。戰爭時期,馬克斯在集中營曾殺害了不少人,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戰後,他潛伏在這家旅館裡,做一名午夜守門人。以克勞斯為首的一夥暗藏的法西斯匪徒經常來這家旅館聚會,他們查找當年在集中營呆過的證人,然後殺人滅口。馬克斯與露齊婭的偶然相遇使二人各自回憶起集中營里那一段不同尋常的關係:軍醫兼攝影記者馬克斯在一大群赤裸的犯人中發現了美麗的露齊亞,並對她發生了興趣。他把她當成自己的玩物,拿她當活的槍靶子,讓她赤裸著身子在自己的槍口下跑來跑去。他把露齊婭打傷後,又關心地給她包紮傷口,甚至用口去吸吮她傷口裡的膿血。為了方便,馬克斯把露齊婭關進單身女囚房,對她進行各種花樣的性挑逗,竭力激起她的性本能。對這一切,露齊婭非但沒有反抗的表示,相反,她柔順得像一隻綿羊。在一次納粹的晚會上,馬克斯想讓露齊婭露一手。在他的安排下,露齊婭赤裸著上身,頭戴納粹的黑色軍帽,模仿著電影明星的舞姿,在納粹軍官們面前賣弄風情。她的表演贏得了軍官們的喝彩,作為對她的獎賞,馬克斯讓一名士兵給她端上來一隻大盒子,打開一看,裡面裝的竟是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原來馬克斯想到“莎樂美”的故事,便把一個總纏著他要調換房間囚犯的頭砍了下來。望著血腥的禮物,露齊婭只驚愕了片刻,很快便恢復了常態。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劊子手與受害者又在這座美麗的城市裡不期而遇,兩人都感到萬分驚愕。
馬克斯到歌劇院看演出,恰巧坐在露齊亞後面一排。心神不寧的露齊婭不時回頭,和馬克斯驚喜交集的目光相遇。回旅館後,露齊亞想立刻逃離這個城市,但演出未完,丈夫不能脫身。演出結束後,他們打算去法蘭克福,但臨行前露齊婭以身體不好為由,支走了丈夫。送走丈夫後,露齊婭來到一家舊貨店買了一件帶花邊的內衣,這與馬克斯在集中營里送給她的那件幾乎一模一樣,露齊婭回到旅館,馬克斯來到了她的房間。一種莫名的情慾吸引著二人,令二人都難以自制。這時,克勞斯一夥發現了一個認識馬克斯的證人,他是維也納一家餐館的廚師。馬克斯得知他掌握著自己與一個女犯人的線索後,便在一次釣魚時,乘其不備,殺人滅口。馬克斯與露齊婭的親密關係引起了克勞斯的注意。他派人在露齊婭的房門外盯梢。露齊婭也在無意中偷聽到了納粹們的一次秘密會議。兩人處境十分危急,為防備不測,馬克斯把露齊婭帶到自己的家裡藏了起來。克勞斯得知露齊婭亦是當年集中營里的重要證人,便勒令馬克斯交人,馬克斯不從。這時,露齊婭的丈夫也通過警方在找人。克勞斯命令手下秘密包圍了馬克斯的寓所。馬克斯買了大量食品,同露齊婭躲在家裡。食品越來越少,但性饑渴取代了腹里的飢餓,他們不顧飢餓,在衛生間裡瘋狂做愛。克勞斯下了最後通牒,馬克斯毫不理會,他知道自己已走投無路,於是,他換上黨衛軍軍裝,露齊亞穿上了那件帶花邊的內衣。黎明時分,兩人攜手,漫步在多瑙河的一座橋上。這時,他們身後傳來兩聲槍響,這對情人雙雙倒在血泊中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德克·博加德 | 馬克斯 | |
夏洛特·蘭普林 | 露齊婭 | |
菲利普·雷羅伊 | 克勞斯 | |
加比利艾爾·費澤蒂 | Hans | |
伊莎·米蘭達 | Countess Stein | |
Giuseppe Addobbati | Stumm | |
Nino Bignamini | Adolph | |
Marino Masé | Atherton | |
Amedeo Amodio | Bert | |
Piero Vida | Day Porter | |
Geoffrey Copleston | Kurt | |
Manfred Freyberger | Dobson | |
Ugo Cardea | Mario | |
Hilda Gunther | Greta | |
Nora Ricci | The Neighbor | |
Piero Mazzinghi | Concierge | |
Kai S. Seefeld | Jacob | |
Claudio Steiner | Dobson | |
Carlo Mangano | Portiere |
職員表
製作人 | Esa De Simone、Robert Gordon Edwards |
原著 | 莉莉安娜·卡瓦尼、Barbara Alberti、Amedeo Pagani |
導演 | 莉莉安娜·卡瓦尼 |
