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

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1766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任職的艾斯特哈齊府樂團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個可以俯瞰諾吉托拉湖全景的風光明媚的地區,修建了一座豪華、壯麗的宮殿,主人特別將它命名為“艾斯特哈齊堡”。宮內規定,管弦樂團的團員和雜役們都不許攜帶家屬進入。

基本信息

樂曲概述

該曲寫於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里,見不到家人。海頓在樂團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於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後,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後,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演奏,藉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就這樣,海頓寫成了《告別交響曲》,調號也選擇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調。 據說,當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時,尼古拉斯終於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

樂曲賞析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甚快板,升f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以突然出現的全樂隊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題開始。樂句單純, 但能給人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樂章,慢板,A大調,3/8拍子。這一節奏徐緩的樂章亦為奏鳴曲式。弦樂器靜靜地演奏出主題旋律,顯得沉靜而安詳。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調(有六個升記號,在當時可以說極為少見)。全樂章在情調上,屬於節奏稍快而較複雜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疊的兩支法國號奏出,但音樂並不因此而顯得粗野,依舊典雅莊重,是這個時期海頓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樂章,急板,升f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終樂章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交響曲通常的終樂章形式,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第二部分為慢板,3/8拍子,這是最後附加的部分,體現出曲名“告別”的含義。 不久,第一雙簧管與E調的第二法國號結束演奏。初演時,還特別依照海頓的指示,將譜架上的蠟燭吹熄,團員紛紛抱著樂器依次退場。最後的十四小節,由兩個繼續演奏著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靜而孤寂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