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章銅漏壺
正文
漏壺是據水流量計時的儀器,分單壺泄水型和多壺受水型兩種。千章銅漏壺是早期泄水型漏壺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件。1976年發現於中國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沙丘內。通高47.9厘米。壺身作圓筒形,下有三蹄足,接近底部有一出水管。上有雙層提梁,在壺蓋和雙層提梁當中有上下對稱的 3個方孔,用以安插並扶直浮箭。內底鑄“千章” 2字。壺身外面刻銘:“千章銅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公元前27)四月造。”在第二層樑上加刻“中陽銅漏” 4字。因知此器原在千章,後歸中陽,西漢時,兩縣同屬西河郡。此壺起漏後,壺內的水自出水管逐漸滴出,浮箭隨之下沉,從而可根據箭上的刻度看出時間的變化。當壺中盛滿水時,壓力大而滴漏快;水量減少後水壓降低,滴漏的速度變慢。由於漢代尚未能解決使漏壺中的水壓保持均衡的問題,故這時的漏壺須和日晷配套使用,通過日晷測出日中以校準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