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平安驛

千年平安驛是指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驛。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驛自古交通便利,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羌爭奪的焦點地區,東漢時期的漢羌之戰(大規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隨到東漢滅亡。平安縣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

千年平安驛

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驛自古交通便利,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羌爭奪的焦點地區,東漢時期的漢羌之戰(大規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隨到東漢滅亡。據史書記載,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這裡設安夷縣,隸屬於金城郡,東漢護羌校尉便駐守在這裡。宋代築有宗哥城,喃廝羅以之為都建立地方政權。明洪武十九年(1368)設平戎驛,嘉靖元年(1522)建平戎城。清代改為平安鎮,其名沿襲到今天。
平安縣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1946年平安鎮劃歸湟中縣。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區、第十一區轄地。1958至1960年為紅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設平安行委。1978年從湟中縣析平安、小峽、洪水泉、石灰窯、三合、沙溝、古城7個公社成立平安縣,隸屬海東地區。正式成立於1979年5月12日
平安驛一直是中原朝廷和吐蕃爭奪的核心區域,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演義了許多的軍事鬥爭和爭奪的史跡記載。由於平安驛在長期歷史上的地理位置特殊性,被人們稱為千年平安驛。

沐浴新生的千年平安驛

平安驛的過去

曾經,平安就如同很多縣城一樣,灰頭土臉;但短短几年,平安就洗去了滿臉的塵埃,展露出千年古驛的神韻和現代城鎮的風采。
過去平安驛的颳風天氣好像特別多,每到春夏之交,東面來的風沿著湟水河谷長驅直入,裹挾著平安地區裸露的沙土進入30公里處的省城。本該是省城的生態屏障,但由於植被稀疏,反而成了‘沙塵策源地’,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更是飽受風沙之苦。

日新月異的平安

在日益走向現代化的青藏高原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西寧市周圍,一批各具特色的衛星城面貌也日新月異,離西寧最近的海東行署所在地―――平安就是其中之一。經過短短兩年的大規模建設,平安正在向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適宜,生態環境優美,整潔安寧,具有較強的吸納和輻射能力的衛星城和農業區行政中心大步邁進。人們欣喜地發現,昔日的古驛平安變得越來越洋氣了、越來越乾淨了、越來越翠綠了、越來越亮麗了……
平安要按照城市的標準進行建設―――從2005年開始,海東地委提出並實行“地縣共建,以縣為主”的方式,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到目前,以橫貫東西的平安大道、古驛大道、興平大道及十一條縱向城市道路為框架的城市路網已經形成。無論是從平安廣場沿古驛大道往西,還是從白沈家橋沿平安大道往西,都會看到沿線的建築高低錯落,各有特色,沿街立面全部採用的是暖色調。2005年和2006年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累計超過了2.6億元。使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道路總長達到30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2.5%。今年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計畫超過1.8億元,準備在“三橫十一縱”路網的基礎上,建設南環路、濱河路及東出口休閒綠地、互助路口小遊園等項目。

整潔美化的平安

蘭青高速公路平安出口處附近的白沈家河,原先垃圾成堆,臭不可聞。可是如今這裡正在得到全面整治。全長近一公里,類似於西寧南川河的休閒景觀帶建設正在加緊進行。影響平安市容的最大的衛生死角變成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平安變美了,平安變乾淨了。城市道路寬了,沿街建築都“穿了衣,戴了帽”,相應地城市管理就要跟上。對此,平安縣在交通秩序、市場環境、城管監察、市政建設、垃圾清運等主要環節上,嚴格按照城市管理的標準,長年累月地管理。購置了新式的垃圾車、高空作業車,對公共衛生進行全天候保潔。對有礙市容的殘缺建築物、沿街破舊雨篷、殘缺字牌進行了拆除,取締了城區主要幹道兩側的各類流動攤點、占道店鋪、占道修車、洗車點。加大力度整治了“隨地吐痰、隨地便溺、隨手亂扔和亂倒垃圾、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潑亂倒、亂貼亂畫、亂停車輛”等現象。

綠樹成蔭的平安

春天是栽植希望的季節。平安城大街小巷的人行道上栽上了國槐、白蠟、柳樹等數十種喬木,真是“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在拆除了圍牆,安裝了鐵棚欄的單位庭院內,丁香、榆葉梅等花灌木鬱鬱蔥蔥;各十字路口,街口的公共綠地也泛著新綠。
公共綠地建設由政府負責,庭院綠化建設由各單位負責,小區綠化由建設單位或物業管理單位負責。按照這個機制,平安縣城綠化在2005年和2006年累計投入了398萬元。目前,平安縣城綠化面積達到126.36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達到9.6平方米。今年更是破天荒地投入450萬元,在繼續各路段進行補栽的基礎上,全面完成白沈家河、高速公路路口、互助路口等多處休閒綠地。使綠化面積達到161.42萬平方米。

燈火燦爛的平安

每到夜間,從全國各地向西寧飛來的航班在即將到達西寧機場上空時,旅客們總是發出這樣的疑問:“西寧市的東邊還有一個燈火燦爛的城市?”
這個燈火燦爛的城市正是日新月異的平安縣城。白天的平安越來越洋氣,越來越整潔,越來越綠了,夜色中的平安也變得更美了。古驛大道、平安大道、興平大道、平安廣場,以及十一條新建或整修一新的縱向街道上,總共有780盞路燈,而且每條街上路燈的款式各異,還有良誠酒店、海東賓館以及各大單位的樓房全部打上了射燈。把個平安城照得分外妖嬈。在燈火之中,平安廣場上跳舞、扭秧歌的城鄉居民高興地說,現在西寧有的,我們平安也有了,寬闊的馬路、高樓、超市、步行街、休閒綠地、公園……平安越來越美了。

平安驛和唐蕃古道

平安驛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唐蕃古道〔起點是唐都長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是橫貫我國西部, 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的“黃金路”,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唐蕃古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漢友好的見證,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貿易往來要道,是中國七大奇蹟,更是一條承載漢藏交好、科技文化傳播的“文化運河”。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著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廟,遺留著人們時代創造的燦爛文化。有研究者這樣說:“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是漢藏友好的歷史見證,被譽為是民族團結的《千年平安路》。
古驛平安是古代內地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南線重鎮之一,亦為赴西藏“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是漢藏友好民族團結《千年平安路》的黃金分割點。
昔日的安夷,今日的平安,是我們偉大祖國美麗富饒的一角,在波瀾起伏的歷史長河中,這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豐富、景色怡人的土地,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越發顯得生機勃勃。
古驛平安小鎮位於青海東部,居湟水河中游,東鄰樂都,西與省會西寧毗鄰,南接化隆,北與互助隔河相望。古驛平安距離西寧市35公里,距離蘭州市200公里,是二八生命定律的黃金點。1979年5月建縣以來,經過30多年的建設,古驛平安小鎮已成為海東地區政治、經濟、信息、文化的中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