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邑

千人邑,遼金常見的一種民間組織。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結組合而成。亦作千人邑會。北魏以降,很多地區為建寺造像組成邑、會、社等不同名稱的民間組織,人數眾寡不一,遼金多達千人,以至二、三千人或更多。此“千”非確指,乃泛稱。大康七年(1081)《義豐縣臥如院碑記》:“共結千人之邑。”乾統三年(1103)立有《金山演教院千人邑記》碑。也有另立邑名,如大兜率邑、羅漢邑、勸化邑、法華邑、念佛邑、螺鈸邑、太子誕聖邑等。成員一般稱邑眾,或邑人。有僧有俗,主要承擔捐款義務。首領稱邑頭、邑主、邑長或菹首,一般由推舉產生,婦人亦可擔任。有的還設二官、三官、提點、都勾當、舉事、邑師、邑正、邑錄等。各邑具體情況不同,無統一行制。有一寺多邑;有的還及修橋鋪路等善事。社會動盪時,亦有以邑、社組成自衛武裝,或秘密結社。據遼穆宗應歷十五年(965)《重修雲居寺壹千人邑會之碑》雲,寺主謙諷為籌款修寺結邑,“結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廢獲,立其信,導其教,無貧富後先,無貴賤老少,施有定例,納有常期,貯於庫司,補茲寺缺。”是典型的一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