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中藥方

十三太保中藥方

中醫著名婦科良方十三太保,出自《傅青主女科產後篇攠篇》。由十三味中藥組成。以前我國民間婦女在妊娠期,常會到中藥店購買“十三太保”方藥來煎服,以期保母子健康平安。

方藥套用

方藥:酒當歸4.5克、黑芥穗2.5克、川芎4.5克、艾葉3.6克、炒枳殼3克、炙黃芪2.5克、酒莬絲6克、姜厚朴2.5克、羌活2.5克、去心川貝3克、酒白芍3.6克、生甘草2克、老生薑3片組成。

方歌:錢半芎歸錢半芍,錢半菟絲六枳殼,八分黃荊芥穗,七分祈艾姜厚朴,川貝一錢姜和藥,羌活甘草五分作。

方解:此方雖然不是“大補”的藥方,卻可治多種婦科疾病。方中:川芎、當歸、白芍養血活血。黃芪補氣舉胎。羌活、荊芥升舉元氣,更兼能治孕婦感冒發熱、頭痛、身體酸痛。艾葉曖宮,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安胎之功。川貝利肺氣消痰。莬絲子益精固胎。厚朴、枳殼寬胸理氣,消除腹滿脹痛、宿食不消。生薑可治腹寒痛、嘔吐、泄瀉。甘草甘苦和中緩急,能緩解子宮肌痙攣而止腹痛,又能調和諸藥。

功效:安胎,催產。

主治:胎動不安,腰酸腹痛,以及難產,可用於糾正胎位。也用於妊娠嘔吐、痰水、心中鬱悶、頭重目眩、惡聞食氣或胎動不安、腰腹卒痛、下血不止。適合懷孕七個月以後,胎位不正、胎動不安的孕婦吃的。

加減:身體虛弱者可酌加人參或黨參。對孕婦嘔吐甚者可去甘草。本方去川貝對治療孕婦妊娠尿瀦留有良好療效。

服法:水煎服。原書有記載,懷孕七個月服一劑、八個月服兩劑、九個月服三劑、十個月也服三劑,要臨產時再服一劑。

禁忌:陰虛血熱者忌用。

方考證

此方出自《傅青主女科產後篇攠篇》“保產無憂散”或“保產神效方”。民間稱為“十三太保中藥方”或“保產十三太保方”;按原文方後注釋:“溫服。右方保胎,臨產熱服,催生神效。治橫生逆產,至數日不下,一服即下;有未足月,忽然胎動,一服即安;或臨產先服一服,保護無憂,更能治胎死腹中,及小產傷胎無乳者,一服即如原體。”所以此方無胎動不安,胎氣有損者,不能服用此方。在正常情況下,也不需要服用此方,若需要服用此方,需在中醫師診斷後,才可服用,孕婦自己卻不要亂服。

特引《傅青主女科產後篇攠篇》“保產無憂散”原方:

當歸(錢半,酒洗)、炒黒芥穗(八分)川芎(錢半)、艾葉(七分,炒)、面炒枳殼(六分)、炙黃芪(八分)、莬絲子(一錢四分,酒炒)、厚朴(七分,姜炒)、羌活(五分)、川貝母(一錢,去心)、白芍(一錢二分,酒炒)、甘草(五分)、姜三片,溫服。上方保胎,每月三、五服,臨產熱服,催生如神。

特引《傅青主女科產後篇攠篇》“保產神效方”原方:

全當歸(一錢五分,酒洗)、紫厚朴(七分,薑汁炒)、真川芎(一錢五分)、莬絲子(一錢五分,酒泡)、川貝母(二錢,去心,淨煎好,方和入)、枳殼(六分,面炒)、川羌活(六分)、荊芥穗(八分)、黃芪(八分,蜜炙)、蘄艾葉(五分,醋炒)、炙甘草(五分)、白芍(一錢二分,冬用二錢,酒炒)、姜三片,水二鍾,煎八分,渣水一鍾煎六分,產前空心預服二劑,臨產隨時熱服。此方仙傳奇方,慎勿以庸醫輕加減其分兩。

註:“保產無憂散”和“保產神效方”除用藥分量和用藥製法不同外,藥味數俱相同,供參考對照。

現代研究

現代實驗研究揭示正常接近臨產期孕婦血液流動轉為緩慢,主要原因是紅細胞變形能力差和血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證實臨產期孕婦已有血瘀情況存在,這也是產後血瘀的成因之一。因而,臨產期孕婦適當予以活血化瘀行氣益氣之劑,對臨產及產時是有所幫助的。保產十三太保方正是適合這一時期的機理而加以調節。縱觀全方可使血氣流暢,機能活潑,有利於臨產分娩,故可防治難產。該方主要用於產前調整身體的機制,故只用輕劑,各藥分量均輕,以實現轉樞之機理,佐以益氣護胎之藥,在不影響胎元的原則下,活血行氣,以達到順利分娩之目的。

臨床套用

中醫認為胎位不正與氣血虛弱、無力運轉有關。套用本方助氣養血推動氣血運行,促進經絡通暢,增強胎兒活動,自然矯正胎位。中醫認為先兆流產,究其病因有二,一則氣血虛,沖任不固;二則孕後過度安逸,則氣血欠通暢,胞脈阻滯,胎元失養。套用本方,助氣養血,理氣安胎,補而不滯,疏而無過。 婦人以血為本,惟氣順則血和,胎安則產順。十三太保方專為避免難產而設,服藥後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胎動增加現象,最適合過於安逸之人;或勞動、運動過少辦公室人員;或胎位不正,須行轉之症;或臨產之時產力不足或異常而造成難產之症。既可作為預防難產之用,又可作為治療胎位不正治療難產之用。 綜合而言,十三太保方組方嚴謹,藥味各司其職,對孕婦母子起保護作用,當母體健康後,自然嬰兒也跟健康了。目前對十三太保方有待進一步臨床觀察和研究,使其更好地套用於婦產科疾患的治療和臨床套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