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9年,十六團成立,由農一師上游一場、上游水庫管理處、工程二團、機運處農場合併組建而成,隸屬農一師,團部駐阿克蘇河下游南岸夾河子。1978年團部遷址於阿克蘇河北岸新開嶺。200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阿拉爾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採取石河子市管理模式),十六團場隸屬阿拉爾市。
名稱沿襲:上世紀六十年代,曾任農一師師長的老紅軍林海清,在開墾十六團荒地時,為團部命名“新開嶺”,意為新開的土地。
地理位置與資源
十六團位於天山南麓、塔克拉瑪乾沙漠的北沿,在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三河交匯處,是塔里木河源頭,地理坐標東經80°50'30″、北緯40°29'23″,海拔1025.4米,年平均有效積溫4200度,盛產棉花、水稻、紅棗、香梨等特色產品。
團場東臨和田河,南到上游水庫,西和七團搭界,北臨多浪河與八團接壤,距離阿克蘇市火車站96公里,距離阿克蘇機場120公里,距離阿拉爾市60公里。
十六團土地總面積3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30萬畝,園地面積14.41萬畝,果林地面積7.28萬畝。
十六團屬暖溫帶內陸荒漠氣候,遠離海洋,氣候乾燥,蒸發量大,降水稀少,且年、季變化大;冬冷夏熱,晝夜溫差大,氣候變化劇烈;全年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充足,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尤其適宜棉花和瓜果的生長。
境內水資源極為豐富,地表水有“三河兩庫”:阿克蘇河、多浪河、塔里術河年徑流量分別為26.5億、7.85億和49.8億立方米,上游水庫、勝利水庫庫容量分別為1.4億、1.08億立方米,2010年墾區引水量為10801.49萬立方米,淨灌溉用水為9948.17萬立方米。
農作物有棉花、水稻、小麥、玉米、苜蓿、瞄草、瓜果、蔬菜等。所產棉花色澤潔白,纖維長,拉力強,品質好。
常見的喬木有楊、柳、榆、槐等,灌木有紅柳、沙棗等;天敵資源有鷹、啄術鳥、七星瓢蟲、蟾蜍等145種。
牲畜有牛、羊、豬、雞;野生動物有鷹、鶯、雁、燕、雀、鵲、野雞、野鴨、黃鼠狼、野兔、野貓等100多種;野生植物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菌類植物等160餘種。
人口
2017年初,十六團轄區內總人口1.7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684人,在崗職工數4千餘人。
經濟社會
十六團下轄32個基層單位,其中17個農業連隊和15個工副業單位,三個社區(新開嶺社區、日月星光社區、上游新村社區)。團內中國小、幼稚園、醫院、派出所、法院、加油站等一應俱全,是一個集農林牧工商文衛為一體的現代化農牧團場。近年來,十六團曾先後榮獲“中國西部大開發兵團區域經濟成長速度最快十佳團場”、“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2017年,十六團計畫完成生產總值24.4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億元、增長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億元,增長11.9%;年末總人口2.1萬人、增長21.7%;城鎮常住居民和農牧職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1萬元和2.1萬元,分別增長13.5%和12.6%;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第一產業
農業是第一大產業,盛產棉花、水稻、紅棗、葡萄、香梨、杏子、核桃等農產品,其中棉花、水稻是主要經濟作物,2017年棉花面積10萬餘畝,水稻面積1.2萬餘畝。棉花單產平均450餘公斤,99%實現全程滴灌,水稻單產平均800公斤,以機械育秧插秧、旱直播等方式為主。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紅柳牌”甘草系列產品、“天山雪米”、“新開嶺”牌棉紗、“優采”牌紅棗、天誠牌機械式棉花精量播種機及配套農業機械享譽國內外,深受歡迎。
特色農產品有黑枸杞、雪菊等,特色養殖有小龍蝦、天山雪蟹等。
第二產業
十六團有企業數十家,阿拉爾三合辰農紡織有限公司、斯維特果業公司等;
三大創業園,園區內多家企業入駐。
第三產業
有待補充
旅遊景點:
有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