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十堰市地震台(原第二汽製造廠地震台)始建於1976年。是擁有測震、重力、地磁三大類共6套觀測設備的綜合性台站,其中重力和測震兩種手段列入了國家基本台網,專業技術人員6人。該台於1992年12月成功通過了國家地震局組織的檢查驗收,認為“該台觀測系統達到了我國同類綜合地震台的優秀水平,並處在全國地方企業綜合地震台的領先位置。”
發展歷程
十堰地震台的發展從時間上可分為兩個階段:一為東風公司科技部隸屬下的第二汽車製造廠地震台,即從1976年籌建到1999年底移交前的這一段時期。這一時期包括的二汽地震台的籌建、擴建和改造,可以說從二十多年前的白手起家到發展成為一個多門類、多學科的綜合性國家基本台。第二個階段為1999年底至今,二汽地震台正式移交給十堰市,隸屬於十堰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和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地震台的翻新、改造工作,使地震台面貌一新,工作環境和條件大大改善,為地震台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觀測系統
地震台現有觀測系統包括測震觀測系統和前兆觀測系統。
測震觀測系統
測震觀測是十堰地震台的基本觀測項目,系統主要由DD—2B型(高放)、DD—1B型(低放)短周期地震儀;DK—1B型中長周期地震儀組成。其中,DD—2B型地震儀用於記錄十堰及周邊地區的地方震和近震,儀器放大倍率常年保持在8—9萬倍左右,隨著台站周圍建設的完工,儀器已逐步恢復到以往的監測能力,目前,NS向放大倍數已接近10萬倍。根據以前的統計,這一套設備可監測到十堰城區1.0級、方圓200公里內2.0級的地震活動。DD—1B型短周期地震儀採用壓低放大倍數的方法,來記錄較大地震,當DD—2B地震儀在遇較大地震出格時,可用DD—1B快速的定出地震的時、空、強參數。DK—1B型中長周期地震儀主要用於記錄全球範圍內的中等距離和遠距離地震,是我國國家基本台網的配套儀器。地震儀的拾震器安放在張灣灌溝內山坡上的擺房(λ=110°46′06″,ψ=32°38′54″,h=275米)中,儀器墩通過直徑26mm的風鑽鋼筋與基岩聯接。同時,考慮到擺的彈性部件易受溫度影響,對擺房採取了保溫措施。地震觀測系統採用統一的時間服務,我台現在採用90年代國家局推廣的BSZ—3型數字鐘,用於接收陝西省蒲城天文台所發出的BPM授時,精度1ms,日鐘差保持在±50ms以內。 地震信號的傳輸電纜原來為國家局提供的擺線,但由於擺線短,造成接頭多,線徑小,電阻大(60Ω),信號損失大,耐高、低溫性能差,後改為CHVVP型海軍船用電纜,中間沒有接頭,傳輸電阻為10Ω,耐高、低溫(-40℃—60℃),性通順好,為避免風力影響,採用鋼纜吊掛。
前兆觀測系統
十堰地震台的前兆觀測主要用於捕捉地震前後所出現的重力、地磁場方面的微小前兆變化,在全國地震觀測台網中地理位置重要,地磁、重力觀測填補了我國華中該觀測項目的空白。 1、重力固體潮觀測十堰地震台的重力觀測採用國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製的DZW型微伽重力儀,目前,湖北省僅十堰台和武昌台使用。十堰地震台的重力有以下幾個特點:(1)四迴路供電系統確保了供電條件,保證儀器不會因停電而造成資料中斷。(2)高精度(0.01℃)的主機房控溫系統,確保了儀器主體部分的恆溫條件。(3)配套觀測(氣壓0.1Pb、氣溫0.1℃、室溫0.1℃)四通道記錄,為做氣壓、氣溫改正、科研積累了資料,打下了基礎。(4)儀器維修做到及時,保證資料的連續性。(5)良好的地線,確保了儀器的正常工作條件。實驗結果表明:十堰台重力固體潮觀測精度比較高,對M2波的提取精度為0.0001,遠遠優於攻關成果0.001—0.004,資料質量符合國家規範要求。 2、地磁觀測系統十堰台地磁觀測有主要用於地磁場總強度F值觀測的ZZZ—1型磁力儀和用於偏角觀測的C75型地磁偏角儀。F值觀測採取定時觀測,即讀取每天的09點、15點和21點這幾個特定時刻的F值;而偏角觀測採取整點連續觀測,採用光記錄。 2004年,十堰地震台數位化改造工作納入“十五”重點項目“湖北省地震急快速反應系統”。2007年,地震台數位化改造項目已全部完成,實現了地震監測的數位化、網路化和實時化,地震監控能力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