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十番
十番又稱十盤,十番鼓,社盤,石磐,是福建,江蘇,廣東等地古老的民樂,是古代皇帝舉行大型慶典的宮庭音樂,又是寺院道觀用來祭祀的古音樂,是集打擊樂與吹奏樂為...
名詞介紹 安頭十番 閩西客家十番 福州茶亭十番 蘇南十番 -
工尺譜
——《弦索備考》即《弦索十三套》。近代常見的工尺譜,一般用“合、四、一、上...也有用斜行記寫的,稱為“□衣式工尺譜”。如: 工尺譜的調號,有“上字調、尺字調、小工調、凡字調、六字調、五字調、乙字調” 7種(見工尺七調)。調性...
簡介 節奏符號 歷史 對照表 調性標記 -
古代樂譜
安和和簡其華譯的《弦索十三套》(1955、1962)、楊蔭瀏和曹安和所譯...工尺譜記寫的管弦樂合奏總譜——《弦索備考》即《弦索十三套》。近代常見...
價值 樂譜意義 樂譜研究 碎金詞譜 工尺譜 -
中國京劇[中國戲曲劇種]
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
起源期 名詞解釋 藝術特點 演繹道具 流派代表 -
京劇[中國戲曲劇種]
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經有過...(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
起源期 名詞解釋 藝術特點 演繹道具 流派代表 -
京劇[中國戲劇藝術(國粹的典型代表)]
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
起源期 名詞解釋 藝術特點 演繹道具 流派代表 -
國劇[京劇別稱]
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
起源期 名詞解釋 藝術特點 演繹道具 流派代表 -
洪山戲
仍以[七字調]、[十字調]、[寶調]、[斗寶調]等為主,僅用鑼鼓伴奏,唱腔...,唱腔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較大的突破。原來的[七字調]、[十字調]和神書諸調...的鑼鼓牌子除[七字調]、[十字調]外,其餘均吸收自京劇鑼鼓經。40年代後...
劇目來源 歷史淵源 藝術特點 題材 劇目類型 -
國劇
。 和春班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1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
起源發展 名詞解釋 藝術特點 演繹道具 劇目介紹 -
京劇
簡介京劇角色京劇(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又稱平劇、京戲、國劇。是中國影響...
簡介 發展簡史 藝術特色 行當分類 人物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