副導演(助理) | Franco Cirino、Johann Freisinger、Paola Tallarigo、Mario Garriba |
編劇 | 莉莉安娜·卡瓦尼、Italo Moscati |
攝影 | Alfio Contini |
配樂 | Daniele Paris |
剪輯 | Franco Arcalli |
藝術指導 | Nedo Azzini、Jean Marie Simon |
造型設計 | Iole Cecchini、Cesare Paciotti、Euclide Santoli |
服裝設計 | 皮埃羅·托西 |
錄音 | Fausto Ancillai、Roberto Arcangeli、Michael Billingsley、Robert Rietty、Eugenio Rondani、Elvio Sordoni、Decio Trani、Victorio Cessari、Domizio Ercolani、Giancarlo Granatelli、Sandro Tamborra、Maria Fanetti、Ernesto Novelli |
布景師 | Osvaldo Desideri |
(參考資料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莉莉安娜·卡瓦尼表示拍攝該片的動機產生於她對前納粹集中營兩位婦女倖存者的調查材料。20世紀60年代中期,卡瓦尼為義大利電視台拍攝《第三帝國的歷史》、《抵抗運動中的婦女》等紀錄片時,曾對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進行過大量調查,其中兩位婦女的自述使她大感震驚和困惑。一位曾在達豪集中營呆了3年的女游擊隊員說,當戰爭結束,生活恢復了正常,她每年還會情不自禁地要回達豪集中營去看看。她不能解釋自己的動機,她只是說,重返罪惡之地的往往是受害者而不是兇手。卡瓦尼不知道這是為什麼,要解釋清這一點,就必須從人的潛意識入手。
卡瓦尼採訪的另一位米蘭婦女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雖然她不是猶太人,但也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戰後她倖存了下來,但卻變得離群索居,她不願回到富有的家庭,而是獨自住在郊外簡陋的房子裡。她說最使她痛苦的是,在集中營里,她徹底認識了自己的本質。她不能原諒納粹分子的是,他們使她深刻認識到,人能幹出些什麼事情來。別以為一個受害者就是青白無辜的,人也有兩重性。正是這些採訪使卡瓦尼產生了拍攝該片的念頭 。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Italonegglio Cinematografico(義大利) 2、Lotar Film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 1、AVCO Embassy Pictures(美國) 2、標準收藏(美國)(DVD) 3、Primer Plano Film Group S.A.(阿根廷) 4、Primer Plano Film Group Video S.A.(VHS)(阿根廷) 5、Jovem Pan Home Vídeo(VHS)(巴西) 6、New Line Home Vídeo(DVD)(巴西)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1974年4月3日 |
義大利 | 1974年4月11日 |
英國 | 1974年 |
美國 | 1974年10月1日 |
西德 | 1975年2月14日 |
荷蘭 | 1975年5月7日 |
瑞典 | 1975年9月1日 |
日本 | 1975年11月 |
芬蘭 | 1976年1月23日 |
墨西哥 | 1976年2月5日 |
葡萄牙 | 1976年9月16日 |
阿根廷 | 2003年3月27日(錄像帶) |
希臘 | 2007年11月22日(再映) |
影片評價
