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耀良

1951年1月1日,首先錫劇團被作為無錫市文聯實驗錫劇團。 1953年,無錫市實驗錫劇團成立,他擔任團長。 1955年5月1日,劇團改組為無錫市錫劇團,繼續擔任團長。

無錫市錫劇院演員、編導
小名阿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十九日生,無錫縣藕塘橋高馮巷人。家境貧困,9歲起讀了2年私塾就輟學。為維持生計,他曾做商販和裁縫。自小喜歡家鄉曲藝,如宣卷、說唱、灘簧等,很快就學會一些戲本。23歲登台演出,開始了職業藝人的生涯。在戲班中他扮演旦角,如《庵堂相會》中的金秀英、《拔蘭花》中的王大姐、《摘石榴》中的劉金秀等,深受觀眾的喜愛。民國14年(1925年)至上海拜名藝人唐仲卿為師,在先施公司演唱《珍珠塔》、《雙珠鳳》、《啼笑姻緣》、《貞女血》、《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台》、《三笑》、《西遊記》等30多本幕表戲,博得很好的聲譽。民國15年,又去漢口,先後在新市場和老浦花園演出。此後,他再次來到上海,改演生角,向名藝人周甫藝學習起霸、舞槍、舞棍、趟馬等功架戲。更善於演悲劇,有哭煞小生的美譽。民國34年11月,國民黨無錫城防指揮部藉口灘簧是淫戲,將他抓到中犢山關押12天,以後用錢疏通才獲釋。
解放後,匡耀良擔任無錫首先錫劇團後台幹事。1951年1月1日,首先錫劇團被作為無錫市文聯實驗錫劇團。他擔任副團長,帶領大家積極排演新戲。土地改革時,劇團演出的《九件衣》、《赤葉河》、《劉胡蘭》中,他均演農民;配合反帝反封建教育,演出的《打死美國狼》中,他演人力車夫。1953年,無錫市實驗錫劇團成立,他擔任團長。1955年5月1日,劇團改組為無錫市錫劇團,繼續擔任團長。以後又改為市錫劇院,任副院長。他有計畫地組織劇團深入農村、工廠巡迴演出,為廣大民眾送戲上門。他還重視加強演職員隊伍的思想和組織建設,制訂了一系列建團制度和工作細則。除了參加編導現代戲外,他還積極挖掘、整理地方傳統劇目,如《摘石榴》、《珍珠塔》、《林子文》等。1959年1月率劇團赴北京匯報演出。劉少奇、周恩來等觀看了他們演出的《珍珠塔》、《孟麗君》,肯定和讚賞了他們的演技。無錫市錫劇藝術學校成立時,被任命為校長。他主動兼任唱念課,並與藝校老師和琴師一起研究,對四季相思、馬燈調、九連環調、迷魂調等小調,邊整理,邊傳授;還自費編印《錫劇傳統劇目基本曲調》教材,為錫劇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資料。1960年加入中國**。1961年仍回錫劇團任團長,直到1966年3月退休。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嚴重的衝擊和迫害,以致抑鬱成疾,於1972年6月6日病逝,終年70歲。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無錫市錫劇團舉行追悼會,為他恢復了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