《夜間看門人》是一部哥德式恐怖片,影片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想探究納粹集中營的真相,相反,導演利用陷入集中營的受害者充當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的背景,他們就像一群殭屍,所起的作用只是呆觀雞姦、無言地參與形形色色的性場面。影片的色情性質,無論從人性的角度還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講,都使人生厭,因為它缺乏對人起碼的尊重,對那些曾經經歷過劫難的人們更是一種侮辱。影片表現的是世界末日觀念中的性,它想說明的是人類的性慾是令人作嘔的,人的獸性會不時出現,它是要用戰爭的負罪感來說明性的負罪感 (美國影評人波琳·凱爾評)。
《午夜守門人》由於描寫了納粹背景下的性虐待與受虐待的關係,引起了強烈的爭議。關於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影片到底是一部深刻的反法西斯作品,還是一部泛人性的客觀上為法西斯主義辯護、美化性虐待,從而違背了歷史原則、更違背了人性原則的作品。從導演的訪談中可看出,《夜間守門人》既不是深刻的反法西斯作品,也不是為法西斯主義辯護、美化性虐待的作品,它只是曾經作為歷史學家的卡瓦尼對戰爭和人性關係的一種個人化的體驗和讀解。影片與其說是一部反法西斯的電影,不如說是一部以納粹集中營為背景、描寫性虐待和受虐狂的影片。雖然影片遭到了種種指責,但作為一部室內心理劇,《夜間看門人》在藝術上卻有許多獨到之處,比如它有尖銳的戲劇衝突、緊張曲折的情節,它的敘事結構嚴謹、節奏明快流暢,尤其是在紀實與虛構的結合,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的轉換和交替上,都處理得乾淨利落、清晰緊湊。作為電影史上一部特殊的作品,它有著重要的研究與欣賞價值 (《禁之影》評)。
《午夜守門人》結尾的死亡,其論調多是基於性虐待本身,故意淡化感情的因素,甚至對男女主人公的愛慕隻字未提,這多少讓觀眾有點上當受騙的嫌疑。如果是這樣的話影片的“情色”兩字乾脆調換個位置,堂而皇之稱為“色情片”也未見不可。然而實際上看來“性虐”僅僅是一個幌子,性與愛的微妙關係以及人物內心世界的探討才是影片的精華,其中影片結尾的死亡完成了兩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自我靈魂的解放。影片對男人女人關係的描述最精彩的一段是歌劇院那段,鏡頭在舞台演出、坐在前排的露西亞以及坐在後排的馬克斯之間來回切換,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敘事空間,再鋪之以人物內心和閃回畫面,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世界和人物間情感的交流。莫扎特《魔笛》的音樂不僅為集中營中一幅幅虐戀場景做著伴奏,而且也反映喚起現實男女“重逢”的激情。影片用人性的鏡頭語言闡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它也許並不悽美,也並不浪漫,然而卻真實地重現了邊緣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用性搭建起來人類感情的寄託,用死亡引導這種寄託到達最後的歸宿。雖然評論界並不都認同影片中馬克斯與露齊婭之間感情的存在,他們更情願把影片劃為純粹的性虐待範疇,但這都並非影片所要傳達的本質。身為女性的導演並不只想讓性喧賓奪主,唱獨角戲,她儘量規避一些直接的性行為,更多的用一種儀式性筆調描寫性與性交。更加之導演女性特有的細膩讓影片的故事娓娓道來,情感的交流與人物性格的暴露融為一體。
影片的政治意味其實很淡,導演把故事發生的地點設定在二次大戰的中立地帶——維也納,就是力圖和政治劃清界線,她既不願意讓這樣一個敏感的話題與性搭上關係,也更不願意讓影片過多糾纏於政治。儘管影片公映後所謂“納粹復辟”等評論層出不窮,但那都是在誇大影片的政治意圖與傾向,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用儘可能客觀和“中立”的眼光,以一種理性角度和心理分析方法著眼人性複雜面的探究。另外,影片在講述性、愛與死亡的同時,還流露出導演對社會的不信任,所有生活在馬克斯周圍的人都一步步將兩個人推向死亡,他們無一不是將兩人推下懸崖的劊子手。這樣一個爾虞我詐的環境下,性成為唯一還純淨的東西,主人公也順理成章地依賴一次次高潮讓愛迸發。當然,雖然導演對社會的不信任也導致影片最後悲劇的調子,但人物的覺醒與死亡的重生讓結尾淡淡的憂傷中又透露了些許的亮色,也讓影片更加得耐人尋味 (《新快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